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历史-->
材料一: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材料二:“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亡(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董比武《谒昭君墓》(1)以上两则材料赞扬了历史上的哪个历史
题目详情
材料一: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
材料二:“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亡(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
--董比武《谒昭君墓》(1)以上两则材料赞扬了历史上的哪个历史事件?
(2)材料一对这一事件持什么态度?你同意吗?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由
(3)这两段材料给我们什么启示?
材料二:“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亡(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
--董比武《谒昭君墓》(1)以上两则材料赞扬了历史上的哪个历史事件?
(2)材料一对这一事件持什么态度?你同意吗?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由
(3)这两段材料给我们什么启示?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由材料一“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材料二“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亡(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判断是昭君出塞.
(2)由材料一“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可知,材料一赞扬(或肯定)昭君出塞的贡献和作用.同意这种看法.因为昭君出塞使汉匈边境维持了较长时期的和平安定.为汉匈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3)由两则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和平相处是民族关系的主流,也是人们的共同愿望.
故答案为:
(1)昭君出塞.
(2)赞扬(或肯定)昭君出塞的贡献和作用.同意.因为昭君出塞使汉匈边境维持了较长时期的和平安定.为汉匈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意思相近即可)
(3)和平相处是民族关系的主流,也是人们的共同愿望.
(2)由材料一“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可知,材料一赞扬(或肯定)昭君出塞的贡献和作用.同意这种看法.因为昭君出塞使汉匈边境维持了较长时期的和平安定.为汉匈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3)由两则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和平相处是民族关系的主流,也是人们的共同愿望.
故答案为:
(1)昭君出塞.
(2)赞扬(或肯定)昭君出塞的贡献和作用.同意.因为昭君出塞使汉匈边境维持了较长时期的和平安定.为汉匈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意思相近即可)
(3)和平相处是民族关系的主流,也是人们的共同愿望.
看了 材料一: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材料一:"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材料二:"边城晏闭,牛 2020-06-04 …
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亡干戈之役和历史上那一事件有关 2020-06-10 …
材料一:昭君和亲以后,“边城晏闭,牛马遍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汉书》材料二: 2020-06-10 …
材料解析材料一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亡干戈之役.材料二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 2020-06-10 …
“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亡干戈之役”中和亲有何积极作用 2020-06-10 …
材料一: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亡(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材料二: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 2020-06-10 …
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亡干戈之役 2020-06-10 …
1、“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汉书》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昭君出塞 2020-06-10 …
史书记载,昭君和亲以后,"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亡(无)犬吠之警,黎蔗无干戈之役"是什么意思?怎 2020-06-10 …
“边城晏闭……黎庶亡干戈之役”,这件事造成了怎样的影响?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亡干 2021-01-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