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文言文中获、素、则、之、故的用法!不尽感激!

题目详情
文言文中获、素、则、之、故的用法!不尽感激!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获-得到
或-或许,或者;有些人,某人
素- 平时,向来

1.用作连词,可表示多种关系.
(一)表示承接关系.一般用来连接两个分句或紧缩复句中的前后两层意思,表示两件事情在时间上、事理上的紧密联系.可译为“就”“便”,或译为“原来是”“已经是”.例如:
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鸿门宴》)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劝学》)
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石钟山记》)
子灿寐而醒,客则鼾睡炕上矣.(《大铁椎传》)
(二)表示假设关系.有的用在前一分句,引出假设的情况,相当于“假使”“如果”;有的用于后面的分句,表示假设或推断的结果,相当于“那么”“就”.例如: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捕蛇者说》)
(三)表示并列关系.这种用法都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则”连用,每个“则”字都用在意思相对、结构相似的一个分句里,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不是表示两个词之间).可译为“就”,或不译.例如: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师说》)
入则孝,出则弟.(《论语·学而》)
(四)表示转折、让步关系.表示意思有转折时,“则”字用在后一分句,可译为“可是”“却”;表示姑且承认一件事,预备下句转入正意时,“则”字用在前一分句,可译为“虽然”“倒是”.例如: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师说》)
其室则迩,其人甚远.(《诗经·东门之》)
2.用作副词.用在判断句中,起强调和确认作用,可译作“是”“就是”.例如: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非死则徙尔.(《捕蛇者说》)

1.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
(一)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作宾语或兼语,不作主语.例如:
作《师说》以贻之.(《师说》,代人,作宾语.)
輮使之然也.(《劝学》,代物,作兼语.)
人非生而知之者.(《师说》,代事理,作宾语.)
(二)指示代词,表近指.可译为“这”,通常作复指性定语.如:
均之二策.(《廉颇蔺相如列传》)
2.用作助词,也分几种情况:
(一)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如:
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赤壁之战》)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
(二)结构助词,补语的标志.用在中心语(动词、形容词)和补语之间,可译为“得”.如: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三)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译时应省去.如:
宋何罪之有?(《公输》,即“宋有何罪”)
(四)结构助词.当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为主语、宾语或一个分句时,“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译时也可省去.如: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师说》)
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捕蛇者说》)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隆中对》)
(五)音节助词.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如:
顷之,烟炎张天.(《赤壁之战》)
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毛遂自荐》)

⑴原因,缘故.例:①马无故亡而入故.②问其故.③楚王问其故④既克,公问其故.⑤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⑥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⑦人问其故.⑧讲中外之故,力主变法.⑨何故而至此?⑩然议者必以为无故而动民.
⑵本来,原来.例:①两狼并驱如故.②宋将军故自负.③此物故非西产.
⑶旧的.例:①温故而知新.②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③君安与项伯有故?(故:这里指旧交情.)④暮去朝去颜色故.(故:这里有衰老的意思.)⑤故例,谪者移顺天府羁候.⑥始复上街头理其故业.⑦故垒西边.(故:这时有古老的意思.)⑧故国神游.(故国:旧地,这里指赤壁古战场.)⑨惠文、武、昭襄蒙故业.(故业:这里指原有的先人的基业.)
⑷特意.例:①桓侯故使人问之.②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③今公子故过之.
⑸所以,因此.例:①故尝与过宋将军.②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③故治国无法则乱.④故木受绳则直.⑤故上兵伐谋.⑥故不为苟得也.⑦故王之不王之不不为也,非不能也.⑧故忧思而作《离骚》.
⑹故意.例:①广故数言欲亡.②凡杀人,狱词无谋、故者,经秋审入矜,疑即免死.③盖以律非故杀,必久系.④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⑤则再拜,故迟不起.
⑺仍然.例:①累官故不失州郡也.②三日断五四,大火故嫌迟.
⑻事.例:乡园多故.(故:这里指事故,灾祸.)
「故乡」家乡.例:送儿还故乡.
「故人」
⑴老朋友.例:①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②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③特示故人意耳.
⑵指前夫 例外:知是故人来.
「故事」先例,前例.例:⑴传上言谓康熙、乾隆、咸丰三朝有开懋勤殿故事.⑵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故尔」因此,所以.例:荆州水军.久不操练,青、徐之军,又素不习水战,故尔致败.
「故常」常例.例:则天道变化,不主故常是已.
看了 文言文中获、素、则、之、故的...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下列词语中,“尽”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取之不尽言无不尽同归于尽B.尽其所有尽心尽力人尽其才  2020-03-30 …

您的部门需要设置一个共享文件夹,这样整个公司都有能够读取该文件夹中的文件,但不能对文件夹的内容进行任  2020-05-31 …

本文的作者是日本著名的风景画家和散文家东山魁夷,他的文章说成是"文中有画""画中有文"一点也不为过  2020-07-02 …

书信中有鄙人诚邀阁下……这一形式么?不会觉得怪怪的么...还有还有...如果希望对方可以尽早给自己  2020-07-24 …

7.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题。(6分)唐诗、宋词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两颗璀燦的明珠,至今仍熠熠生辉。自从学  2020-11-05 …

2016年中埃文化合作再掀新篇章,定于2016年庆祝两国建交60周年之际在埃及举办。中国文化年”、在  2020-11-10 …

建设节约型社会,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是当代公民的责任.下列有关做法中正确的是()A.将生活污水直接排入  2020-11-25 …

材料一:几千年来,中华文明虽历尽沧桑,饱受磨难,却绵延不绝,历久弥新。中华文明是世界古代文明中唯一没  2020-12-03 …

作为中华儿女,在世界各国文化中,我们要正确认识中华文化,下列认识错误的是()A.只有中华文化不曾中断  2020-12-10 …

作文中有课文题目,作者,课文中的人物,词语结合初中语文课本按特别要求拟题写900字作文特别要求;作文  2021-01-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