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11~2.15的意思和字的解释为政篇的
题目详情
11~2.15的意思和字的解释
为政篇的
为政篇的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原文】
2·11 子曰:“温故而知新(1),可以为师矣.”
【注释】
(1)温故而知新:故,已经过去的.新,刚刚学到的知识.
【译文】
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评析】
“温故而知新”是孔子对我国教育学的重大贡献之一,他认为,不断温习所学过的知识,从而可以获得新知识.这一学习方法不仅在封建时代有其价值,在今天也有不可否认的适应性.人们的新知识、新学问往往都是在过去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因此,温故而知新是一个十分可行的学习方法.
【原文】
2·12 子曰:“君子不器(1).”
【注释】
(1)器:器具.
【译文】
孔子说:“君子不像器具那样,(只有某一方面的用途).”
【评析】
君子是孔子心目中具有理想人格的人,非凡夫俗子,他应该担负起治国安邦之重任.对内可以妥善处理各种政务;对外能够应对四方,不辱君命.所以,孔子说,君子应当博学多识,具有多方面才干,不只局限于某个方面,因此,他可以通观全局、领导全局,成为合格的领导者.这种思想在今天仍有可取之处.
【原文】
2·13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译文】
子贡问怎样做一个君子.孔子说:“对于你要说的话,先实行了,再说出来,(这就够说是一个君子了).”
【评析】
做一个有道德修养、有博学多识的君子,这是孔子弟子们孜孜以求的目标.孔子认为,作为君子,不能只说不做,而应先做后说.只有先做后说,才可以取信于人.
【原文】
2·14 子曰:“君子周(1)而不比(2),小人比而不周.”
【注释】
(1)周:合群.
(2)比:音bì,勾结.
(3)小人:没有道德修养的凡人.
【译文】
孔子说:“君子合群而不与人勾结,小人与人勾结而不合群.
【评析】
孔子在这一章中提出君子与小人的区别点之一,就是小人结党营私,与人相勾结,不能与大多数人融洽相处;而君子则不同,他胸怀广阔,与众人和谐相处,从不与人相勾结,这种思想在今天仍不失其积极意义.
【原文】
2·15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1),思而不学则殆(2).”
【注释】
(1)罔:迷惑、糊涂.
(2)殆;疑惑、危险.
【译文】
孔子说:“只读书学习,而不思考问题,就会罔然无知而没有收获;只空想而不读书学习,就会疑惑而不能肯定.“
【评析】
孔子认为,在学习的过程中,学和思不能偏废.他指出了学而不思的局限,也道出了思而不学的弊端.主张学与思相结合.只有将学与思相结合,才可以使自己成为有道德、有学识的人.这种思想在今天的教育活动中有其值得肯定的价值.
【原文】
2·16 子曰:“攻(1)乎异端(2),斯(3)害也已(4).”
【注释】
(1)攻:攻击.有人将“攻”解释为“治”.不妥.
(2)异端:不正确的言论.另外、不同的一端.
(3)斯:代词,这.
(4)也已:这里用作语气词.
【译文】
孔子说:“攻击那些不正确的言论,祸害就可以消除了.”
【原文】
2·17 子曰:“由(1),诲女(2),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注释】
(1)由:姓仲名由,字子路.生于公元前542年,孔子的学生,长期追随孔子.
(2)女:同汝,你.
【译文】
孔子说:“由,我教给你怎样做的话,你明白了吗?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
【评析】
本章里孔子说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对于文化知识和其他社会知识,人们应当虚心学习、刻苦学习,尽可能多地加以掌握.但人的知识再丰富,总有不懂的问题.那么,就应当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原文】
2·18 子张(1)学干禄(2),子曰:“多闻阙(3)疑(4),慎言其余,则寡尤(5);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注释】
(1)子张:姓颛孙名师,字子张,生于公元前503年,比孔子小48岁,孔子的学生.
(2)干禄:干,求的意思.禄,即古代官吏的俸禄.干禄就是求取官职.
(3)阙:缺.此处意为放置在一旁.
(4)疑:怀疑.
(5)寡尤:寡,少的意思.尤,过错.
【译文】
子张要学谋取官职的办法.孔子说:“要多听,有怀疑的地方先放在一旁不说,其余有把握的,也要谨慎地说出来,这样就可以少犯错误;要多看,有怀疑的地方先放在一旁不做,其余有握的,也要谨慎地去做,就能减少后悔.说话少过失,做事少后悔,官职俸禄就在这里了.”
