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阅读下列甲乙两篇文言文段,完成10-13题。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题目详情
阅读下列甲乙两篇文言文段,完成10-13题。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刘向《战国策》) 【乙】宋昭公出亡,至于鄙①,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②,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
(选自刘向《新序》)
【注】①鄙:边疆,边远的地方。 ②发政举事:指君主发布政令,行动做事。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___
(2)下列对甲乙两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___
A.甲乙两文都说明了君王纳谏,广开言路的重要性。
B.两位君王都是经历了亡国之痛后才明白了道理。
C.乙文中的“吾君丽者”与《皇帝的新衣》情节相似。
D.甲文中“战胜于朝廷”的最直接的证据是“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3)用现代汉语表达文中划线句子。
①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②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
(4)齐威王和宋昭公的周围同样都有谄谀者,然而齐国能够“战胜于朝廷”,宋昭公却不得不“出亡”,结合语段说说造成这样不同结局的原因有哪些。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刘向《战国策》) 【乙】宋昭公出亡,至于鄙①,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②,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
(选自刘向《新序》)
【注】①鄙:边疆,边远的地方。 ②发政举事:指君主发布政令,行动做事。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___
A.时时而间进 |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
B.能谤讥于市朝 | 皆朝于齐 |
C.吾知所以亡矣 | 暮而果大亡其财 |
D.被服以立 | 将军身被坚执锐 |
A.甲乙两文都说明了君王纳谏,广开言路的重要性。
B.两位君王都是经历了亡国之痛后才明白了道理。
C.乙文中的“吾君丽者”与《皇帝的新衣》情节相似。
D.甲文中“战胜于朝廷”的最直接的证据是“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3)用现代汉语表达文中划线句子。
①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②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
(4)齐威王和宋昭公的周围同样都有谄谀者,然而齐国能够“战胜于朝廷”,宋昭公却不得不“出亡”,结合语段说说造成这样不同结局的原因有哪些。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A.①句意为:还不时地有人偶尔进谏.间:偶尔.②句意为:当权者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间:参与.
B.①句意为: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朝:公共场所.②句意为:都到齐国朝拜齐威王.朝:朝拜C.①句意为:我知道亡国的原因了.亡:亡国.②句意为:晚上(富人家)果然丢失了很多钱财.亡:丢失.
D.①句意为:穿好衣服站立.被:通“披”,披着,穿着.②句意为:将军你身穿盔甲,手拿武器.被:通“披”,披着,穿着.
故选:D.
(2)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A.正确;
B.错误;宋昭公经历了亡国之痛后才明白了道理,而齐威王并没有亡国.
C.正确;
D.正确.
故选:B.
(3)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①句重点词语有:“期年”,满一年;“虽”,即使.句意为: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②句重点词语有:“所以”,…的原因;“众”,多.句意为:做君王的人离开国家失掉社稷的原因,是译因为奉承拍马屁的人太多.
(4)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
齐国有邹忌这样善于进谏的大臣,齐威王也善于纳谏,故战胜于朝廷.而宋昭公一直被谄谀者包围着,他听不到谏言,故出亡.
答案:
(1)D.
(2)B.
(3)①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②做君王的人离开国家失掉社稷的原因,是译因为奉承拍马屁的人太多.
(4)齐国有邹忌这样善于进谏的大臣,齐威王也善于纳谏,故战胜于朝廷.而宋昭公一直被谄谀者包围着,他听不到谏言,故出亡.
A.①句意为:还不时地有人偶尔进谏.间:偶尔.②句意为:当权者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间:参与.
B.①句意为: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朝:公共场所.②句意为:都到齐国朝拜齐威王.朝:朝拜C.①句意为:我知道亡国的原因了.亡:亡国.②句意为:晚上(富人家)果然丢失了很多钱财.亡:丢失.
D.①句意为:穿好衣服站立.被:通“披”,披着,穿着.②句意为:将军你身穿盔甲,手拿武器.被:通“披”,披着,穿着.
故选:D.
(2)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A.正确;
B.错误;宋昭公经历了亡国之痛后才明白了道理,而齐威王并没有亡国.
C.正确;
D.正确.
故选:B.
(3)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①句重点词语有:“期年”,满一年;“虽”,即使.句意为: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②句重点词语有:“所以”,…的原因;“众”,多.句意为:做君王的人离开国家失掉社稷的原因,是译因为奉承拍马屁的人太多.
(4)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
齐国有邹忌这样善于进谏的大臣,齐威王也善于纳谏,故战胜于朝廷.而宋昭公一直被谄谀者包围着,他听不到谏言,故出亡.
答案:
(1)D.
(2)B.
(3)①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②做君王的人离开国家失掉社稷的原因,是译因为奉承拍马屁的人太多.
(4)齐国有邹忌这样善于进谏的大臣,齐威王也善于纳谏,故战胜于朝廷.而宋昭公一直被谄谀者包围着,他听不到谏言,故出亡.
看了 阅读下列甲乙两篇文言文段,完...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要算式~1.甲数是乙数的八分之五,乙数比甲数多百分之几?甲数比乙数少百分之几?2.比五分之二少百分 2020-05-14 …
甲数的百分之八十比乙数多百分之二十,甲数占甲乙两数之和的百分之几?3.甲乙二人钱数之比是3比1,甲 2020-05-14 …
1.只列式,不计算.甲数是20,乙数是25.甲数是乙数的百分之几?列式:_____________ 2020-05-15 …
甲数是乙数的5分之4,甲数比乙数少百分之【 】,乙数比甲数多百分之【 】甲数比乙数少5分之1,即甲 2020-05-16 …
甲数是20,乙数是25. 1.乙数是甲数的百分之几? 2.甲数比乙数少百分之几?3.乙数比甲数多百 2020-05-16 …
甲、乙两人卖服装,甲获利百分之20,乙亏本百分之20,此时乙的资金是甲的3分之1,两人原来共有资甲 2020-05-20 …
甲数是200,乙数是500只列式不计算1.甲数是乙数的百分之几?2.乙数是甲数的百分之几?3.甲数 2020-05-21 …
1.甲数是80,乙数是60.甲数是乙数的百分之几?乙数是甲数的百分之几?甲数比乙数多百分之几?乙数 2020-05-21 …
1.一个数的百分之30与40的1/5相等,求这个数、2.一个数比18的百分之三大0.3求这个数3.甲 2020-12-17 …
甲数是8,乙数是10.(1)甲数是乙数的百分之几?(2)乙数是甲数的百分之几?甲数是8,乙数是10. 2020-12-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