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之也”和“知不知为之不知而以为知为之病”分别是什么意思,意思相同吗?它们的意思是否相同?
题目详情
“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是之也”和“知不知为之 不知而以为知 为之病”分别是什么意思,意思相同吗?
它们的意思是否相同?
它们的意思是否相同?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
【注释】知:此句有五个“知”字,前四个都是“知道”的意思,最后一个同“智”,聪明.
【译文】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的态度. 知不知①,尚矣②;不知知③,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④.夫唯病病,是以不病.《道德经》——71章 【译文】知道自己还有所不知,这是很高明的.不知道却自以为知道,这就是很糟糕的.有道的圣人没有缺点,因为他把缺点当作缺点.正因为他把缺点当作缺点,所以,他没有缺点. 评:在自知之明的问题上,中国古代哲人们有非常相似的观点.孔子有言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在老子看来,真正领会“道”之精髓的圣人,不轻易下断语,即使是对已知的事物,也不会妄自臆断,而是把已知当作未知,这是虚心的求学态度.只有这个态度,才能使人不断地探求真理.所以,老子认为,“知不知”,才是最高明的.在古今社会生活中,刚愎自用、自以为是的人并不少见.这些人缺乏自知之明,刚刚学到一点儿知识,就以为了不起,从而目中无人,目空一切,甚至把自己的老师也不放在眼中.这些人肆意贬低别人:抬高自己,以为老子天下第一,这说到底,如果不是道德品质问题,那就是没有自知之明.我们在阅读这一章的内容以后,深深地感到老子的《道德经》真是一部极富智慧的处世之作.
【注释】知:此句有五个“知”字,前四个都是“知道”的意思,最后一个同“智”,聪明.
【译文】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的态度. 知不知①,尚矣②;不知知③,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④.夫唯病病,是以不病.《道德经》——71章 【译文】知道自己还有所不知,这是很高明的.不知道却自以为知道,这就是很糟糕的.有道的圣人没有缺点,因为他把缺点当作缺点.正因为他把缺点当作缺点,所以,他没有缺点. 评:在自知之明的问题上,中国古代哲人们有非常相似的观点.孔子有言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在老子看来,真正领会“道”之精髓的圣人,不轻易下断语,即使是对已知的事物,也不会妄自臆断,而是把已知当作未知,这是虚心的求学态度.只有这个态度,才能使人不断地探求真理.所以,老子认为,“知不知”,才是最高明的.在古今社会生活中,刚愎自用、自以为是的人并不少见.这些人缺乏自知之明,刚刚学到一点儿知识,就以为了不起,从而目中无人,目空一切,甚至把自己的老师也不放在眼中.这些人肆意贬低别人:抬高自己,以为老子天下第一,这说到底,如果不是道德品质问题,那就是没有自知之明.我们在阅读这一章的内容以后,深深地感到老子的《道德经》真是一部极富智慧的处世之作.
看了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之也...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木然地,万念俱灰地,迷茫地它们意思的异同是什么 2020-03-30 …
英语翻译把雅典娜托付给你们一点都没有错集成了我们意志的人啊我们必定会从这世上消失……但是至少在那之 2020-05-14 …
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 的寓意A一旦做出承诺,就要履行B只有实事求是,才能事业有成C诚实 2020-05-17 …
法所具有的规定人们行为的模式,引导人们行为的性质的特征是指( )。A.法的普遍性B.法的一般性C.法 2020-05-18 …
马斯洛认为决定人们行为的需要是( )A.高级需要B.低级需要 C.优势需要D.长远需要 2020-06-06 …
把句子排列成一段通顺的话,在前面括号里编上序号。()这时,出乎人们意料的事发生了:母树袋熊扑了过去 2020-06-16 …
道德和法律都是调整人们行为的社会规范.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准,对人们遵纪守法有何积极意义? 2020-06-28 …
长江大学文理学院的陈及时、何东旭、方三位大学生为了抢救落水儿童而英勇牺牲。他们的救人义举引发了社会 2020-07-08 …
元末文天祥至死不为元出仕,明末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或隐居或出游,不为清出仕。主导他们意念的是A. 2020-07-12 …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法是调整人们行为的一种社会规范,是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意志的体现。。中国具有 2020-07-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