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子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句话说的是什么意思?这句句子是感叹时光易逝呢?还是赞美大千世界的变幻无常?
题目详情
“子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句话说的是什么意思?
这句句子是感叹时光易逝呢?还是赞美大千世界的变幻无常?
这句句子是感叹时光易逝呢?还是赞美大千世界的变幻无常?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因为这句话出自《论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说这句话的时候有个背景,故后人多用来指时间像流水一样不停的流逝,感慨人生世事变换之快,亦有惜时之意在其中.
论语子罕篇记载:「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里的逝字,汉儒注,以及尔雅、说文,都当往字讲,而往字依古注可作两种解释,一是既往,一是前往.依照既往解,则逝字就是消逝的意思,依照前往解,则逝字就是前进的意思.两者都有根据,究竟以何者为是,颇难推敲,这就要在字句以外寻绎了.
孔子在河岸上,一定是仰观俯察,再看河川里的流水,因而兴起感叹.他所说的「逝者」,没有特定的所指,自可包罗万象.且就天地人事而言,孔子仰观天文,想到日月运行,昼夜更始,便是往一日即去一日,俯察地理,想到花开木落,四时变迁,便是往一年即去一年.天地如此,生在天地间的人,亦不例外.人自出生以后,由少而壮,由壮而老,每过一日,即去一日,每过一岁,即去一岁.个人如此,群体亦不例外.中国历史到了五帝时代,不再有三皇,到了夏商周,不再有五帝.孔子生在春秋乱世,想见西周盛况,也见不到,只能梦见周公而已.由此可知,自然界、人世间、宇宙万有,无一不是逝者,无一不像河里的流水,昼夜不住的流,一经流去,便不会流回来.所以李太白将进酒说:「奔流到海不复回.」古希腊哲人也说:「濯足急流,抽足再入,已非前水.」这样看来,逝字作消逝解,应当不错.
圣人一言,含有多义,读经虽依注解把经文字句读通,但不能到此就止,尚须广泛思维言外之意.孔门大贤子贡曾经推崇颜子闻一知十,他自己只能闻一知二.我们普通人,不敢与颜子相比,但也不可以闻一只知一,应当思齐于子贡.例如我们读悉这逝者的意义,一想自身,以及身外的权力财富,都如流水,一纵即逝,只好对酒当歌,叹问人生几何,这就是闻一知一之咎.此处逝者所指的是万有现象,而非本体.万象有生来灭去种种情形,本体则不来不去,不生不灭,如苏东坡在赤壁赋里说的「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读经如果不是闻一只知其一,便须从迁流的现象追求不迁流的本体,只要追求到一点讯息,便能茅塞顿开,眼前呈现的宇宙人生,别是一番境界,这才体验到读经的乐趣.
经文的字句义理虽通,仍然未到止境,这只是知道学理而已.知理之后,必须依理去实行,不行不得真知.例如已知逝与不逝之理,便须放下那些必逝之物,不与人争,但求不逝的本体.得其本体,亲见不生不灭之境,才算是真知.假使尚有贪心,起念与人争名夺利,便是放不下,严格说来,实未通经,应当反省,一切贪心妄念起时,当即克制,这就是「克念作圣.」读经不希望作圣则已,希圣就应当如此用功.
论语子罕篇记载:「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里的逝字,汉儒注,以及尔雅、说文,都当往字讲,而往字依古注可作两种解释,一是既往,一是前往.依照既往解,则逝字就是消逝的意思,依照前往解,则逝字就是前进的意思.两者都有根据,究竟以何者为是,颇难推敲,这就要在字句以外寻绎了.
孔子在河岸上,一定是仰观俯察,再看河川里的流水,因而兴起感叹.他所说的「逝者」,没有特定的所指,自可包罗万象.且就天地人事而言,孔子仰观天文,想到日月运行,昼夜更始,便是往一日即去一日,俯察地理,想到花开木落,四时变迁,便是往一年即去一年.天地如此,生在天地间的人,亦不例外.人自出生以后,由少而壮,由壮而老,每过一日,即去一日,每过一岁,即去一岁.个人如此,群体亦不例外.中国历史到了五帝时代,不再有三皇,到了夏商周,不再有五帝.孔子生在春秋乱世,想见西周盛况,也见不到,只能梦见周公而已.由此可知,自然界、人世间、宇宙万有,无一不是逝者,无一不像河里的流水,昼夜不住的流,一经流去,便不会流回来.所以李太白将进酒说:「奔流到海不复回.」古希腊哲人也说:「濯足急流,抽足再入,已非前水.」这样看来,逝字作消逝解,应当不错.
圣人一言,含有多义,读经虽依注解把经文字句读通,但不能到此就止,尚须广泛思维言外之意.孔门大贤子贡曾经推崇颜子闻一知十,他自己只能闻一知二.我们普通人,不敢与颜子相比,但也不可以闻一只知一,应当思齐于子贡.例如我们读悉这逝者的意义,一想自身,以及身外的权力财富,都如流水,一纵即逝,只好对酒当歌,叹问人生几何,这就是闻一知一之咎.此处逝者所指的是万有现象,而非本体.万象有生来灭去种种情形,本体则不来不去,不生不灭,如苏东坡在赤壁赋里说的「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读经如果不是闻一只知其一,便须从迁流的现象追求不迁流的本体,只要追求到一点讯息,便能茅塞顿开,眼前呈现的宇宙人生,别是一番境界,这才体验到读经的乐趣.
经文的字句义理虽通,仍然未到止境,这只是知道学理而已.知理之后,必须依理去实行,不行不得真知.例如已知逝与不逝之理,便须放下那些必逝之物,不与人争,但求不逝的本体.得其本体,亲见不生不灭之境,才算是真知.假使尚有贪心,起念与人争名夺利,便是放不下,严格说来,实未通经,应当反省,一切贪心妄念起时,当即克制,这就是「克念作圣.」读经不希望作圣则已,希圣就应当如此用功.
看了 “子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当你送别好友去外地,临别时依依不舍,这时你想引用“,”这句诗来表达内心的情感.要用比较通俗的,很多 2020-05-21 …
在这个世界上,家是一个充满亲情的地方,它有时在竹篱茅舍,有时在高堂华屋,有时也在无家可归的人群中. 2020-06-27 …
下列各句中,谦辞和敬辞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A.老师,真想不到您能亲自来寒舍,还送来了大作,令蓬荜生辉 2020-06-27 …
县令的一句话古时候,有人到县衙告别人偷了他的鸡.县令把这个人的左邻右舍都传来审讯,邻居们都不承认. 2020-07-06 …
四舍五入五该舍还是该入?女儿二年级学估算时,数学老师说五该舍去.例:女儿把85估为90.老师给判错 2020-07-13 …
《金刚经》中这句怎么断句: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 2020-07-29 …
怎么区别when是在作名词性(定语)从句还是在做时间状语从句?是看when是否置于句首还是居中时候所 2020-11-01 …
昆虫与音乐阅读短文中的过渡句,写了短文第二小节,第三小节什么?廉价的演奏是因为?昆虫与音乐①无论是在 2020-12-07 …
汉字作为中国人智慧的结晶,里面蕴含着许多人生哲理。仿照下面对“舒”字的解释这一示例,另选一字,再写一 2020-12-09 …
看下列广告宣传语,并谈谈你的看法示例:一剑钟情还原:一见钟情A:衣衣不舍还原:依依不舍B:有口皆杯还 2021-01-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