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历史-->
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最主要取决于A革命任务B中国当时的革命形势C群众基础D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基础答案D,我选了C,我的思路是可以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肯定是依靠广大农民
题目详情
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最主要取决于
A 革命任务 B中国当时的革命形势 C群众基础 D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基础
答案D,我选了C,我的思路是可以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肯定是依靠广大农民的力量,所以群众基础就是广大农民,于是我选了C.请问为什么错?B呢?
还有一题
2010年第一期《中华文摘》载文指出20世纪90年代“省管县”改革就在浙江开始试点到现在已经在全国近20个省进行试点.回顾历史阅读下表
秦朝至唐末地方行政建制简表
秦朝 以郡辖县地方行政为两级制
两汉 汉武帝把全国划分为十三个监察区
东汉形成“州—郡—县”三级制
隋朝 废郡地方行政回到两级制
唐末 形成了道、州、县三级制
上表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是[D]
A从秦朝到唐末皇权不断加强 B.地方行政分层决策不科学 C.古代王朝执政能力和效率不断提高 D.从秦朝到唐末中央集权不断得到强化
【我知道D的说法没有问题,可我觉得材料没体现出这点.我的思路材料中是各朝代地方行政制度都有更换说明了地方行政制度不够科学,所以我选了B,请问D如何体现,B的错误是什么?】谢谢
A 革命任务 B中国当时的革命形势 C群众基础 D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基础
答案D,我选了C,我的思路是可以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肯定是依靠广大农民的力量,所以群众基础就是广大农民,于是我选了C.请问为什么错?B呢?
还有一题
2010年第一期《中华文摘》载文指出20世纪90年代“省管县”改革就在浙江开始试点到现在已经在全国近20个省进行试点.回顾历史阅读下表
秦朝至唐末地方行政建制简表
秦朝 以郡辖县地方行政为两级制
两汉 汉武帝把全国划分为十三个监察区
东汉形成“州—郡—县”三级制
隋朝 废郡地方行政回到两级制
唐末 形成了道、州、县三级制
上表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是[D]
A从秦朝到唐末皇权不断加强 B.地方行政分层决策不科学 C.古代王朝执政能力和效率不断提高 D.从秦朝到唐末中央集权不断得到强化
【我知道D的说法没有问题,可我觉得材料没体现出这点.我的思路材料中是各朝代地方行政制度都有更换说明了地方行政制度不够科学,所以我选了B,请问D如何体现,B的错误是什么?】谢谢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最根本的是因为城市敌人力量强大,这是中国的政治经济形势,群众基础广大属于走农村包围城市的一个原因,并不是最主要的也不是取决于.做这样的题要注意题干中“最”“决定”“取决于”等字眼.
2.地方行政分层决策不科学 这种说法是不对的,历史上的任何政治制度都有其存在的理由,只不过历史在发展,其是不能适应发展的要求,只能说的不适应了发展的要求.而秦朝的郡县制,到汉武帝的监察区,皇帝直接任命刺史监察地方官员,到隋朝直接回到两级至,唐末政府衰微,三级制的本质是为了加强皇权,巩固统治,所以选B.
2.地方行政分层决策不科学 这种说法是不对的,历史上的任何政治制度都有其存在的理由,只不过历史在发展,其是不能适应发展的要求,只能说的不适应了发展的要求.而秦朝的郡县制,到汉武帝的监察区,皇帝直接任命刺史监察地方官员,到隋朝直接回到两级至,唐末政府衰微,三级制的本质是为了加强皇权,巩固统治,所以选B.
看了 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a,b是笔直公路l同侧的两个村庄前且两个村庄到之直路的距离分别是三百米后和五百米,两村庄之间的距离 2020-04-08 …
山东省政府采取措施加快推进农村文化建设,对此提出了如下目标:到2010年全面实现20个以上自然村广 2020-05-13 …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这句话中“大包干”的 2020-07-21 …
“农民多而不富、农业大而不强、农村广而不美”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国农村的发展,而股份合作农场是农民在农 2020-11-06 …
“不敢公开的干部是有问题的干部,不搞公开的村是存在问题的村”。这是在S村广为流传的两句话。村务公开有 2020-11-16 …
“不敢公开的干部是有问题的干部,不搞公开的村是存在问题的村”。这是在S村广为流传的两句话。在多次征求 2020-11-16 …
阅读文章,完成练习水井干枯了从前,在一个村子里,只有一眼水井,井水清澈甘甜。人们用它淘米、煮饭、洗衣 2020-11-16 …
到2017年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 2020-12-18 …
某地农民刊登广告,聘请城里下岗职工到农村去就业,得到一些下岗职工的热烈响应,他们纷纷到农村承包土地, 2020-12-31 …
某沿海小村曾以海产品丰富而远近闻名,当地村民也靠此发家致富。然而,由于村民长期不加节制地进行海洋捕捞 2021-01-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