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化学-->
亮亮同学做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时,下列物品中他需要使用的有:①酒精灯②铁架台③坩埚钳④砂纸⑤试管夹⑥石板棉在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发现最后剩余物的质量小于原来镁条的
题目详情
亮亮同学做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时,下列物品中他需要使用的有___:①酒精灯②铁架台③坩埚钳④砂纸⑤试管夹⑥石板棉
在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发现最后剩余物的质量小于原来镁条的质量,你觉得可能原因是___,同时发现镁条燃烧除生成白色固体(MgO)外,还有少量淡黄色固体生成,这种淡黄色固体是什么呢?亮亮在老师指导下进行有关实验探究.
【实验探究】将该淡黄色固体投入到盛有水的烧杯中.
【实验现象】在烧杯中产生白色沉淀,并有刺激性的氨味气体产生.
【教师指导】上述反应产生的白色沉淀为Mg(OH)2,生成的气体为NH3;反应过程中没有任何元素化合价的改变.
【问题解决】此淡黄色固体中肯定含有镁元素和___元素,若该物质仅由两种元素组成,此物质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相关结论】空气中氮气(N2)和氧气(O2)的体积比约为___,但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只生成少量的淡黄色固体,由此得出的一个结论是___.
【拓展探究】某学生对a克镁条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后的生成固体混合物中氮化镁的质量分数进行测定,设计如图实验装置

【查阅资料】
Ⅰ.碱石灰是固体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常用作干燥剂,不与NH3反应.
Ⅱ.2NH3+H2SO4=(NH4)2SO4
Ⅲ.NH3是一种极易溶于水的气体.
【实验步骤】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精确称量镁在空气中燃烧后的固体5.00g放入锥形瓶中,称量装置C,连接好装置;③关闭活塞K,打开A中分液漏斗活塞,至样品恰好完全反应;④关闭分液漏斗活塞,打开活塞K,鼓入空气;⑤再次称量装置C,装置C增重0.34g.请回答:
(1)实验中如何保证样品恰好完全反应?___;
(2)装置B的作用是___;
(3)装置D的作用是___;
(4)实验步骤④中鼓入空气的目的是___;
(5)固体混合物中氮化镁的质量分数为___;
(6)实验证明此方法测定的结果偏低,可能原因是___(写一条).
在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发现最后剩余物的质量小于原来镁条的质量,你觉得可能原因是___,同时发现镁条燃烧除生成白色固体(MgO)外,还有少量淡黄色固体生成,这种淡黄色固体是什么呢?亮亮在老师指导下进行有关实验探究.
【实验探究】将该淡黄色固体投入到盛有水的烧杯中.
【实验现象】在烧杯中产生白色沉淀,并有刺激性的氨味气体产生.
【教师指导】上述反应产生的白色沉淀为Mg(OH)2,生成的气体为NH3;反应过程中没有任何元素化合价的改变.
【问题解决】此淡黄色固体中肯定含有镁元素和___元素,若该物质仅由两种元素组成,此物质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相关结论】空气中氮气(N2)和氧气(O2)的体积比约为___,但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只生成少量的淡黄色固体,由此得出的一个结论是___.
【拓展探究】某学生对a克镁条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后的生成固体混合物中氮化镁的质量分数进行测定,设计如图实验装置

【查阅资料】
Ⅰ.碱石灰是固体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常用作干燥剂,不与NH3反应.
Ⅱ.2NH3+H2SO4=(NH4)2SO4
Ⅲ.NH3是一种极易溶于水的气体.
【实验步骤】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精确称量镁在空气中燃烧后的固体5.00g放入锥形瓶中,称量装置C,连接好装置;③关闭活塞K,打开A中分液漏斗活塞,至样品恰好完全反应;④关闭分液漏斗活塞,打开活塞K,鼓入空气;⑤再次称量装置C,装置C增重0.34g.请回答:
(1)实验中如何保证样品恰好完全反应?___;
(2)装置B的作用是___;
(3)装置D的作用是___;
(4)实验步骤④中鼓入空气的目的是___;
(5)固体混合物中氮化镁的质量分数为___;
(6)实验证明此方法测定的结果偏低,可能原因是___(写一条).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亮亮同学做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时,下列物品中他需要使用的有酒精灯、坩埚钳、砂纸、石板棉.
故填:①③④⑥.
在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发现最后剩余物的质量小于原来镁条的质量,可能原因是生成的氧化镁扩散到空气中.
故填:生成的氧化镁扩散到空气中.
