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其他-->
姥姥门前看大戏,阅读答案,急!“拉大锯、扯大锯,姥姥门前看大戏.”这熟悉的儿歌,总能勺起氤氲在岁月云烟里的儿时往事.那悠悠扬扬的胡琴声,和那咿咿呀呀的吟唱声,仿佛自远而近地响起来,
题目详情
姥姥门前看大戏,阅读答案,急!
“拉大锯、扯大锯,姥姥门前看大戏.”这熟悉的儿歌,总能勺起氤氲在岁月云烟里的儿时往事.那悠悠扬扬的胡琴声,和那咿咿呀呀的吟唱声,仿佛自远而近地响起来,似乎就在耳边.小时候我所见的大戏,还真的是在姥姥家看的.
那时候的农村几乎村村都有个大礼堂,人们俗称“大房子”,临近过年时的大戏就在那里上演,一直能演上十来天.一到晚上大房子里便鼓乐齐鸣.这热场的锣鼓点一响,家家户户的人们都坐不住了.那时没有电视,除了放电影,这难得的娱乐岂能放过.于是大家都往大房子里赶.在人们匆忙急切的奔走中,我也变得心急火燎起来,催着姥姥赶紧吃晚饭,然后急忙忙地奔向大房子.
人们聚到一起,兴奋地打招呼、热切地交谈着:大姑娘小媳妇显摆着自己略带土气的刻意打扮;小孩子们撒着欢地追逐打闹,大房子里一片喧腾.等到热闹的锣鼓点骤然一停,那便是好戏要开场了的信号.大家瞬间静下来了.我那时所看的演出,剧目大多是京剧或吕剧.每年的剧目变化不大,有些戏几乎年年都有.人们看戏的目的,并不在于那已经烂熟于心的情节,而是要细细地品味演员的唱功和戏曲的韵味.这便是戏曲能常演常新、常看常新的原因所在.
台上唱到精彩处,观众绝不吝啬自己的掌声与喝彩.一浪高过一浪的叫好声,叫得演员越唱越振奋.看到痴迷处的老大爷,摇晃着脑袋、大张着嘴,一只手和着节奏打拍子,另一只手里掐着就要燃尽的纸烟,直到烧到了指头才猛地一惊.不过,要是哪个演员的台词出了错,或是出了其他的纰漏,大家也毫不留情地喝倒彩或是一阵哄笑.我就曾看到过一个演员上场时忘了戴帽子,全场的观众都笑弯了腰.小孩子的兴趣往往就在人们喝倒彩的那些情节上.即使是不懂戏的妇女们也不闲着,对着台上品头论足,不亦乐乎,这个旦角长得俊,那个丑角有意思,一样看得津津有味.而台上台下的呼应,则是观众与演自之间形成的默契.现在看戏都在电视里,是不可能体会到现场看戏的那种互动的.因此,戏曲作为剧场艺术,只有亲临现场才能体会它的妙处.
隔着舞台上下泛起的淡淡烟尘,演自身上斑斓的戏服和那涂着油彩的脸渐渐变得模糊,小孩子是坚持不了多长时间的.每每不到曲终人散,我便进入了梦乡.可是第二天的锣鼓点一响,我照样催着姥姥迫不及待地奔向大房子.
童年看戏都是看热闹.虽然看不大明白,但戏曲尤其是京剧,注定要成为我此生的最爱.当我真正领略到京剧唱腔之美的时候,已是人到中年.距离最初在姥姥家看大戏的时候,已经相去30年了.30年前农村简陋舞台上上演的大戏,成为我亲近古老戏曲艺术的最初启蒙.
1、结合本文,说说戏曲能常演常新、常看常新的原因.
2、文中划线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何作用?
“拉大锯、扯大锯,姥姥门前看大戏.”这熟悉的儿歌,总能勺起氤氲在岁月云烟里的儿时往事.那悠悠扬扬的胡琴声,和那咿咿呀呀的吟唱声,仿佛自远而近地响起来,似乎就在耳边.小时候我所见的大戏,还真的是在姥姥家看的.
