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时陈留阮
题目详情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时陈留阮裕有重名,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记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序以申其志。
性好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新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羲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送耳。” 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尝至门生家,见篚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侯己,辄洒扫而待之。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
(《晋书•王羲之传》)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
A.以骨鲠称
B.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
C.咸自矜持
D.而羲之竟不顾
(4)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王羲之“率性而为”性格的一组是
①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②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 ③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
④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 ⑤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 ⑥止一吊,遂不重诣
A.①②③B.②③⑤C.②④⑥D.④⑤⑥
(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羲之是司徒王导的堂侄子,年幼时并没有显出什么特异之处,成人后擅长隶书,被称为古往今来的佼佼者。后来被太尉郗鉴相中,成为郗家的乘龙快婿。
B.王羲之淡泊名利,性喜自然,曾与谢安等文人雅士聚集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写下著名的《兰亭序》以抒发自己的感受。
C.王羲之书法精湛,不但擅长楷书和草书,而且主张学习书法应该全身心地投入,只不过为人狂放傲岸,言谈之间常常把自己与钟繇、张芝相提并论。
D.王羲之素来轻视骠骑将军王述,他在会稽任职时恰逢王述母亲逝世,但他只去吊唁了一次,王述对此深为怨恨。
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序以申其志。
性好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新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羲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送耳。” 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尝至门生家,见篚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侯己,辄洒扫而待之。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
(《晋书•王羲之传》)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未之奇 | 奇:认为奇特 |
B.然闻信至,咸自矜持 | 信:来信 |
C.善鸣,求市未能得 | 市:买 |
D.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 | 冠:位居第一 |
A.谢安未仕时亦居焉 | 便有终焉之志 |
B.遂以女妻之 | 烹以待之 |
C.羲之自为序以申其志 | 为写《道德经》 |
D.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 | 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
A.以骨鲠称
B.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
C.咸自矜持
D.而羲之竟不顾
(4)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王羲之“率性而为”性格的一组是
①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②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 ③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
④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 ⑤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 ⑥止一吊,遂不重诣
A.①②③B.②③⑤C.②④⑥D.④⑤⑥
(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羲之是司徒王导的堂侄子,年幼时并没有显出什么特异之处,成人后擅长隶书,被称为古往今来的佼佼者。后来被太尉郗鉴相中,成为郗家的乘龙快婿。
B.王羲之淡泊名利,性喜自然,曾与谢安等文人雅士聚集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写下著名的《兰亭序》以抒发自己的感受。
C.王羲之书法精湛,不但擅长楷书和草书,而且主张学习书法应该全身心地投入,只不过为人狂放傲岸,言谈之间常常把自己与钟繇、张芝相提并论。
D.王羲之素来轻视骠骑将军王述,他在会稽任职时恰逢王述母亲逝世,但他只去吊唁了一次,王述对此深为怨恨。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B 可是一听到有信使来择婿的消息后,都显得拘谨不自然.信:使者.
(2)A A组中的“焉”均为兼词“于之”;B组中的“以”前者为“把”介词,后者为连词;C组中的“为”前者为动词相当于写,后者为介词“替”;D组中的“于”前者为“向”,后者为“在”.
(3)D A项中的“骨鲠”古今意思相同,都是“耿直”的意思;B项中的“器重”古今都指看重;C项中的“矜持”古今都指是竭力保持庄重;D项中的“不顾”文中的意思是“不去看望”,现在的意思是“不照顾”或“不考虑”.
(4)C ①是王羲之的书法特点,③是王羲之的淡泊的性情,⑤是王羲之书法为时人所重的表现.
(5)D “他在会稽任职时恰逢王述母亲逝世”错,原文为“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王述担任会稽郡守时适逢母丧,王羲之接替了他的职务,时间点表述有问题;另外,“恨”不应解释为“怨恨”,当作“遗憾”.