【问题解决】此淡黄色固体中肯定含有镁元素和氮元素,若该物质仅由两种元素组成,则该物质是氮化镁,氮化镁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3N2+6H2O═3Mg(OH)2+2NH3↑.
故填:氮;Mg3N2+6H2O═3Mg(OH)2+2NH3↑.
【相关结论】空气中氮气(N2)和氧气(O2)的体积比约为4:1,但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只生成少量的淡黄色固体,由此得出的一个结论是镁更容易和氧气反应.
故填:4:1;镁更容易和氧气反应.
【实验步骤】(1)实验中保证样品恰好完全反应的方法是:锥形瓶中刚好不产生气泡时停止加水.
故填:锥形瓶中刚好不产生气泡时停止加水.
(2)装置B的作用是吸收氨气中的水蒸气.
故填:吸收氨气中的水蒸气.
(3)装置D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C中.
故填: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C中.
(4)实验步骤④中鼓入空气的目的是使反应生成的氨气完全反应.
故填:使反应生成的氨气完全反应.
(5)设氮化镁的质量为x,
Mg3N2+6H2O═3Mg(OH)2+2NH3↑,
100 34
x 0.34g
=
,
x=1g,
固体混合物中氮化镁的质量分数为:
×100%=20%,
故填:20%.
(6)实验证明此方法测定的结果偏低,可能原因是部分氨气溶解在水中.
故填:部分氨气溶解在水中.
故填:①③④⑥.
在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发现最后剩余物的质量小于原来镁条的质量,可能原因是生成的氧化镁扩散到空气中.
故填:生成的氧化镁扩散到空气中.
【问题解决】此淡黄色固体中肯定含有镁元素和氮元素,若该物质仅由两种元素组成,则该物质是氮化镁,氮化镁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3N2+6H2O═3Mg(OH)2+2NH3↑.
故填:氮;Mg3N2+6H2O═3Mg(OH)2+2NH3↑.
【相关结论】空气中氮气(N2)和氧气(O2)的体积比约为4:1,但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只生成少量的淡黄色固体,由此得出的一个结论是镁更容易和氧气反应.
故填:4:1;镁更容易和氧气反应.
【实验步骤】(1)实验中保证样品恰好完全反应的方法是:锥形瓶中刚好不产生气泡时停止加水.
故填:锥形瓶中刚好不产生气泡时停止加水.
(2)装置B的作用是吸收氨气中的水蒸气.
故填:吸收氨气中的水蒸气.
(3)装置D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C中.
故填: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C中.
(4)实验步骤④中鼓入空气的目的是使反应生成的氨气完全反应.
故填:使反应生成的氨气完全反应.
(5)设氮化镁的质量为x,
Mg3N2+6H2O═3Mg(OH)2+2NH3↑,
100 34
x 0.34g
100 |
x |
34 |
0.34g |
x=1g,
固体混合物中氮化镁的质量分数为:
1g |
5.00g |
故填:20%.
(6)实验证明此方法测定的结果偏低,可能原因是部分氨气溶解在水中.
故填:部分氨气溶解在水中.
看了 亮亮同学做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涤棉织物和全棉织物用手感目测法是如何区分的,它们主要的区别是什么拜托各位了3Q 2020-04-25 …
加标点的练习题三角几何共计九角三角几何几何 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 2020-05-17 …
转基因抗虫棉可以有效地用于棉铃虫的防治.在大田中种植转基因抗虫棉的同时,间隔种植少量非转基因的棉花 2020-06-20 …
将一粒花生放入火中点燃,烧掉的物质和剩下的物质分别是{}A.燃掉的是有机物,剩下的是无机物.B.燃 2020-07-05 …
中国剩余定理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最后233为什么要 2020-07-19 …
将一粒大米放在火中点燃,燃烧掉的物质和剩余的物质分别是()A.烧掉的是有机物,剩余的是无机物B.都 2020-07-21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从化学成分上看,人造棉、人造丝、人造毛没有区别B.人造纤维是人工合成的纤维C 2020-11-03 …
仓库有一批货物,运走一部分货物后,运走的货物与剩下货物的比是2:7,如果又运走64吨,这时剩下的货物 2020-11-05 …
应用题:《孙子算经》是我国古代的一部优秀数学著作,其中有“物不知其数”一问,原文如下:“今有物不知其 2020-11-06 …
加热84克碳酸氢钠固体至没有气体放出时.剩余的物质是什么?计算剩余物质的质量是多少?计算剩余物质的物 2021-02-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