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中和之美”是中华美学精神的组成部分,其强调情感的表露要自然而然、居中克制、恰到好处,悲喜不要过度,情绪不宜过度宣泄,艺术表达与审美诉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中和之美”是中华美学精神的组成部分,其强调情感的表露要自然而然、居中克制、恰到好处,悲喜不要过度,情绪不宜过度宣泄,艺术表达与审美诉求尽量处于平衡、和谐、圆融的格局和状态。“中和之美”既是艺术的创作原则,也是生活的伦理准则,体现了儒家文化秩序中文艺观和道德观的统一。
   “中和之美”切近当下日常生活经验的主体部分。文学是现实的镜像和反映,文学是历史处境与社会精神的折射,有什么样的时代气氛,就有什么样的文学基调。文学的审美取向始终随社会机制的外在变化而变化,始终随社会主流现实的变化而变化,当然,不乏旁逸斜出者,但毕竟是少数。无可否认,任何一个时代都不乏悲欢离合,任何一种生活经验都不能完美无缺,但在平衡和平稳的社会大格局下,生活不再是荆天棘地和虎狼扑面,经历的大多也不是惊心动魄和生死抉择,大爱大恨、大起大落、大喜大悲、大善大恶是极端化体验。固然,人生难免有波折不平,情感也必会有波澜起伏,人格也要顶天立地,批判的锋芒也自不可缺,但就中国社会生活的主流气质而言,横眉冷对、歇斯底里、咬牙切齿明显是不自然和非常态的。中国传统美学在20世纪不能全面而有效地诠释现代中国社会的生存体验,不得不失去其影响力。
   “中和之美”符合当下大众的审美习惯。中和美学是中国传统中庸文化心理与审美意识的有机组成部分,无论我们在思想史维度和价值判断上如何评论它,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化,它已沉淀在民族性格和文化心理的最深处。近代,西方的思想文化与美学观念不断传入中国,使中国的知识分子接受到了全新的知识,对文学创作的思想内容与形式选择也确有影响。但在20世纪的中国文学创作中,真正将之作为精神资源与表现对象的并不多。毫无疑问,付诸象征体系的营构和意义表达方式的选择的文艺创作不仅要贴近社会,而且要切近心灵;不仅要有思想的张力,而且还要有精神的深度。一些文艺创作固然可以通过欲望煽情与极致人格书写产生的强烈风格而获得某种吸引力,但其影响只能是暂时性的和有限性的,因为它的本质是刺激性的和消费性的。真正不沉于时间渊薮的富有成就的文学都是关注人的生存,歌颂人的天性的作品。这类创作有对人的价值生活和伦理处境的深度关注,或者有对人的存在的发现与询问,或是有对群体意识的体察和共性精神状态的从容抚摸。在这个意义上,“中和美学”更符合国人的审美习惯和欣赏心理,它与当下中国人的心灵生活天然凝合,与大众精神生活主脉互息互通。只有自觉贯彻中和美学的文艺创作观念和经验,才会令艺术创造者和接受者分享共同的情感与理念,获得真正的共鸣和相似的联想。
(选自《文艺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中和之美”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中和之美”是我们中华美学精神的组成部分,它体现了儒家文化秩序中文艺观和道德观的统一。
B.“中和之美”是生活的伦理准则,与当下日常生活经验联系相当紧密,它切近当下日常生活经验的主体部分。
C.“中和之美”是中国传统中庸文化心理与审美意识的一部分,已沉淀在我们民族性格和文化心理的最深处。
D.“中和之美”是艺术的创作原则,与中国人的审美习惯和欣赏心理相匹配,尤其是与大众的心灵生活相合。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___
A.“中和之美”强调我们表达情感时要恰到好处、自然而然,艺术表达与审美诉求尽可能地处于平衡、和谐、圆融的状态。
B.文学的审美取向存在着变化,大部分始终随着社会主流现实的变化而变化,但也有少部分不是这样的。
C.近代,西方思想文化与美学观念对中国文学创作有所影响,但20世纪的中国文学将其作为精神资源与表示对象的较少。
D.有些文艺创作通过欲望煽情与极致人格的书写来获得某种吸引力,但在写作本质上与其他文艺创作还是一致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生活经验在不同时代有不同体现,有时,人生还会存在着一些极端化体验,但就中国社会生活的主流气质来说,这些是非常态的。
B.20世纪的中国传统美学在影响力方面大大低于以前,原因在于它对现代中国社会中人的生存体验不能全面而有效地进行阐释。
C.凡是富有成就的文学既要深度关注人的价值生活、伦理处境,体察群体意识,抚摸共性精神状态,也要发现和询问人的存在。
D.要想艺术创作者和接受者在作品中获得真正的共鸣和相似联想,艺术创作者就必须贯彻中和美学关于文艺创作的观念和经验。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D“与中国人的审美习惯和欣赏心理相匹配”错误,原文第三段有“在这个意义上”这个前提条件.另外,“尤其”也不  妥,原文并无递进关系
(2)D“与其他文艺创作还是一致的”错误.原文第三段“通过欲望煽情与极致人格的书写来获得某种吸引力的文艺创作”本质是“刺激性的和消费性的”,而其他的文艺创作则不然.
(3)C“既要------也要”错误,原文第三段中“或者…或是…”是选择关系.

答案:
(1)D
(2)D
(3)C
看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谁会解这道应用题,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有若干人参加陶艺兴趣小组和电脑兴趣小组,若从电脑组调五人到陶  2020-05-16 …

文艺组人数比科技组多31人若从科技组调7人到文艺组,则两组人数比为7:4文艺组.科技组原来有多少人  2020-05-16 …

英语翻译艺术类一古言六书,后明八法,於是字学、书品为二事.左图右史,画亦古义,丹青金碧,渐别为赏鉴  2020-06-0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魏晋时期文的自觉鲁迅说:“曹丕的一个时代可以说是文学的自觉时代,或如近  2020-11-3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4题。以假当真(节录)冯骥才以假当真,不是艺术家非要这么做不可,而是读者与观  2020-12-0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面试题。以假当真(节录)冯骥才以假当真,不是艺术家非要这么做不可,而是读者与观  2020-12-03 …

学校举行校园文化艺术节,六年级同学都报名参加了文艺组和书画组.已知有23的同学参加文艺组,512的同  2020-12-0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①以假当真,不是艺术家非要这么做不可,而是读者与观众需要这么做  2020-12-0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①以假当真,不是艺术家非要这么做不可,而是读者与观众需要这么做  2020-12-14 …

1.东风小学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成立了文艺组,科技组和美术组,已知文艺组占小组人数的20%,比科技组少  2021-02-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