答案:
(1)B
(2)A
(3)D
(4)C
(5)D
参考译文:
王羲之字逸少,是司徒王导的堂侄.王羲之小时候不善言谈,人们看不出他有什么过人之处.长大后,他很善于辩论,并且以性情刚劲、正直而著称.他尤其擅长隶书,为古今之冠,人们称赞他的书法笔势,认为是“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他的伯父王敦、王导都很看重他.陈留(今河南开封附近人)阮裕在当时享有盛誉,而阮裕也看重王羲之,把他和王承、王悦视为王家三位少年英才.当时,太尉郗鉴派门生来见王导,想在王家子弟中选位女婿,王导让来人到东边厢房里去看所有的王家子弟.门生回去后,对郗鉴说:“王家子弟个个不错,可是一听到有信使来择婿的消息后,都显得拘谨不自然.只有一个人坐在东床上,敞开肚子吃东西,若无其事.”郗鉴说:“这正是我要选的佳婿.”一打听,原来是王羲之,郗鉴就把女儿嫁给了他.
羲之很喜欢服药颐养性情,不喜欢在京城,刚到浙江,便有终老于此的志向.会稽山清水秀,风景优美,名士荟萃,谢安未做官时就住在这里.(还有)孙绰、李充等人都以文章盖世,他们都在这里建有住宅,与王羲之情投意合.王羲之曾和一群好友在会稽山阴县的兰亭会集,并亲自作序来申明其志.
(王羲之)生性爱鹅,会稽有一位孤老太太养了一只鹅,叫声很好听,他想买而未能得,于是就带着亲友去观看.谁知老太太听说王羲之要来,竟把鹅烹煮了,准备招待他,他为此难过了一整天.当时,山阴有位道士,养了一群鹅,王羲之去观看,非常高兴,因此要买道士的鹅.道士对他说:“你若替我抄一遍《道德经》,这群鹅就全部送给你啦.”王羲之欣然拿笔,写好后,用笼子装鹅而归,一路上乐不可支.(还有一次,)他到学生家去,看见人家的竹筐矮桌洁净光滑,就在上面写起字来,一半楷书,一半草书.后来那位学生的父亲无意中把这些字给刮去了,那位学生懊悔了好几天.王羲之的书法在当时就很被世人看重,诸如此类的事情很多.(王羲之)常自称:“我的书法和钟繇相比,可以说不相上下;和张芝的草书相比,也如同大雁排行.”又曾经写信给人说:“东汉张芝临池学写字,池水都变成黑色,如果天下人像他那样沉迷于书法,也不一定比他差.”
当时骠骑将军王述年轻有声誉,与王羲之齐名,但王羲之却看不起他,因此二人不和.王述先做了会稽内史,因为母亲去世,就辞职守丧,王羲之来接替他的职务,只到王述家去吊唁了一次,就再也不登门.王述每次听到外面有号角声,总以为王羲之来看望自己,连忙洒扫以待.这样过了一年,而王羲之竟然不来,王述深为遗憾.
(2)A A组中的“焉”均为兼词“于之”;B组中的“以”前者为“把”介词,后者为连词;C组中的“为”前者为动词相当于写,后者为介词“替”;D组中的“于”前者为“向”,后者为“在”.
(3)D A项中的“骨鲠”古今意思相同,都是“耿直”的意思;B项中的“器重”古今都指看重;C项中的“矜持”古今都指是竭力保持庄重;D项中的“不顾”文中的意思是“不去看望”,现在的意思是“不照顾”或“不考虑”.
(4)C ①是王羲之的书法特点,③是王羲之的淡泊的性情,⑤是王羲之书法为时人所重的表现.
(5)D “他在会稽任职时恰逢王述母亲逝世”错,原文为“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王述担任会稽郡守时适逢母丧,王羲之接替了他的职务,时间点表述有问题;另外,“恨”不应解释为“怨恨”,当作“遗憾”.
