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12分)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听众人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何以知其然也?老耽贵柔,孔子贵仁,墨翟贵廉,关尹贵清,子列子贵虚,

题目详情

12 分)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听众人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何以知其然也?老耽贵柔,孔子贵仁,墨翟贵廉,关尹贵清,子列子贵虚,陈骈贵齐,阳生贵己,孙膑贵势,王廖贵先,儿良贵后。有金鼓,所以一耳也;同法令,所以一心也;智者不得巧,愚者不得拙,所以一众也;勇者不得先,惧者不得后,所以一力也。故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

——《吕氏春秋》(战国末年秦国丞相吕不韦集合而成)

材料二     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无)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1)        依据材料一、二说明从春秋战国到秦汉,中国古代思想界主要发展趋势是什么?( 2 分)推动这一趋势的历史因素有哪些?( 4 分)

材料三  春秋战国时期,对民的作用的认识更加清楚,所以对“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道理更加着意阐释、鼓吹,成了这一时期的一股思想大潮,并在萌芽的基础上形成了初步体系。同时,在这一时期涌现出了众多的思想家,其中最为典型的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荀子三位。他们民本思想的侧重点各有千秋,孔子侧重于“为政以德”,孟子侧重于“民贵君轻”,而荀子的侧重点则是“恩惠于民”。                                                 ------ 《南阳日报》

2 )根据材料三归纳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主张(不得摘抄材料原文)。 2 分) 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民本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初步形成体系的原因。( 4 分)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 1 )趋势:由百家争鸣到思想统一。( 2 分)

原因:国家统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汉武帝为强化中央集权实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4 分,两点即可)

( 2
2 分;至少答出两点);

原因:生产力发展,铁器牛耕的使用;分封制瓦解,社会转型(或社会变革);百家争鸣,统治者吸取教训,维护统治;( 4 分,两点即可)

看了 (12分)读下列材料,回答问...的网友还看了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