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吾知之矣”的含义?孟氏父子究竟知道了什么?详情施氏与孟氏--列子
题目详情
“吾知之矣”的含义?孟氏父子究竟知道了什么?详情
施氏与孟氏--列子
施氏与孟氏--列子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知道了学问还要智慧来运用!有学问不会用,或者用的不是时候,不对地方,书呆子一个,学问越多越有害!审时度势,用的恰如其分,则学问越多越伟大!原文:鲁施氏有二子,其一好学,其一好兵.好学者以术干齐侯,齐侯纳之以诸公子之傅;好兵者之楚,以法干楚王,王悦之以为军正.禄富其家,爵荣其亲.施氏之邻人孟氏,同有二子,所业亦同,而窘于贫,因从请进趣之方.二子以实告孟氏.孟氏之一子之秦,以术干秦王,秦王曰:“当今诸侯力争,所务兵食而已.若用仁义治吾国,是灭亡之道.”遂宫而放之.其一子之卫,以法干卫侯,卫侯曰:“吾弱国也,而摄乎大国之间.大国吾事之,小国吾抚之,是求安之道.若赖兵权,灭亡可待矣.若全而归之,适于大国,为吾之患不轻矣.”遂刖之而还诸鲁.既反,孟氏之父子扣胸而让施氏.施氏曰:“凡得时者昌,失时者亡.子道与吾同,而功与吾异,失时者也,非行之谬也.且天下理无常是,事无常非.先日所用,今或弃之;今之所弃,后或用之.此用与不用,无定是非也.投隙抵时,应事无方,属乎智.智苟不足,使若博如孔丘,术如吕尚,焉往而不穷哉?”孟氏父子舍然无愠容,曰:“吾知之矣,子勿重言.”翻译:鲁国一家姓施的有两个儿子,一个儿子喜好学问(礼教),一个儿子喜好兵法.喜好学问的用他的学术求职于齐国的国王,齐王录用了他让他当儿子们的老师;喜好兵法的去了楚国,凭他的兵法战术求职于楚国国王,楚王欣赏他让他当了军中的执法官.他们的俸禄使得他们的家庭富裕,他们的爵位使得他们的亲人都很荣耀.姓施的邻居有一家姓孟的,同样也有两个儿子,他们所从事的职业也相同,但是却因贫穷而困窘,因此就前往请教求职的办法.(姓施的)两个儿子将(自己求职的)实际情况告诉了孟家.孟家的一个儿子去了秦国,用自己的所学求职于秦王,秦王说:“当今各诸侯国都是兵力相争,应该重视的就是练兵和粮草的问题吗.你想用什么仁义道德来治理我的国家,那是(让我)灭亡的办法.”于是将他阉割后才放走.另一个儿子前往卫国,用自己所学的兵法求职于卫国国王,卫国国王说:“我是弱小的国家,在那些大国的威慑操控之下求存.大国我服从听命于它,小国我安抚(友好相待)他们,这才是求得安稳的办法.如果凭借武力权术,灭亡马上就要临头了.你这样完好地走了,投奔到大国的话,将会给我造成的祸患不小啊.”于是把他的膝盖骨切去后遣还鲁国.(他们)回家之后,孟家父子捶胸(顿足)地责怪施家.施家的人说了:“凡事顺时者昌,失去时机的就失败.你们的职业和我们相同,但是使用的方法和我们不同,(是你们)没有掌握住时机啊,不是职业的错误.况且天下的道理不会永远是这样就对,也不会永远那样就错的.昨天所需要的,今天可能就不需要了;现在不需要的,今后可能就有用了.这有用和没用,不能确定谁对谁错的.把握时机跟上形势,应对时势没有固定不变的方法,这属于机巧.机巧如果不够,就算是你的学问像孔丘一样渊博,本事跟吕尚(姜子牙)一样大,哪里就能无往而不胜呢?”孟家父子豁然明白不再生气了,说道:“我知道了,您不要再说了.”
看了 “吾知之矣”的含义?孟氏父子...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原始社会中母系氏族为什么子女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女性地位高子女就不知道他们的父亲吗? 2020-04-26 …
在逻辑学中“知识分子是国家的宝贵财富”和“军校教员是知识分子”中的“知识分子”属于什么集合概念 2020-04-27 …
为研究白天沙漠中的蝎子为什么把自己的身体藏在数厘米深的沙子里的问题深度干细沙的温度湿沙的温度2厘米 2020-06-12 …
1.夏朝、商朝人名字多用天干、地支.这是为什么?2、夏朝、商朝人的姓氏为何与现在的姓氏不同,有些姓 2020-06-15 …
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 2020-06-20 …
1.分析老子“守柔处下”的人生观,及其在今天现实生活中的意义?2.解释孟子上的“知言养气说”进而分 2020-06-24 …
“吾知之矣”的含义?孟氏父子究竟知道了什么?施氏与孟氏--列子 2020-07-15 …
“吾知之矣”的含义?孟氏父子究竟知道了什么?详情施氏与孟氏--列子 2020-07-15 …
英语翻译1,别把我当小孩愚弄!用fool能不能说成Don'tfoolmeasakid如不能请将一下 2020-08-03 …
随着婚姻制度进步,子女由“知其母而不知其父”过渡到“既知其母又知其父”发生在A、南方古猿时期B、晚期 2020-11-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