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时髦凌人,甚于暴君余光中近日接受记者访问,有一个问题令我颇为惊讶。她说:“你似乎很喜欢苏东坡。为什么到这个时代还喜欢苏东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时髦凌人,甚于暴君

余光中

  近日接受记者访问,有一个问题令我颇为惊讶。她说:“你似乎很喜欢苏东坡。为什么到这个时代还喜欢苏东坡呢?”

  我说:“为什么到这个时代我不能喜欢苏东坡呢?到这个时代我应该喜欢谁呢?卡尔维诺吗?昆德拉吗?还是村上春树?你以为苏东坡已经过时了吗?前几天我搭飞机买机票,柜台小姐认出我来,说‘你就是某某啊,今天才看到庐山真面目!’那小姐未必知道‘庐山真面目’是谁的诗句,但说来却非常顺口,因为苏东坡的名言早已化入我们的民族语汇,成为中文的财富了。凡读过书的中国人,谁不会说‘雪泥鸿爪’、‘大江东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呢?苏东坡的天才一本万利,到今天仍然管用,怎么会过时呢?”

  记者的访问往往是绠短汲深,原来不足为怪,倒是“折旧率”这文化现象甚或文化观念,值得注意。折旧之为观念,使某些价值显得“过时”;折旧之为现象,使某些价值变得“贬值”。在量产促销的工商社会,折旧的观念是一切广告的真理。新车一开出展示室,就开始折旧贬值了。电脑也是一代比一代高明,同时一代比一代便宜。科技的产品总是后来居上,永远在“进步”之中,所以人类也养成一种幻觉,觉得自己是在“进步”。

  不错,人类是进步了,不过只是在器用文明而非精神文明。在器用文明与制度文明两方面都非常“进步”的北欧社会,自杀率却也领先世界,可见进步与快乐也未必成正比。

  罗素在《哲学与政治》一书中就说:“‘变化’乃客观现象,‘进步’乃伦理价值;变化无可怀疑,进步则见仁见智。”这道理用到文学上来,也可以说,文体有新旧,乃客观现象,但新体是否“进步”,则大可争议。目前的新诗人中,谁敢站出来说:“我的作品比苏东坡新,所以比苏东坡进步?”

  在泛商业的社会,科技产品的折旧率往往误用到艺术上去,而以为文化也像科技一样,恒在进步之中。

  高克多(Jea Cocteau)说得好:“艺术的作品看来丑,但后来往往变美。时髦的产品则不然,看来美,但后来一律变丑。”

  海斯立特(William Haztt)说得更妙:“时髦乃雅在逃俗,却深恐被俗追上。”

  拉丁文早就有这么一句谚语了:“时髦凌人,甚于暴君。”我只想再续半句:“而广告乃其帮凶。”

  在我们这变变变、变得太快太频也太便宜的进步社会,文学,艺术,哲学等的人文价值仍是折旧率无法欺凌的东西。六十多年前,被进步作家讥为落伍文人的沈从文就说过:“两千年前的庄周,仿佛比当时多少人都落后了一点。那些人早死尽了。到如今,你和我爱读《秋水》、《马蹄》时,仿佛面前还站有那个落后的人。”

(选自《台港文学选刊》)

1.“科技的产品总是后来居上,永远在‘进步’之中,所以人类也养成一种幻觉,觉得自己是在‘进步’。”这一句中两个“进步”的含义是否相同?请简要加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学艺术作品能否折旧?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时髦凌人,甚于暴君”这一句拉丁文谚语应如何理解?请根据文意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最后一段引用沈从文的话是为了说明什么观点?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答案:
解析:
  1.第一个“进步”指“科技的产品总是后来居上”;第二个“进步”只是一种幻觉,这种进步只是在“器用文明”方面而非“精神文明”方面,并非真正的进步。   2.不能折旧。原因:①文学艺术作品是民族的精神财富;②文学艺术作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不会过时和贬值。   3.对器用文明的认识与追求严重影响了人们对文学、艺术、哲学的正确认识与追求。或:器用文明的欺凌使文学、艺术、哲学的人文价值贬值。   4.观点:文学、艺术、哲学等的人文价值仍是折旧率无法欺凌的。作用:在结构上前呼后应,补充回答了开头提出的“为什么到了这个时代你还喜欢苏东坡”这个问题。
看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时...的网友还看了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