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咏岩桂朱熹露浥黄金蕊,风生碧玉枝。千林向摇落,此树独华滋。木末①难同调,篱边
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咏岩桂
朱 熹
露浥黄金蕊,风生碧玉枝。
千林向摇落,此树独华滋。
木末 ① 难同调,篱边 ② 不并时。
攀援香满袖,叹息共心期。
岩 桂
曾 几
粟玉黏枝细,青云剪叶齐。
团团岩下桂,表表木中犀。
江树风萧瑟,园花气惨凄。
浓薰不如此,何以慰幽栖。
[ 注 ] ①木末,指荷花。②篱边,指菊花。
16 .两诗中的“岩桂”有何共同特点?简要概括。( 4 分)
17 .试简要赏析第一首诗中“攀援”“叹息”两个细节描写的作用。( 4 分)
【答案】
16 .丽质天成、芳香四溢、卓尔不群、顽强不屈。
17 .诗人因仰慕,故而“攀援”;“叹息”起于赞美之情,进而渴望与之成为知己。这两个细节暗示了诗人孤傲高洁的情怀和对崇高人格追求。
【解析】
16 .
试题分析:通过“黄金蕊”“碧玉枝”“粟玉”等描绘,可以看出,天生丽质;通过“香满袖”“浓薰”等描写,可以看出芳香四溢;通过第一首的颔联颈联和第二首的颈联和尾联可以看出卓尔不群、顽强不屈。要善于归纳总结。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
17 .
试题分析:首先理解“攀援”“叹息”的本意,然后结合诗句分析作者的用意,作者“攀援”是想结识,有仰慕之情;“叹息”是因攀援不到而渴望成为知己,含有赞美之情。这样个细节说明了作者希望像岩桂一样具有高洁的品格。细节描写等手法的运用最重要归结到作者的思想上来。
考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
《马缨花》季羡林问题1.作者为什么用了很多笔墨写过去“大院子里”的生活?2.解释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 2020-05-13 …
以寂静的树林为题写一篇抒情作文 2020-05-13 …
在晋安区北峰宦溪镇弥高村,有福州惟一的桂花森林主题公园.每当桂花开花的季节,只要来到宦溪镇弥高村村 2020-05-16 …
苏轼题西林壁,题, 2020-06-05 …
卢之超在《关于斯大林问题的再认识》中提到:“第聂伯河水电站是在美国提供技术设备和专家的条件下建成的 2020-06-21 …
读诗句回答问题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1)你能理解诗中“深”的意思吗(2)你能从“未成阴 2020-07-01 …
1971年,苏、美、英、法四国签署了关于柏林问题的协定,承认西柏林不是西德的组成部分,但同时也肯定 2020-07-05 …
森林课题是让同学们走进大自然动手实践的课堂.下列包河区森林课堂的学生活动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2020-07-12 …
密山市、虎林市地处三江平原的穆棱河畔。据此回答下列各题。小题1:两市的地带性植被应为A.亚寒带针叶林 2020-12-08 …
右图是一张反映“滴水叶尖”现象的照片。据此回答题。小题1:该现象常年出现在()A.温带落叶阔叶林B. 2021-01-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