【评析】
孔子并不反对他的学生谋求官职,在《论语》中还有“学而优则仕”的观念.他认为,身居官位者,应当谨言慎行,说有把握的话,做有把握的事,这样可以减少失误,减少后悔,这是对国家对个人负责任的态度.当然这里所说的,并不仅仅是一个为官的方法,也表明了孔子在知与行二者关系问题上的观念,是对上一章“知之为知之”的进一步解说.
【原文】
2·19 哀公(1)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2):“举直错诸枉(3),则
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1)哀公:姓姬名蒋,哀是其谥号,鲁国国君,公元前494 ̄前468年在位.
(2)对曰:《论语》中记载对国君及在上位者问话的回答都用“对曰”,以表示尊敬.
(3)举直错诸枉:举,选拔的意思.直,正直公平.错,同措,放置.枉,不正直.
【译文】
鲁哀公问:“怎样才能使百姓服从呢?”孔子回答说:“把正直无私的人提拔起来,把邪恶不正的人置于一旁,老百姓就会服从了;把邪恶不正的人提拔起来,把正直无私的人置于一旁,老百姓就不会服从统治了.”
【评析】
亲君子,远小人,这是孔子一贯的主张.在选用人才的问题上仍是如此.荐举贤才、选贤用能,这是孔子德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宗法制度下的选官用吏,唯亲是举,非亲非故者即使再有才干,也不会被选用.孔子的这种用人思想可说在当时是一大进步.“任人唯贤”的思想,在今天不失其珍贵的价值.
2·11 子曰:“温故而知新(1),可以为师矣.”
【注释】
(1)温故而知新:故,已经过去的.新,刚刚学到的知识.
【译文】
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评析】
“温故而知新”是孔子对我国教育学的重大贡献之一,他认为,不断温习所学过的知识,从而可以获得新知识.这一学习方法不仅在封建时代有其价值,在今天也有不可否认的适应性.人们的新知识、新学问往往都是在过去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因此,温故而知新是一个十分可行的学习方法.
【原文】
2·12 子曰:“君子不器(1).”
【注释】
(1)器:器具.
【译文】
孔子说:“君子不像器具那样,(只有某一方面的用途).”
【评析】
君子是孔子心目中具有理想人格的人,非凡夫俗子,他应该担负起治国安邦之重任.对内可以妥善处理各种政务;对外能够应对四方,不辱君命.所以,孔子说,君子应当博学多识,具有多方面才干,不只局限于某个方面,因此,他可以通观全局、领导全局,成为合格的领导者.这种思想在今天仍有可取之处.
【原文】
2·13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译文】
子贡问怎样做一个君子.孔子说:“对于你要说的话,先实行了,再说出来,(这就够说是一个君子了).”
【评析】
做一个有道德修养、有博学多识的君子,这是孔子弟子们孜孜以求的目标.孔子认为,作为君子,不能只说不做,而应先做后说.只有先做后说,才可以取信于人.
【原文】
2·14 子曰:“君子周(1)而不比(2),小人比而不周.”
【注释】
(1)周:合群.
(2)比:音bì,勾结.
(3)小人:没有道德修养的凡人.
【译文】
孔子说:“君子合群而不与人勾结,小人与人勾结而不合群.
【评析】
孔子在这一章中提出君子与小人的区别点之一,就是小人结党营私,与人相勾结,不能与大多数人融洽相处;而君子则不同,他胸怀广阔,与众人和谐相处,从不与人相勾结,这种思想在今天仍不失其积极意义.
【原文】
2·15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1),思而不学则殆(2).”
【注释】
(1)罔:迷惑、糊涂.
(2)殆;疑惑、危险.
【译文】
孔子说:“只读书学习,而不思考问题,就会罔然无知而没有收获;只空想而不读书学习,就会疑惑而不能肯定.“
【评析】
孔子认为,在学习的过程中,学和思不能偏废.他指出了学而不思的局限,也道出了思而不学的弊端.主张学与思相结合.只有将学与思相结合,才可以使自己成为有道德、有学识的人.这种思想在今天的教育活动中有其值得肯定的价值.
【原文】
2·16 子曰:“攻(1)乎异端(2),斯(3)害也已(4).”
【注释】
(1)攻:攻击.有人将“攻”解释为“治”.不妥.
(2)异端:不正确的言论.另外、不同的一端.
(3)斯:代词,这.
(4)也已:这里用作语气词.
