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历史-->
著名学者余英时指出:科举不是一个单纯的考试制度,它将社会结构紧密地联系了起来,形成一个多面互动的整体,一直发挥着无形的统合功能.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科举之善,在能破
题目详情
著名学者余英时指出:科举不是一个单纯的考试制度,它将社会结构紧密地联系了起来,形成一个多面互动的整体,一直发挥着无形的统合功能.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
--吕思勉《中国制度史》
材料二 渐渐地,这些考试(指科举)开始集中于文学体裁和儒家正统观念,最后的结果是形成一种制度,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尊敬和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只要中国仍相对地孤立在东亚,它就会继续提供稳定性和连续性.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举显然有其客观的历史合理性,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其存在的持久性.…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晋时期的选官制度,并通过与上述选官制度的比较,说明科举制的历史进步性.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举制所具有的政治、思想以及整体的统合功能.
(3)据材料三,说明科举制对于现代人才选拔的历史借鉴价值.
材料一 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
--吕思勉《中国制度史》
材料二 渐渐地,这些考试(指科举)开始集中于文学体裁和儒家正统观念,最后的结果是形成一种制度,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尊敬和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只要中国仍相对地孤立在东亚,它就会继续提供稳定性和连续性.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举显然有其客观的历史合理性,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其存在的持久性.…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晋时期的选官制度,并通过与上述选官制度的比较,说明科举制的历史进步性.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举制所具有的政治、思想以及整体的统合功能.
(3)据材料三,说明科举制对于现代人才选拔的历史借鉴价值.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第(1)问难度不大,重在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紧扣“汉晋”,即可明确这一时期的选官制度有两个,一个是汉朝的察举制,一个是晋朝的九品中正制.对于“科举制的历史进步性”的考查,重在回答科举制的积极作用,联系所学知识即可.
第(2)问首先明确回答的角度,“政治”“思想”及“整体”的功能,然后紧扣材料,“政治”方面强调的是“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思想”方面强调的是“儒家正统观念”,“整体”方面强调的是“稳定性和连续性”,进而组织语言展开回答.
第(3)问紧扣材料信息“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机会均等”及“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进而展开具体阐述,难度不大,注意回答的全面性.
故答案为:
(1)选官制度:察举制;九品中正制.
进步性:有利于破除结党营私之弊;限制了徇私舞弊的发生;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特权;扩大了官员的来源;提高了从政人员的文化素质.
(2)功能:加强中央集权;保证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正统);维护文明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3)借鉴价值:人才流动机制;客观公平理念;人才激励机制.
第(2)问首先明确回答的角度,“政治”“思想”及“整体”的功能,然后紧扣材料,“政治”方面强调的是“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思想”方面强调的是“儒家正统观念”,“整体”方面强调的是“稳定性和连续性”,进而组织语言展开回答.
第(3)问紧扣材料信息“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机会均等”及“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进而展开具体阐述,难度不大,注意回答的全面性.
故答案为:
(1)选官制度:察举制;九品中正制.
进步性:有利于破除结党营私之弊;限制了徇私舞弊的发生;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特权;扩大了官员的来源;提高了从政人员的文化素质.
(2)功能:加强中央集权;保证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正统);维护文明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3)借鉴价值:人才流动机制;客观公平理念;人才激励机制.
看了 著名学者余英时指出:科举不是...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1872年日本政府颁布的《学制》称:“人必须学习.村无不学之户,户无不学之人,父母必须让孩子学习. 2020-07-10 …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经历了“世官制一察举制一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演变过程。下列描述与“九品中正制”相 2020-07-15 …
科举制度在1905年被废除的主要原因是A.新学堂毕业生已经成为政府官员的主要来源B.学子罢考抵制科举 2020-11-01 …
“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选官制度与主要依据搭配正确的是A.考试成绩——品行才学——门第声 2020-11-15 …
对下表中国古代两大选官制度的信息解读正确的是()类别察举制科举制依据品德、学问、议政能力“以文取士” 2020-11-27 …
关于下表中的中国古代两大选官制度的信息解读,不正确的是类别察举制科举制依据品德、学问、议政能力以文取 2020-12-06 …
科举制在1905年被废除的主要原因是A.新式学堂毕业生逐渐成为官员的主要来源B.学子罢考抵制科举制C 2020-12-18 …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经历了“世袭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演变过程。下列描述与“科举制”相 2020-12-22 …
对下表中国古代两大选官制度的信息解读正确的是类别察举制科举制依据品德、学问、议政能力“以文取士”方式 2021-01-02 …
2013年11月21—22日,第十届科举制与科举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开幕。下面关于科举制度的叙述不 2021-01-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