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永远的烛之武秦晋围郑,郑危在旦夕,“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佚之狐的力荐可谓慧眼识英雄,烛之武临危受命,夜缒而出,智说秦君,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永远的烛之武

秦晋围郑,郑危在旦夕,“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佚之狐的力荐可谓慧眼识英雄,烛之武临危受命,夜缒而出,智说秦君,秦穆公心悦诚服,秦军乃还。晋文公面对风雨突变,亦毅然去之。郑国终于转危为安。

在国家危难面前,烛之武深明大义、义无反顾;在强秦面前,烛之武不卑不亢、能言善辩、聪慧机智。他的不计个人得失,处处为郑国安危着想的爱国主义精神,他的义无反顾赴敌营的信心和勇气都值得我们学习。烛之武的智勇及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溢于字里行间。

1955年,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冲破重重阻挠回国,当时美国的海军处长金波尔说:“我宁可把这家伙枪毙了,也不让他离开美国,无论他在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一个人的力量能抵得上五个师吗?《烛之武退秦师》告诉了我们答案。

曹操有句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古往今来,有多少志存高远之士,哪怕社会、命运对他如何不公,但到了紧要关头,依然挺身而出,为国家、为苍生献出自己的一份光和热。烛之武就是这样一个让我们敬佩不已的人。

刘备三顾茅庐见到了诸葛亮,诸葛亮对他畅谈天下大势。可以说诸葛亮未出山前就做着出山的准备,烛之武也是如此,尽管怀才不遇,但他没有放弃自己的希望。烛之武不是不想做一番事业,他的心始终没有放弃过“一飞冲天”的渴望,他一刻不停地关注着天下形势,思考着定天下济苍生一逞抱负的路径。你想,一个小小的“弼马温”,怎么对晋国的历史、对晋国国君的为人那么清楚,对秦伯的心理、对秦晋之间的恩怨又是如此了然?“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豪情无疑是后人景仰他们的主要缘由。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样一个让才华长久没显出来的人,当国家有难的时候他还是出来解国家之围了。我们可以想象:这样一个须发尽白的老者,夜缒而出时是怎样的一种情形。当他拄着拐杖走进秦营时又是怎样的大义凛然,视死如归。岁月给了烛之武太多的落寞与不甘,同时也磨砺了他的沉稳与敏锐,对郑国的最朴素的爱又加固了他的沉稳与敏锐。他与秦伯的交锋从一开始就注定了他的胜局,几十年积蓄的能量终于在瞬间有了释放和爆发的闪亮时刻。“机会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只是这机遇来得太迟了一点儿,而且是冒着亡国的危险。但如果不是秦晋围郑,烛之武恐怕真得“骈死于槽枥之间”,湮灭在历史的风雨之中了。

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齐鸣。那些鲜活的身影却依然存留在人们的心头。像烛之武这样的识大体顾大局,临危受命的勇士,可以说就是国家的脊梁!让我们以古人为镜来勉励自己吧!

1.下列属于烛之武年老仍不被重用的真正原因的一项是 ( )

A.他爱发牢骚,当郑伯听从佚之狐的举荐请烛之武出面解围时,他还说“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B.他有超世之才,但安于平静的生活,不想过问政治。

C.他的官职太小,难以被郑伯发现。

D.当权者不注意选拔人才,有权者嫉妒。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用钱学森回国的例子,论证人才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

B.运用钱学森回国、曹操的老骥伏枥的例子论证烛之武是一个心存高远的爱国者。

C.刘备三顾茅庐的例子论证烛之武身处逆境而不自甘寂寞,而是时刻准备寻找“一鸣惊人”的机会。

D.运用钱学森回国的例子主要是表达作者对钱学森爱国精神的敬仰之情。

3.烛之武的例子给我们很多的启发,下列说法不当的一项是 ( )

A.适时的牢骚可以引起别人的注意,会为自己争取到机会。

B.能言善辩也是一种能力,平时应注意自己的口才训练,有时口才可以解救危难。

C.身处逆境要不言放弃,要时刻准备,蓄势待发。

D.有才有德的人才是令人们敬仰的人。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B2.D3.A
1.
分 析:
A项他爱发牢骚是因为他怀才不遇,郑伯请他时的牢骚与后文的出面说秦伯更能突出他的深明大义。B项文章四、五、六段多处显示他不是不想过问政治,而是没有机会。C项烛之武为官三朝,仍未被发现,不是官职太小的原因。D项从佚之狐的推荐和烛之武的牢骚中可以看出,当权者不注意选拔人才等才是真正原因。
考点: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2.
分 析:
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加以比照,题中,烛之武的牢骚是有条件、有资本的,如果无才一味牢骚满腹,只能让人生厌。
考点: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3.
分 析:
这是一道探究题,此类题目的答题思路一般是观点加分析。要结合对文章的理解,并联系实际,做到言之成理,有理有据。
考点: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看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下列表格反映了“革命”前后人们社会习俗的变化,表格中“革命”是指哪一历史事件?()“革命”前“革命  2020-05-13 …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君命顺,则民有顺命;君命逆,则民  2020-06-27 …

有人认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就应该废除君主,建立共和国;而有人认为只有君主立宪才是其真正归宿。根据我们  2020-06-27 …

街街巷巷错落有致林林总总依山而建大眼瞪小眼舍命陪君子用上面的两个词语个造一个句子  2020-07-04 …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君命顺,则民有顺命;君命逆,则民  2020-07-1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8分)辛亥革命前后,中国人礼节,称呼变化辛亥革命前辛亥革命后礼节变化叩头鞠  2020-11-25 …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君命顺,则民有顺命;君命逆,则民有  2020-12-0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君命顺,则民有顺命;君命  2020-12-06 …

有人认为英国“革命前是国王的议会,革命后是议会的国王”。这表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确立了A.君主专制制  2020-12-12 …

梁启超在1915年曾回忆辛亥革命:“官府之文告,政党之宣言,报章之言论,街巷之谈说,道及君主,恒必以  2020-12-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