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吾知之矣”的含义?孟氏父子究竟知道了什么?施氏与孟氏--列子
题目详情
“吾知之矣”的含义?孟氏父子究竟知道了什么?
施氏与孟氏--列子
施氏与孟氏--列子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知道了学问还要智慧来运用!有学问不会用,或者用的不是时候,不对地方,书呆子一个,学问越多越有害!审时度势,用的恰如其分,则学问越多越伟大! 原文:鲁施氏有二子,其一好学,其一好兵.好学者以术干齐侯,齐侯纳之以诸公子之傅;好兵者之楚,以法干楚王,王悦之以为军正.禄富其家,爵荣其亲.施氏之邻人孟氏,同有二子,所业亦同,而窘于贫,因从请进趣之方.二子以实告孟氏.孟氏之一子之秦,以术干秦王,秦王曰:“当今诸侯力争,所务兵食而已.若用仁义治吾国,是灭亡之道.”遂宫而放之.其一子之卫,以法干卫侯,卫侯曰:“吾弱国也,而摄乎大国之间.大国吾事之,小国吾抚之,是求安之道.若赖兵权,灭亡可待矣.若全而归之,适于大国,为吾之患不轻矣.”遂刖之而还诸鲁.既反,孟氏之父子扣胸而让施氏.施氏曰:“凡得时者昌,失时者亡.子道与吾同,而功与吾异,失时者也,非行之谬也.且天下理无常是,事无常非.先日所用,今或弃之;今之所弃,后或用之.此用与不用,无定是非也.投隙抵时,应事无方,属乎智.智苟不足,使若博如孔丘,术如吕尚,焉往而不穷哉?”孟氏父子舍然无愠容,曰:“吾知之矣,子勿重言.”翻译:鲁国一家姓施的有两个儿子,一个儿子喜好学问(礼教),一个儿子喜好兵法.喜好学问的用他的学术求职于齐国的国王,齐王录用了他让他当儿子们的老师;喜好兵法的去了楚国,凭他的兵法战术求职于楚国国王,楚王欣赏他让他当了军中的执法官.他们的俸禄使得他们的家庭富裕,他们的爵位使得他们的亲人都很荣耀.姓施的邻居有一家姓孟的,同样也有两个儿子,他们所从事的职业也相同,但是却因贫穷而困窘,因此就前往请教求职的办法.(姓施的)两个儿子将(自己求职的)实际情况告诉了孟家.孟家的一个儿子去了秦国,用自己的所学求职于秦王,秦王说:“当今各诸侯国都是兵力相争,应该重视的就是练兵和粮草的问题吗.你想用什么仁义道德来治理我的国家,那是(让我)灭亡的办法.”于是将他阉割后才放走.另一个儿子前往卫国,用自己所学的兵法求职于卫国国王,卫国国王说:“我是弱小的国家,在那些大国的威慑操控之下求存.大国我服从听命于它,小国我安抚(友好相待)他们,这才是求得安稳的办法.如果凭借武力权术,灭亡马上就要临头了.你这样完好地走了,投奔到大国的话,将会给我造成的祸患不小啊.”于是把他的膝盖骨切去后遣还鲁国.(他们)回家之后,孟家父子捶胸(顿足)地责怪施家.施家的人说了:“凡事顺时者昌,失去时机的就失败.你们的职业和我们相同,但是使用的方法和我们不同,(是你们)没有掌握住时机啊,不是职业的错误.况且天下的道理不会永远是这样就对,也不会永远那样就错的.昨天所需要的,今天可能就不需要了;现在不需要的,今后可能就有用了.这有用和没用,不能确定谁对谁错的.把握时机跟上形势,应对时势没有固定不变的方法,这属于机巧.机巧如果不够,就算是你的学问像孔丘一样渊博,本事跟吕尚(姜子牙)一样大,哪里就能无往而不胜呢?”孟家父子豁然明白不再生气了,说道:“我知道了,您不要再说了.”
看了 “吾知之矣”的含义?孟氏父子...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囧”、“槑”、“Orz”一个个十分生冷的字,通过互联网竟然能在一夜之间火得烫手。虽然其在网络上的 2020-05-14 …
文天祥在就义时说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文中孟子是在论述舍生取义的问题,为什么要举行道之人弗受,乞人不 2020-06-15 …
中华民族精神传承了中华传统文化血脉,已经成为凝聚人心的纽带。下列古语涵义与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 2020-06-18 …
儒家道统:专制皇权制衡力量王思睿以往,人们常常把专制主义与“封建社会”和“孔孟之道”联系在一起。现 2020-06-25 …
儒家道统:专制皇权的制衡力量(王思睿)以往,人们常常把专制主义与“封建社会”和“孔孟之道”联系在一 2020-06-25 …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3题儒家道统:专制皇权的制衡力量以往,人们常常把专制主义与“封建社会”和“ 2020-06-25 …
看一下下面的题再回答想不到小小的生灵,竟活得如此滋润,活得如此有秩序有意义.1.想不到与竟的区别: 2020-07-03 …
下面句子中加点的“竟”的含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A.及索,儿竟无声。B 2020-11-23 …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公孙丑曰)“敢问何谓浩然之气?”(孟子)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 2020-12-09 …
面对“生”与“义”时,孟子作出了自己的选择。联系历史知识,谈谈你对“义”的理解。(至少用上一句名言) 2021-02-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