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历史-->
材料1926年7月,广州国民政府挥师北伐,确定了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方针,先打败豫鄂湘的吴佩孚,再消灭苏浙皖赣闽的孙传芳,最后讨伐东北的张作霖。北伐军讨伐吴佩孚时,吴并不重
题目详情
材料 1926年7月,广州国民政府挥师北伐,确定了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方针,先打败豫鄂湘的吴佩孚,再消灭苏浙皖赣闽的孙传芳,最后讨伐东北的张作霖。北伐军讨伐吴佩孚时,吴并不重视,他的主力却忙于在北方讨伐冯玉祥。而孙传芳有自己的打算,他与张作霖互相戒备,又怕吴佩孚吞并他,于是在北伐初期,采取旁观的态度。张作霖受地理位置远、冯玉祥部威胁影响未能给吴孙助战,反而因迟迟未能与孙传芳达成和平协定。在客观上还牵制了吴孙的力量,北伐军打败吴佩孚后,实力大增,西南各省的军阀大多投奔革命,进一步稳定了后方。江西战场的胜利不仅粉碎了孙传芳夺取两湖、两广的企图,巩固了北伐军在两湖的胜利,而且也从根本上动摇了孙在东南五省的统治,这对于北伐奉军,具有战略意义。
(1)根据材料,概括北伐军能够消灭吴孙主力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北伐战争胜利的主要意义。
(1)根据材料,概括北伐军能够消灭吴孙主力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北伐战争胜利的主要意义。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本小问的原因,根据材料中“1926年7月,广州国民政府挥师北伐,确定了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方针”可以得出确立了正确的方针;根据材料中“北伐军讨伐吴佩孚时,吴并不重视,他的主力却忙于在北方讨伐冯玉祥.而孙传芳有自己的打算,他与张作霖互相戒备,又怕吴佩孚吞并他,于是在北伐初期,采取旁观的态度”可以得出当时吴佩孚判断失误且军阀内部之间相互猜忌,没有实现很好地联合;根据材料中“张作霖受地理位置远、冯玉祥部威胁影响未能给吴孙助战”、“北伐军打败吴佩孚后,实力大增,西南各省的军阀大多投奔革命,进一步稳定了后方”可以得出冯玉祥在北方的牵制及西南军阀投奔革命.
(2)本小问的意义,根据材料中“江西战场的胜利不仅粉碎了孙传芳夺取两湖、两广的企图,巩固了北伐军在两湖的胜利,而且也从根本上动摇了孙在东南五省的统治,这对于北伐奉军,具有战略意义”可以得出有利于控制江南地区,并且为北伐奉军创造了条件,从根本上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故答案为:
(1)原因:①北伐军确定了正确的战略方针;②吴孙的战略判断错误;③北洋军矛盾重重没有形成合力;④北方冯玉祥部的牵制;⑤西南各省的军阀大多投奔革命.
(2)意义:①消灭了吴孙主力,统一了长江以南;②为北伐奉军做了战略准备;③动摇了北洋军阀在全国的统治基础.
(2)本小问的意义,根据材料中“江西战场的胜利不仅粉碎了孙传芳夺取两湖、两广的企图,巩固了北伐军在两湖的胜利,而且也从根本上动摇了孙在东南五省的统治,这对于北伐奉军,具有战略意义”可以得出有利于控制江南地区,并且为北伐奉军创造了条件,从根本上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故答案为:
(1)原因:①北伐军确定了正确的战略方针;②吴孙的战略判断错误;③北洋军矛盾重重没有形成合力;④北方冯玉祥部的牵制;⑤西南各省的军阀大多投奔革命.
(2)意义:①消灭了吴孙主力,统一了长江以南;②为北伐奉军做了战略准备;③动摇了北洋军阀在全国的统治基础.
看了 材料1926年7月,广州国民...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材料府兵制源起于北魏时期鲜卑人当兵、汉人务农的政策.府兵全家可以免除赋役,当兵成为鲜卑人的专利.到 2020-06-17 …
府兵制与募兵制下列对募兵制与府兵制的不同之处表述正确的是①府兵是均田农户按规定出丁,募兵则是唐朝人 2020-06-21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唐初实行政府兵制,在长安附近各州设置军府,选拣均田农民担任府兵卫士,府兵卫士 2020-06-22 …
如何评价北宋太原知府张孝纯?当时各路守将遇到金兵不战而纷纷投降的很多,他在外无援兵、内无粮草的情况 2020-06-27 …
如何评价北宋太原知府张孝纯?当时各路守将遇到金兵不战而纷纷投降的很多,他在外无援兵、内无粮草的情况 2020-06-27 …
隋代的府兵虽承自北周,但两代的府兵制并不完全相同,其主要的差异在A.北周的府兵由军人自相统率,不编 2020-07-04 …
府兵制、募兵制是隋唐时期重要的军事制度。回答下题。(1)对府兵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源于西魏 2020-07-28 …
府兵制起源于西魏,隋唐沿袭并加以改革。下列对府兵制的描述中正确的是①府兵制"兵农合一",有利于农业生 2020-11-11 …
如何评价北宋太原知府张孝纯?当时各路守将遇到金兵不战而纷纷投降的很多,他在外无援兵、内无粮草的情况下 2020-11-11 …
唐前期,府兵制盛行。府兵即民兵,征自分得一定土地的丁男,平时务农、练兵,战时自筹资粮出兵。唐中期变府 2020-11-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