答案:
(1)B
(2)A
(3)D
(4)C
(5)D
参考译文:
王羲之字逸少,是司徒王导的堂侄.王羲之小时候不善言谈,人们看不出他有什么过人之处.长大后,他很善于辩论,并且以性情刚劲、正直而著称.他尤其擅长隶书,为古今之冠,人们称赞他的书法笔势,认为是“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他的伯父王敦、王导都很看重他.陈留(今河南开封附近人)阮裕在当时享有盛誉,而阮裕也看重王羲之,把他和王承、王悦视为王家三位少年英才.当时,太尉郗鉴派门生来见王导,想在王家子弟中选位女婿,王导让来人到东边厢房里去看所有的王家子弟.门生回去后,对郗鉴说:“王家子弟个个不错,可是一听到有信使来择婿的消息后,都显得拘谨不自然.只有一个人坐在东床上,敞开肚子吃东西,若无其事.”郗鉴说:“这正是我要选的佳婿.”一打听,原来是王羲之,郗鉴就把女儿嫁给了他.
羲之很喜欢服药颐养性情,不喜欢在京城,刚到浙江,便有终老于此的志向.会稽山清水秀,风景优美,名士荟萃,谢安未做官时就住在这里.(还有)孙绰、李充等人都以文章盖世,他们都在这里建有住宅,与王羲之情投意合.王羲之曾和一群好友在会稽山阴县的兰亭会集,并亲自作序来申明其志.
(王羲之)生性爱鹅,会稽有一位孤老太太养了一只鹅,叫声很好听,他想买而未能得,于是就带着亲友去观看.谁知老太太听说王羲之要来,竟把鹅烹煮了,准备招待他,他为此难过了一整天.当时,山阴有位道士,养了一群鹅,王羲之去观看,非常高兴,因此要买道士的鹅.道士对他说:“你若替我抄一遍《道德经》,这群鹅就全部送给你啦.”王羲之欣然拿笔,写好后,用笼子装鹅而归,一路上乐不可支.(还有一次,)他到学生家去,看见人家的竹筐矮桌洁净光滑,就在上面写起字来,一半楷书,一半草书.后来那位学生的父亲无意中把这些字给刮去了,那位学生懊悔了好几天.王羲之的书法在当时就很被世人看重,诸如此类的事情很多.(王羲之)常自称:“我的书法和钟繇相比,可以说不相上下;和张芝的草书相比,也如同大雁排行.”又曾经写信给人说:“东汉张芝临池学写字,池水都变成黑色,如果天下人像他那样沉迷于书法,也不一定比他差.”
当时骠骑将军王述年轻有声誉,与王羲之齐名,但王羲之却看不起他,因此二人不和.王述先做了会稽内史,因为母亲去世,就辞职守丧,王羲之来接替他的职务,只到王述家去吊唁了一次,就再也不登门.王述每次听到外面有号角声,总以为王羲之来看望自己,连忙洒扫以待.这样过了一年,而王羲之竟然不来,王述深为遗憾.
看了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20乘以12分之5乘以8分之312分之5乘以15分之18乘以9分之530乘以2又5分之2乘以6分之 2020-04-07 …
下面各题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9-4X15分之4=5X15分之4=3分之414分之3+14分之5X 2020-05-24 …
60×12分之5+15分之1-2分之15分之4-2分之1×5分之4÷3分之224×43分之51+4 2020-06-06 …
翻译↓速答!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年十三,尝谒周顗,顗察而异之.时重牛心炙,坐客未啖,顗先割啖羲 2020-06-29 …
亮少有逸群之才习题答案.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3)身使孙权(4)备得用与武帝交战3.下面句子的 2020-07-04 …
在()里填上>、<或=.0.6()5分之23分之2()0.56.4()6又5分之14分之1()0. 2020-07-09 …
简便计算:1-4分之1-28分之1-70分之1-130分之14分之1+1又28分之1+3又70分之 2020-07-18 …
约分:72分之1224分之36180分之10072分之1535分之1551分之17方程:8分之5- 2020-07-27 …
1、把下面每组分通分.12分之7和15分之416分之3和12分之72、比较下例每组中两个分数的大小. 2020-11-28 …
计算:一分母分数加、减法今晚要21分之16+10分之325分之18-5分之27分之3+21分之133 2020-11-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