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阅读李白的《渡荆门送别》一诗,完成下列题。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1)诗中反衬江水平静,展现江
题目详情
阅读李白的《渡荆门送别》一诗,完成下列题。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诗中反衬江水平静,展现江岸辽阔,天空高远,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语句:“___,
___。”
(2)欣赏诗歌需要“置身诗境”,进行丰富而合理的联想与想象,请依此描绘出“山随平野尽”这句诗的景象。
(3)品味该诗尾联中“送”字的妙处。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诗中反衬江水平静,展现江岸辽阔,天空高远,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语句:“___,
___。”
(2)欣赏诗歌需要“置身诗境”,进行丰富而合理的联想与想象,请依此描绘出“山随平野尽”这句诗的景象。
(3)品味该诗尾联中“送”字的妙处。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本题考查数个内容的理解,“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意思是月影倒映江中象是飞来天镜,云层缔构城郭幻出海市蜃楼.反衬江水平静,展现江岸辽阔,天空高远,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2)此题考查诗中景物所展现的画面,作答时要理解诗意.
“山随平野尽”的意思是:高山渐渐隐去平野慢慢舒展开.解答时需要注意作者是乘在小舟之上欣赏两岸的风景,由两岸连山起伏到进入广阔的原野.
(3)本题考查古诗的赏析,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是意思是:故乡之水恋恋不舍,不远万里送我行舟.能分析出“送”字所用修辞、写出的内容及表达的感情即可.
答案:
(1)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1分)
(2)示例:两岸连绵起伏的群山像一幅幅美丽的画卷,随着小舟的前行逐渐展开,最后消失在广阔的
原野.(要有联想或想象,2分)
(3)“送”字直接点题(扣题),(1分)“送”的主体是故乡的山水,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而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依恋之情.(2分)
译文:自剑门之外的西蜀沿江东下,
来到了楚国境内作一次旅游.
崇山随着荒野出现渐渐逝尽,
长江进入了莽原也缓缓而流.
月影倒映江中象是飞来天镜,
云层缔构城郭幻出海市蜃楼.
我依然怜爱这来自故乡之水,
行程万里继续漂送我的行舟.
(2)此题考查诗中景物所展现的画面,作答时要理解诗意.
“山随平野尽”的意思是:高山渐渐隐去平野慢慢舒展开.解答时需要注意作者是乘在小舟之上欣赏两岸的风景,由两岸连山起伏到进入广阔的原野.
(3)本题考查古诗的赏析,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是意思是:故乡之水恋恋不舍,不远万里送我行舟.能分析出“送”字所用修辞、写出的内容及表达的感情即可.
答案:
(1)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1分)
(2)示例:两岸连绵起伏的群山像一幅幅美丽的画卷,随着小舟的前行逐渐展开,最后消失在广阔的
原野.(要有联想或想象,2分)
(3)“送”字直接点题(扣题),(1分)“送”的主体是故乡的山水,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而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依恋之情.(2分)
译文:自剑门之外的西蜀沿江东下,
来到了楚国境内作一次旅游.
崇山随着荒野出现渐渐逝尽,
长江进入了莽原也缓缓而流.
月影倒映江中象是飞来天镜,
云层缔构城郭幻出海市蜃楼.
我依然怜爱这来自故乡之水,
行程万里继续漂送我的行舟.
看了 阅读李白的《渡荆门送别》一诗...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去年10月,我省南渡江中下游遭受百年不遇的洪灾,某校师生纷纷救灾,下表是该校初三年纪的捐款情况表, 2020-05-17 …
长江1下游地区利用众多的河湖资源发展淡水养殖业.. 2020-05-17 …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三国和西晋时期,北方的匈奴、羯、氐、羌、鲜卑等少数民族开始内迁到黄河流域。为 2020-06-21 …
货车过江缴轮渡费30元,客车过江缴轮渡费20元,小汽车过江缴轮渡费10元。某天,过江的小汽车和客车 2020-07-05 …
西晋灭亡后,中原人口纷纷越淮渡江南下,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北方人口南迁始于下列 2020-07-28 …
杨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下一句是什么? 2020-10-30 …
下列关于渡江战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毛泽东和朱德向中国人民解放军下达了渡江作战的命令B.解放军百万雄 2020-11-06 …
8.2015年是渡江战役胜利66周年,八年级(1)班开展“纪念渡江战役,向老英雄致敬”的主题班会活动 2020-12-15 …
分析材料,深入探究回答:(1)材料一中,“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了南迁浪潮。”与材料二中“江 2020-12-29 …
后期,匈奴等族乘汉族统治集团内乱之机起兵,西北方少数民族不断向推进。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了 2021-01-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