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共9分,每题3分)汉语中用来指“老外”或“舶来品”的词,有胡、番、西、洋。胡,大约是用得最早的。它原本泛指北方和西方的少数民族,即“胡人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共9分,每题3分) 汉语中用来指“老外”或“舶来品”的词,有胡、番、西、洋。胡,大约是用得最早的。它原本泛指北方和西方的少数民族,即“胡人”。所以,但凡叫做“胡什么”的,多半来自所谓“西域”。西域的概念,近一点的在天山以南,昆仑山以北,玉门以西.葱岭以东(葱岭即帕米尔高原)。远一点,则可涉及到克什米尔和伊朗了。 中国和西域交通很早。两千一百多年前,张骞便通了西域,以后又有丝绸之路,中亚文化也就源源不断地流入中国。琵琶、五弦、忽雷、火不思,都是西域拨弦乐器,当时统称胡琴。火不思是乌特的一种,突厥语叫qobuz.译名也五花八门,什么和必斯,虎拨思、吴拨四,比较好玩的则有胡不思和浑不似两种。火不思后来变成了拉弦乐器。也就是二胡。二胡是典型的“中外合资”产品。北方的马尾、松香,南方的蛇皮、竹子,中西合璧,北人南相,表现力极强,也就在民乐演奏中唱起了主角。 尽管西域的文化贡献如此之大.中原却并不怎么领情。喜欢胡食、胡服、胡乐、胡舞的当然大有人在,但“胡”这个字眼还是带有贬义。在中原之人看来,北方的胡,南方的越,都有些“非我族类”的味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虽云“意合则胡越为昆弟”,但意合的时候有,意不合的时候也多。而且往往是一言不合,便刀兵相见,双方之间,心里面便难免有些别扭。 更重要的是,在中原华夏之人看来,胡人(也包括所有的“蛮夷”)不懂礼仪,不讲道理,不守规矩,喜欢“胡来”。胡来也就是任意乱来。此外,胡扯、胡闹,胡言乱语、胡搅蛮缠、胡说八道、胡作非为,意思和胡来都差不多。 这当然是一种偏见,不利于民族团结的,但它们产生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也并非没有道理。胡思乱想一词最早见于南宋朱熹的《答潘文叔》。胡说和胡来则分别见于南宋周密的《齐东野语》和金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南宋与金,那可是中原汉人最仇恨胡人的一个时代。 胡的本义是兽肉(颔下垂内),番的本义则是兽足。番,也是用来指外族和外国的,叫番邦,而且主要指西方诸族、诸国,叫西番。用兽肉、兽足来指称外族、外国,毕竟不太友好,也不文明礼貌,因此胡、番便渐渐为西、洋所替代,叫西、洋的也不一定就不带贬义,比如西崽、洋相。但毕竟西、洋只是说出了一个客观事实,不像胡、番那样带有主观色彩,要好得多了。这说明民族偏见虽然在所难免,时代和社会毕竟也在进步,语言也不会一成不变的。 小题1:下列有关“胡”“番”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小题1:D 小题2:A 小题3:B |
小题1: |
看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南疆塔里木是我国海岛棉的主要产区,棉花栽培中常常打顶摘心,有研究表明,棉花的早衰(蕾铃脱落增加、叶 2020-05-16 …
《磨刀不误砍柴工》的阅读答案,古时候,有个老公公,他有两个独生子哥哥叫阿力,弟弟叫阿智.两个人长得 2020-06-1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小题。斗鸡周去非芥肩金距之技,见于《传》[1]而未之睹也。余还自西广, 2020-06-21 …
用你学过的只是简要解释下列的现象1.在秋季,新疆吐鲁番的人们“早穿皮袄午穿纱,晚上围着火炉吃西瓜2 2020-06-27 …
老师今天让写石壕吏中“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的 2020-07-14 …
都说相思好,相思令人老,几番费思量,还是相思好. 2020-07-26 …
数学问题一老板平时都有司机接其上班,某天早晨老板突然想走路,于是提前一个小时出发,司机不知情,去老板 2020-11-14 …
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回答问题:这是怎样一番惊人的情景!往日蓄得一池清洌洌碧水的荷塘滴水不见,在早已焦 2020-12-2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茶峒的渡船罗丹我们到达茶峒时,还不到八点钟,却是街灯冥暗,人烟稀少 2020-12-29 …
一天早上,松鼠妈妈踩了19个松果,分给三个人.老大的2分之1,老2四分之一,老三五分之一不能把松果砸 2020-12-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