那时候的农村几乎村村都有个大礼堂,人们俗称“大房子”,临近过年时的大戏就在那里上演,一直能演上十来天.一到晚上大房子里便鼓乐齐鸣.这热场的锣鼓点一响,家家户户的人们都坐不住了.那时没有电视,除了放电影,这难得的娱乐岂能放过.于是大家都往大房子里赶.在人们匆忙急切的奔走中,我也变得心急火燎起来,催着姥姥赶紧吃晚饭,然后急忙忙地奔向大房子.
人们聚到一起,兴奋地打招呼、热切地交谈着:大姑娘小媳妇显摆着自己略带土气的刻意打扮;小孩子们撒着欢地追逐打闹,大房子里一片喧腾.等到热闹的锣鼓点骤然一停,那便是好戏要开场了的信号.大家瞬间静下来了.我那时所看的演出,剧目大多是京剧或吕剧.每年的剧目变化不大,有些戏几乎年年都有.人们看戏的目的,并不在于那已经烂熟于心的情节,而是要细细地品味演员的唱功和戏曲的韵味.这便是戏曲能常演常新、常看常新的原因所在.
台上唱到精彩处,观众绝不吝啬自己的掌声与喝彩.一浪高过一浪的叫好声,叫得演员越唱越振奋.看到痴迷处的老大爷,摇晃着脑袋、大张着嘴,一只手和着节奏打拍子,另一只手里掐着就要燃尽的纸烟,直到烧到了指头才猛地一惊.不过,要是哪个演员的台词出了错,或是出了其他的纰漏,大家也毫不留情地喝倒彩或是一阵哄笑.我就曾看到过一个演员上场时忘了戴帽子,全场的观众都笑弯了腰.小孩子的兴趣往往就在人们喝倒彩的那些情节上.即使是不懂戏的妇女们也不闲着,对着台上品头论足,不亦乐乎,这个旦角长得俊,那个丑角有意思,一样看得津津有味.而台上台下的呼应,则是观众与演自之间形成的默契.现在看戏都在电视里,是不可能体会到现场看戏的那种互动的.因此,戏曲作为剧场艺术,只有亲临现场才能体会它的妙处.
隔着舞台上下泛起的淡淡烟尘,演自身上斑斓的戏服和那涂着油彩的脸渐渐变得模糊,小孩子是坚持不了多长时间的.每每不到曲终人散,我便进入了梦乡.可是第二天的锣鼓点一响,我照样催着姥姥迫不及待地奔向大房子.
童年看戏都是看热闹.虽然看不大明白,但戏曲尤其是京剧,注定要成为我此生的最爱.当我真正领略到京剧唱腔之美的时候,已是人到中年.距离最初在姥姥家看大戏的时候,已经相去30年了.30年前农村简陋舞台上上演的大戏,成为我亲近古老戏曲艺术的最初启蒙.
1、结合本文,说说戏曲能常演常新、常看常新的原因.
2、文中划线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何作用?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人们看戏的目的,并不在于那些烂熟于心的情节,而是要细细地品味演员的唱功和戏曲的韵味
2.运用了动作和神态描写,作用是通过老大爷的神态和动作,充分说明演员们唱戏唱的韵味十足,使人入迷,唱戏唱得好.
(我的答案算标准呢!希望采用哦)
2.运用了动作和神态描写,作用是通过老大爷的神态和动作,充分说明演员们唱戏唱的韵味十足,使人入迷,唱戏唱得好.
(我的答案算标准呢!希望采用哦)
看了 姥姥门前看大戏,阅读答案,急...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 2020-05-13 …
仿写下面语段花儿仿佛一个小小的铃铛,清风吹过,花儿微微颤动,似乎真有铃声在耳边轻轻响起,这铃声好似 2020-05-16 …
当时是,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写的好在哪里 2020-06-11 …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口技》选段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 2020-06-17 …
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 2020-06-18 …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 2020-06-18 …
甲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 2020-07-11 …
“这会儿”词语中的“会儿”读几声?我知道这个词语中的“会儿”应该读儿化音.那么“会儿”读2声还是4声 2020-10-30 …
我想找一个形容儿时笑声的词是这样的一句话:去感受那***笑声.想要用一个词来表达出它的天籁、不受世俗 2020-11-25 …
收留“孤儿”的姥姥作文 2020-12-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