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回答问题。秋日怀弟谢榛①生涯怜汝自樵苏②,时序惊心尚道途。别后几年儿女大,望中千里弟兄孤。秋天落木愁多少,夜雨残灯梦有无。遥想故园挥涕泪,况闻寒雁下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回答问题。
秋日怀弟
谢 榛①
生涯怜汝自樵苏②,时序惊心尚道途。
别后几年儿女大,望中千里弟兄孤。
秋天落木愁多少,夜雨残灯梦有无。
遥想故园挥涕泪,况闻寒雁下江湖。【注】①谢榛:明代文学家,“后七子”之一。②樵苏:打柴砍草,代指日常生活。
(1)诗的颔联是从哪些方面表现“弟兄孤”之情感的?
(2)颈联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着怎样的效果?
秋日怀弟
谢 榛①
生涯怜汝自樵苏②,时序惊心尚道途。
别后几年儿女大,望中千里弟兄孤。
秋天落木愁多少,夜雨残灯梦有无。
遥想故园挥涕泪,况闻寒雁下江湖。【注】①谢榛:明代文学家,“后七子”之一。②樵苏:打柴砍草,代指日常生活。
(1)诗的颔联是从哪些方面表现“弟兄孤”之情感的?
(2)颈联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着怎样的效果?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此题考查学生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颔联写别后情形,“儿女大”可见离家时日之久,“弟兄孤”显手足之情深.颔联写别后情形,兄弟一别数年,天各一方,表现了无限思念之情和感叹光阴流逝的惆怅之感.“儿女大”本是值得欣慰的,但儿女已大,“儿女大”见出诗人离家时日久,弟兄却不能相聚,又不免令人伤感和遗憾.“弟兄孤”显手足之情深,一个“孤”字把骨肉不能团圆的孤单寂寞描写得淋漓尽致.
(2)此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颈联触景伤怀,将自己孤寂无奈思念情怀,融入秋风萧瑟夜雨残灯之境,并寄希望于梦中弟兄相见,感人至深.秋天到,树木凋零,心中的悲愁不知有多少,夜雨中,残灯下,相见之梦不知是有是无.瑟瑟秋木,草木凋落,秋景的肃杀、凄凉使人产生不尽的缠绵感伤的乡愁,“愁多少”和“梦有无”相对,将许多剪不断、理还乱的思绪融为一体,话短而意长.
答案:
(1)①时间上,“儿女大”,极言分别之久;②空间上,“望中千里”,极言相距之远.((4分).每点2分)
(2)运用了比喻、对偶、夸张等修辞手法(3分);借秋日落叶、夜雨残灯烘托愁思之深(1分),表现了对兄弟的深厚感情和思念的痛苦(2分).((6分).第一问答出“比喻”给(2分),只答“对偶”或“夸张”给1分)
赏析:
此诗是诗人在异乡写给分别数年的弟弟的,表达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低回婉转,真挚感人.“秋日”决定了气氛是萧索的,情调是低沉的.
首联直接表达对日夜操劳奔波的弟弟的关心和怜惜.从弟弟与自己的处境落笔,既表达离乡背井奔波于途的落魄,又由此而引发对身处故园辛勤劳作的同胞的思念.一个“怜”字,不仅切合诗人作为长兄的身份,表达了对弟弟艰难生活的怜惜之情,也流露出不能相帮的歉疚和无可奈何之情.
颔联写别后情形,兄弟一别数年,天各一方,表现了无限思念之情和感叹光阴流逝的惆怅之感.“儿女大”本是值得欣慰的,但儿女已大,“儿女大”见出诗人离家时日久,弟兄却不能相聚,又不免令人伤感和遗憾.“弟兄孤”显手足之情深,一个“孤”字把骨肉不能团圆的孤单寂寞描写得淋漓尽致.
颈联触景伤怀,将自己孤寂无奈思念情怀,融入秋风萧瑟夜雨残灯之境,并寄希望于梦中弟兄相见,感人至深.秋天到,树木凋零,心中的悲愁不知有多少,夜雨中,残灯下,相见之梦不知是有是无.瑟瑟秋木,草木凋落,秋景的肃杀、凄凉使人产生不尽的缠绵感伤的乡愁,“愁多少”和“梦有无”相对,将许多剪不断、理还乱的思绪融为一体,话短而意长.
最后一联直抒胸臆,于寒雁声声飞向江湖的凄清境界中,突现诗人挥泪思乡的形象.诗人想到故乡,禁不住泪如雨下,再听到秋雁几声悲啼,一队队飞向江南,就更愁思难解了.古人常用“雁行”比兄弟,所以“闻寒雁下江湖”仍是对弟弟的怀念,并暗扣诗题.