【译文】
孔子说:“攻击那些不正确的言论,祸害就可以消除了.”
【原文】
2·17 子曰:“由(1),诲女(2),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注释】
(1)由:姓仲名由,字子路.生于公元前542年,孔子的学生,长期追随孔子.
(2)女:同汝,你.
【译文】
孔子说:“由,我教给你怎样做的话,你明白了吗?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
【评析】
本章里孔子说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对于文化知识和其他社会知识,人们应当虚心学习、刻苦学习,尽可能多地加以掌握.但人的知识再丰富,总有不懂的问题.那么,就应当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原文】
2·18 子张(1)学干禄(2),子曰:“多闻阙(3)疑(4),慎言其余,则寡尤(5);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注释】
(1)子张:姓颛孙名师,字子张,生于公元前503年,比孔子小48岁,孔子的学生.
(2)干禄:干,求的意思.禄,即古代官吏的俸禄.干禄就是求取官职.
(3)阙:缺.此处意为放置在一旁.
(4)疑:怀疑.
(5)寡尤:寡,少的意思.尤,过错.
【译文】
子张要学谋取官职的办法.孔子说:“要多听,有怀疑的地方先放在一旁不说,其余有把握的,也要谨慎地说出来,这样就可以少犯错误;要多看,有怀疑的地方先放在一旁不做,其余有握的,也要谨慎地去做,就能减少后悔.说话少过失,做事少后悔,官职俸禄就在这里了.”
【评析】
孔子并不反对他的学生谋求官职,在《论语》中还有“学而优则仕”的观念.他认为,身居官位者,应当谨言慎行,说有把握的话,做有把握的事,这样可以减少失误,减少后悔,这是对国家对个人负责任的态度.当然这里所说的,并不仅仅是一个为官的方法,也表明了孔子在知与行二者关系问题上的观念,是对上一章“知之为知之”的进一步解说.
【原文】
2·19 哀公(1)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2):“举直错诸枉(3),则
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1)哀公:姓姬名蒋,哀是其谥号,鲁国国君,公元前494 ̄前468年在位.
(2)对曰:《论语》中记载对国君及在上位者问话的回答都用“对曰”,以表示尊敬.
(3)举直错诸枉:举,选拔的意思.直,正直公平.错,同措,放置.枉,不正直.
【译文】
鲁哀公问:“怎样才能使百姓服从呢?”孔子回答说:“把正直无私的人提拔起来,把邪恶不正的人置于一旁,老百姓就会服从了;把邪恶不正的人提拔起来,把正直无私的人置于一旁,老百姓就不会服从统治了.”
【评析】
亲君子,远小人,这是孔子一贯的主张.在选用人才的问题上仍是如此.荐举贤才、选贤用能,这是孔子德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宗法制度下的选官用吏,唯亲是举,非亲非故者即使再有才干,也不会被选用.孔子的这种用人思想可说在当时是一大进步.“任人唯贤”的思想,在今天不失其珍贵的价值.
看了 11~2.15的意思和字的解...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数学,求概率三个标准的骰子,用力摇下之后盖上,我猜里面有4和5·求开到是445和554的概率·再求 2020-04-07 …
小弟求几篇雅思5-6分大作文范例RT,如果有批改的更好,谢谢了 2020-05-23 …
小新有5分和5角的硬币20枚,共4元6角,其中5分与5角各有多少枚?不用方程,并写出算式和意思.把 2020-06-02 …
四级和专四的题型对比四级题型:1:作文.2:快读.3:听力.4:慢读.5:完形.6:翻译(汉译英) 2020-06-13 …
1.左顾右盼和顾此失彼的顾是不是一样的意思?2.垂头丧气和永垂不朽的垂是不是一样的意思?3.好逸恶 2020-06-16 …
1、介绍你去过的一个好玩的地方(3篇)2、介绍美丽的风景(3篇)3、介绍某个地方好玩的活动(3篇)4 2020-11-04 …
急!下面都是和“思”有关的词语,你能填填吗?1、深思()(2个)2、三思()3、百思()4、()深思 2020-11-29 …
谁帮我出主意啊.报名只有2天了我还有日记15篇和作文5篇。抄26个字母每个抄8遍。一个15遍 2020-12-06 …
雅思和托福的成绩,应该怎么换算?英国预科的要求一般是5.5,但要求托福的国家对托福的要求起码会到80 2020-12-16 …
考试了,1.When和While的用法和区别?2.little,alittle,few,afew,s 2021-02-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