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列各题。题稚川山水唐戴叔伦松下茅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行人无限秋风思①,隔水青山似故乡。新凉宋徐玑水满田畴稻叶齐,日光

题目详情
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题稚川山水【唐】戴叔伦
松下茅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
新凉【宋】徐玑
水满田畴稻叶齐,日光穿树晓烟低。
黄莺也爱新凉好,飞过青山影里啼。     【注】①秋风思:晋人张翰被齐王同辟为大司马东曹掾,因秋风起,思吴中家乡菰菜、鲈鱼,遂命驾而归。
(1)两首诗都描写诗人“凉”的心境,在运用手法上有什么异同点?
(2)两首诗的三四句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本题考查表达技巧.答题先分析相关的诗句:“松下茅亭五月凉”、“黄莺也爱新凉好”.“凉”既是景的特点,也是情感的特点,通过视觉形象,化无形为有形;再结合全诗,两首诗的意境特点不一样.第一首中的景“云”“晚”“苍苍”,意境苍茫,为下文抒情做铺垫;第二首诗“黄莺”“青山”却是给人清新之感,从而引发“凉意”.根据注释可知戴诗用典,徐诗的“爱”用了比拟.
(2)分析诗人的情感需要结合具体的诗句.题干已经指定了答题区间,每首诗的三四两句.“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抒发的思归乡情.“黄莺也爱新凉好,飞过青山影里啼”是借黄莺表达白己对新凉到来的欣喜和惬意的心情.


答案:
(1)共同点:“凉”是心理感受,两首诗都通过视觉形象,化无形为有形,构成诗中的“图画”,以渲染凉爽的气氛.(2分)不同点:①戴诗写诗人五月暑天向晚憩息于“松下茅亭”,那江中汀洲,与云齐平的树木,色调苍苍,为后文思乡做铺垫;徐诗描写水满秧齐、水清叶绿,凉意自然而生.(2分)②戴诗用典,含蓄表达“凉”的深层原因;徐诗运用比拟手法,写黄莺也喜欢早晨的清凉时光,在青山的影子里欢快地啼鸣,突出清凉的怡人.(2分)
(2)戴诗表达了诗人在宦游途中的思归乡情.羁旅途中的游子本就怀有无限乡思,突然发现隔河相望的青山竟有些像故乡的青山,更牵起无限乡思之情.(3分)徐诗诗人借黄莺来表达白己对新凉到来的欣喜和惬意的心情.(2分)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江南山水风光的写景诗,又是一首典型的旅游诗,作于诗人宦游途中,写行旅中偶遇之景色.诗中热情赞颂了稚川山水风光的优美,并巧妙抒写了思乡之情.
一二句,描画“行人”傍晚小憩于茅亭的所见,也是对稚JII山水的点染.作为一个赶路的宦游人,在“五月”仲夏的暑热中整日跋涉,直到傍晚才突然发现一个“松下茅亭”,岂不喜出望外;憩息亭中,只感到清幽的凉意阵阵拂来,又怎不感到痛快.再纵目远眺,那江中汀洲的白沙,那云烟缭绕的绿树,在暮色映照下显得一片苍茫.上句从小处下笔,工笔描画;下句从大处着眼,泼墨涂染.前后相映,构成一幅意境淡远的松亭晚眺图,含蕴着稚川山水给予异乡“行人”的快感和美感.
三四两句,抒发“行人”于松亭晚眺之中突然唤起的一种油然而生的乡情,实际也在表达对于稚川山水的盛赞.“行人无限秋风思”,是稚川山水给予“行人”的一种无可名状的感发.“行人”二字,在此点出,补明上两句均是“行人”眼中之所见;“秋风思”代指乡愁归思,唤起诗人对故乡一切熟悉亲爱的事物的深切忆念.
此诗的妙处不在于它写出一种较为普遍的思想感情,而在于它写出了这种思想感情独特的发生过程,从而传达出一种特殊的生活况味,耐人含咏
“凉”是一种“心境”,很不好表现,所以,必须采用以“物境”来表达“心境”的手法,通俗一点说,就是化无形为有形,构成诗中的“图画”,以渲染气氛.诗人用白描的手法勾勒出三幅小画面,第一幅是稻田,从它灌满了水和长得绿油油、齐整整的稻叶中透出凉意.第二幅是树丛,“晓”字自含凉意,低压的雾气也自含凉意,“日”本有热意,因其初升,故也“沧沧凉凉”,何况其穿树而来.第三幅是飞莺,黄莺儿越过田野,飞向晨雾迷蒙的山阴,纳凉去了,诗人的心中仿佛也顿生凉意.把这三幅小画面合起来,便构成了一幅清新、明快的田园山水大图画.
  由此,“新凉”这一心境,也就从这大图画中的每一个组成部分里渗透出来.而那黄莺的啼鸣,又为这幅大图画添上画外音,呼唤诗人投身其中,共纳新凉.诗人悠然自得的心情,一吟即出.
看了 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两首诗...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庄子.秋水曰:“何谓天?何谓人?”北海若曰:“牛马四足,是谓天;落马首,穿牛鼻,是谓人.故曰:‘无  2020-06-29 …

水展示万千气象。因势而变,舒缓为溪,低吁浅唱;陡峭为瀑,虎啸龙吟。水因势利导,焕发勃勃生机。因器而  2020-07-01 …

水展示万千气象。因势而变,舒缓为溪,低吁浅唱;陡峭为瀑,虎啸龙吟。水因势利导,焕发勃勃生机。因器而  2020-07-02 …

《孙子兵法》曰:“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2020-07-12 …

《孙子兵法》曰:“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而取胜者,谓之神。”从哲  2020-07-25 …

《孙子兵法》曰;“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而取胜者,谓之神。”从哲  2020-07-29 …

《孙子兵法》曰:“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而取胜者,谓之神。”从哲学  2020-11-07 …

水展示万千、气象。因势而变,舒缓为溪,低吁浅唱;陡峭为瀑,虎啸龙吟。水因势利导,焕发勃勃生机。因器而  2020-11-07 …

《孙子兵法》曰:“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而取胜者,谓之神。”从哲学  2020-12-21 …

《孙子兵法》曰;“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而取胜者,谓之神。”从哲学  2020-12-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