(2)此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颈联触景伤怀,将自己孤寂无奈思念情怀,融入秋风萧瑟夜雨残灯之境,并寄希望于梦中弟兄相见,感人至深.秋天到,树木凋零,心中的悲愁不知有多少,夜雨中,残灯下,相见之梦不知是有是无.瑟瑟秋木,草木凋落,秋景的肃杀、凄凉使人产生不尽的缠绵感伤的乡愁,“愁多少”和“梦有无”相对,将许多剪不断、理还乱的思绪融为一体,话短而意长.
答案:
(1)①时间上,“儿女大”,极言分别之久;②空间上,“望中千里”,极言相距之远.((4分).每点2分)
(2)运用了比喻、对偶、夸张等修辞手法(3分);借秋日落叶、夜雨残灯烘托愁思之深(1分),表现了对兄弟的深厚感情和思念的痛苦(2分).((6分).第一问答出“比喻”给(2分),只答“对偶”或“夸张”给1分)
赏析:
此诗是诗人在异乡写给分别数年的弟弟的,表达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低回婉转,真挚感人.“秋日”决定了气氛是萧索的,情调是低沉的.
首联直接表达对日夜操劳奔波的弟弟的关心和怜惜.从弟弟与自己的处境落笔,既表达离乡背井奔波于途的落魄,又由此而引发对身处故园辛勤劳作的同胞的思念.一个“怜”字,不仅切合诗人作为长兄的身份,表达了对弟弟艰难生活的怜惜之情,也流露出不能相帮的歉疚和无可奈何之情.
颔联写别后情形,兄弟一别数年,天各一方,表现了无限思念之情和感叹光阴流逝的惆怅之感.“儿女大”本是值得欣慰的,但儿女已大,“儿女大”见出诗人离家时日久,弟兄却不能相聚,又不免令人伤感和遗憾.“弟兄孤”显手足之情深,一个“孤”字把骨肉不能团圆的孤单寂寞描写得淋漓尽致.
颈联触景伤怀,将自己孤寂无奈思念情怀,融入秋风萧瑟夜雨残灯之境,并寄希望于梦中弟兄相见,感人至深.秋天到,树木凋零,心中的悲愁不知有多少,夜雨中,残灯下,相见之梦不知是有是无.瑟瑟秋木,草木凋落,秋景的肃杀、凄凉使人产生不尽的缠绵感伤的乡愁,“愁多少”和“梦有无”相对,将许多剪不断、理还乱的思绪融为一体,话短而意长.
最后一联直抒胸臆,于寒雁声声飞向江湖的凄清境界中,突现诗人挥泪思乡的形象.诗人想到故乡,禁不住泪如雨下,再听到秋雁几声悲啼,一队队飞向江南,就更愁思难解了.古人常用“雁行”比兄弟,所以“闻寒雁下江湖”仍是对弟弟的怀念,并暗扣诗题.
看了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回答问题。...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阅读短文,再按要求做。电灯与油灯晚上,主人在灯下读书。在他书桌的底下依稀可见一盏小油灯。自从主人搬 2020-05-15 …
莫言童年时酷爱读书,为了借一本书,他给人拉了一上午的磨;本村的书不够看,他就去周围村子借.少年时, 2020-07-13 …
莫言童年时酷爱读书,为了借一本书,他给人拉了一上午的磨;本村的书不够看,他就去周围村子借。少年时,曾 2020-11-02 …
莫言童年时酷爱读书,为了借一本书,他给人推了一上午的磨;本村的书不够看,他就去周围村子借。少年时,曾 2020-11-02 …
莫言童年时酷爱读书,为了借一本书看,他给人拉了一上午的磨;本村的书不够看,他就去周围村子借。少年时, 2020-11-02 …
莫言童年酷爱读书。本村的书不够看,他就去周围村子惜。少年时,他坚持白天下地干活,晚上在昏暗的油灯下读 2020-11-13 …
莫言童年时酷爱读书,为了借一本书,他给人家干一上午的活,本村的书不够看,就去周围村借。少年时,曾被挡 2020-11-13 …
莫言童年时酷爱读书,为了借一本书,他给人拉一上午的磨;本村的书不够看,他就去周围村子借.少年时,曾被 2020-12-19 …
莫言童年时酷爱读书,为了借一本书看,他给人拉了一上午的磨;本村的书不够看,他就去周围村村子借.少年时 2020-12-19 …
莫言童年时酷爱读书,为了借一本书,他给人拉了一上午的磨;本村的书不够看,他就去周围村子借.少年时,曾 2020-12-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