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历史-->
儒、佛、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流派,三者间的关系经历了漫长演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周道衰,孔子没,火于秦,黄老于汉,佛于晋、魏、梁、隋之间。其言道德仁义者……
题目详情
儒、佛、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流派,三者间的关系经历了漫长演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道衰,孔子没,火于秦,黄老于汉,佛于晋、魏、梁、隋之间。其言道德仁义者……,不入于老,则归于佛。……后之人其欲闻仁义道德之说,孰从而听之?老者日:“孔子,吾师之弟子也。”佛者日:“孔子,吾师之弟子也。”为孔子者,习闻其说,乐其诞而自小也,亦日“吾师亦尝师之”云尔。
--韩愈《原道》材料二 佛法为中国患千余岁,世之卓然不惑而有力者,莫不欲去之。……攻之暂破而愈坚,扑之未灭而愈炽。遂至于无可奈何。是果不可去邪?盖亦未知其方也。……然则礼义者,胜佛之本也。今一介之士知礼义者,尚能不为之屈,使天下皆知礼义,则胜之矣。此自然之势也。
--欧阳修《本论》材料三 然以释氏所见,较之吾儒,彼不可谓之所见,但却只是从外面见得个影子,不曾见得里许真实道理,所以见处则尽高明脱洒,而用处七颠八倒,无有是处。
--朱熹《答陈卫道》请回答:
(1)材料一中,“火于秦,黄老于汉,佛于晋、魏、梁、隋之间”分别指什么历史事件或现象?为什么到隋唐时人们“言道德仁义者……不入于老,则归于佛”?
(2)材料二中,欧阳修是如何看待佛、儒关系的?
(3)材料三中,朱熹对佛学持何种态度?对他的思想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一 周道衰,孔子没,火于秦,黄老于汉,佛于晋、魏、梁、隋之间。其言道德仁义者……,不入于老,则归于佛。……后之人其欲闻仁义道德之说,孰从而听之?老者日:“孔子,吾师之弟子也。”佛者日:“孔子,吾师之弟子也。”为孔子者,习闻其说,乐其诞而自小也,亦日“吾师亦尝师之”云尔。
--韩愈《原道》材料二 佛法为中国患千余岁,世之卓然不惑而有力者,莫不欲去之。……攻之暂破而愈坚,扑之未灭而愈炽。遂至于无可奈何。是果不可去邪?盖亦未知其方也。……然则礼义者,胜佛之本也。今一介之士知礼义者,尚能不为之屈,使天下皆知礼义,则胜之矣。此自然之势也。
--欧阳修《本论》材料三 然以释氏所见,较之吾儒,彼不可谓之所见,但却只是从外面见得个影子,不曾见得里许真实道理,所以见处则尽高明脱洒,而用处七颠八倒,无有是处。
--朱熹《答陈卫道》请回答:
(1)材料一中,“火于秦,黄老于汉,佛于晋、魏、梁、隋之间”分别指什么历史事件或现象?为什么到隋唐时人们“言道德仁义者……不入于老,则归于佛”?
(2)材料二中,欧阳修是如何看待佛、儒关系的?
(3)材料三中,朱熹对佛学持何种态度?对他的思想产生了什么影响?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第一小问回答儒家在秦代、汉初、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情况.第二小问从三教合一的角度来思考.
(2)从“佛法为中国患千余岁”、“ 然则礼义者,胜佛之本也.今一介之士知礼义者,尚能不为之屈,使天下皆知礼义,则胜之矣”分析概括.
(3)第一小问根据材料概括,第二小问从理学的形成角度来思考.
故答案为:
(1)分别指:儒家在秦代遭焚书之祸,汉初黄老之学流行,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大发展,冲击儒学地位.
原因:魏晋南北朝至隋唐,出现三教合一的潮流,儒学失去原有的统治地位.佛、道两家吸收儒学,也讲“仁义道德一.
(2)欧阳修认为佛教对中国文化大有危害,儒学远胜于佛学:只要光大儒学,最终能够战胜佛教.
(3)朱熹认为佛学也有合理的地方,但不能指导实际,因此不如儒学;朱熹吸收佛学的部分内容,形成新的儒学体系理学,推动了儒学的复兴.
(2)从“佛法为中国患千余岁”、“ 然则礼义者,胜佛之本也.今一介之士知礼义者,尚能不为之屈,使天下皆知礼义,则胜之矣”分析概括.
(3)第一小问根据材料概括,第二小问从理学的形成角度来思考.
故答案为:
(1)分别指:儒家在秦代遭焚书之祸,汉初黄老之学流行,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大发展,冲击儒学地位.
原因:魏晋南北朝至隋唐,出现三教合一的潮流,儒学失去原有的统治地位.佛、道两家吸收儒学,也讲“仁义道德一.
(2)欧阳修认为佛教对中国文化大有危害,儒学远胜于佛学:只要光大儒学,最终能够战胜佛教.
(3)朱熹认为佛学也有合理的地方,但不能指导实际,因此不如儒学;朱熹吸收佛学的部分内容,形成新的儒学体系理学,推动了儒学的复兴.
看了 儒、佛、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三...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佛说前世500次回眸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这句话谁做出来的?我认为不可能是佛经里的话,有谁知道它的作者 2020-05-17 …
各种关联词强调的前者还是后者?我知道转折关系关联词强调后者.假设关系,条件关系,因果关系,并列关系 2020-05-17 …
各种关联词强调的前者还是后者?我知道转折关系关联词强调后者.假设关系,条件关系,因果关系,并列关系 2020-05-17 …
病句本文是作者于2003年5月第一次参观哈佛大学写的游记缺的是什么成分本文是作者于2003年5月第 2020-06-08 …
英语翻译佛者,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三者也。凡佛者,心境明净如无波之湖,视万物如一,不怒与人与物,能 2020-06-13 …
5月18日是佛祖释迦牟尼成道的佛吉祥日。应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全体师生的请求,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 2020-06-17 …
会者定离的意思“会者定离”是佛教术语.意思是说世上常会的人,也必有离散之时.就是佛说的世事无常之意 2020-06-18 …
佛教宣扬“心外无佛,即心是佛”的思想;王阳明提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命题。据此判断,佛教和心学的 2020-11-15 …
关于佛洛伊德的《梦的解析》这本书的大致内容是什么?对于初中生来说是否能理解?是系统阐述哲学思想的还是 2020-11-22 …
中国古代统治者多次打击佛教,如“三武灭佛”,其原因是①佛教广建寺院,耗费大量资财②佛教寺院与官府争夺 2020-11-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