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下列各题。甲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甲】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乙】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①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婴儿啼。人问其故,曰:“此其父善游”其父虽善游,其子岂②遽善游哉?以此任③物,亦必悖④矣。
【注释】①引:牵,拉②岂:难道③任:处理④悖:荒谬
(1)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
A.先自度其足 吾忘持度
B.至之市 是吾剑之所从坠(《刻舟求剑》)
C.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 方出神(《幼时记趣》)
D.人问其故 故时有物外之趣(《幼时记趣》)
(2)下面句子中加点字不是通假字的是哪一项?
A.而置之其坐___ B.反归取之 C.项为之强___ D.亦必悖矣
(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何不试之以足?
②此其父善游!
(4)甲文中的郑人最终没有买成鞋子,是因为他认为___;乙文中的人要把婴儿投入江中,是因为他认为___。
(5)从“引婴投江”的故事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甲】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乙】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①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婴儿啼。人问其故,曰:“此其父善游”其父虽善游,其子岂②遽善游哉?以此任③物,亦必悖④矣。
【注释】①引:牵,拉②岂:难道③任:处理④悖:荒谬
(1)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
A.先自度其足 吾忘持度
B.至之市 是吾剑之所从坠(《刻舟求剑》)
C.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 方出神(《幼时记趣》)
D.人问其故 故时有物外之趣(《幼时记趣》)
(2)下面句子中加点字不是通假字的是哪一项?
A.而置之其坐___ B.反归取之 C.项为之强___ D.亦必悖矣
(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何不试之以足?
②此其父善游!
(4)甲文中的郑人最终没有买成鞋子,是因为他认为___;乙文中的人要把婴儿投入江中,是因为他认为___。
(5)从“引婴投江”的故事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A.①句意为:他先量好自己脚的尺码.度:量;②句意为:我忘了带量好的尺码了.度:名词,尺码.
B.①句意为:到了集市.之:动词,到;②句意为: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之”,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C.①句意为:见一个人正拉着一个小孩要把他投到江里去.方:正; ②句意为:正在出神.方:正
D.①句意为:别人问其中的缘故.故:缘故;②句意为:因此常常有超出事物本事之外的乐趣.故:因此
故选:C.
(2)本题是对通假字的考查.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不难辨别.
A:“坐”通“座”,座位;
B:“反”通“返”,返回;
C:“强”通“僵”,僵硬.
D:无通假字
故选:D.
(3)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①此句中重点的词有:何:为什么;以:用.句子翻译为:为什么不用脚来试一试鞋呢?
②句中重点词有:“善”,擅长.句意为:他的父亲擅长游泳.
(4)本题考查提取信息的能力.解答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找出相关语句.
甲文中的郑人最终没有买成鞋子,是因为他认为宁信度,无自信也.”乙文中的人要把婴儿投入江中,是因为他认为此其父善游
(5)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分析体会.父亲善于游泳,就以为父亲的婴儿也善于游泳.告诉我们,处理事情要从实际出发,对象或事物环境不同,处理问题的方法也要随之改变,因人而异.
答案:
(1)C.
(2)D
(3)①为什么不用脚来试一试鞋呢?②他的父亲擅长游泳.
(4)甲文中的郑人最终没有买成鞋子,是因为他认为宁信度,无自信也.”乙文中的人要把婴儿投入江中,是因为他认为此其父善游
(5).告诉我们,处理事情要从实际出发,对象或事物环境不同,处理问题的方法也要随之改变,因人而异.
A.①句意为:他先量好自己脚的尺码.度:量;②句意为:我忘了带量好的尺码了.度:名词,尺码.
B.①句意为:到了集市.之:动词,到;②句意为: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之”,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C.①句意为:见一个人正拉着一个小孩要把他投到江里去.方:正; ②句意为:正在出神.方:正
D.①句意为:别人问其中的缘故.故:缘故;②句意为:因此常常有超出事物本事之外的乐趣.故:因此
故选:C.
(2)本题是对通假字的考查.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不难辨别.
A:“坐”通“座”,座位;
B:“反”通“返”,返回;
C:“强”通“僵”,僵硬.
D:无通假字
故选:D.
(3)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①此句中重点的词有:何:为什么;以:用.句子翻译为:为什么不用脚来试一试鞋呢?
②句中重点词有:“善”,擅长.句意为:他的父亲擅长游泳.
(4)本题考查提取信息的能力.解答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找出相关语句.
甲文中的郑人最终没有买成鞋子,是因为他认为宁信度,无自信也.”乙文中的人要把婴儿投入江中,是因为他认为此其父善游
(5)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分析体会.父亲善于游泳,就以为父亲的婴儿也善于游泳.告诉我们,处理事情要从实际出发,对象或事物环境不同,处理问题的方法也要随之改变,因人而异.
答案:
(1)C.
(2)D
(3)①为什么不用脚来试一试鞋呢?②他的父亲擅长游泳.
(4)甲文中的郑人最终没有买成鞋子,是因为他认为宁信度,无自信也.”乙文中的人要把婴儿投入江中,是因为他认为此其父善游
(5).告诉我们,处理事情要从实际出发,对象或事物环境不同,处理问题的方法也要随之改变,因人而异.
看了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下列各...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各题。夜坐文天祥淡烟枫叶落,细雨蓼花时。宿雁半江画,寒蛩[注 2020-06-18 …
课内阅读阅读鲍照的《拟行路难(其四)》,回答问题。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 2020-06-22 …
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各题。杂诗六首(其一)宋•刘挚四序若转毂,万物变秋风。萧骚檐 2020-06-24 …
课外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桃夭桃之夭夭①,灼灼其华。之子于归②,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 2020-07-02 …
这个作业怎么做?课内阅读阅读鲍照的《课内阅读阅读鲍照的《拟行路难(其四)》,回答问题.泻水置平地, 2020-07-10 …
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史将军①二首(其二)杜牧壮气盖燕赵②,耽耽③魁杰人。弯弧五 2020-07-12 …
育才小学某天阅览室开放,开始每人一个坐位,正好坐满,学生走了八分之一又进来了21人,这时位子不够有6 2020-11-04 …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小题。一件军大衣屋外,大雪纷飞。屋子里,油灯的火苗舔着夜色,像贪婪的舌头舔着糖。父 2020-11-10 …
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各题。夜坐①文天祥淡烟枫叶路,细雨蓼花时。宿雁半江画,寒蛩②四 2020-12-12 …
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下列各题。舟中二首(其一)注陈师道恶风横江江卷浪,黄流湍猛风用壮。 2020-12-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