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历史-->
历史汪明,制度和机制创新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新中国发展历程时,搜集到以下材料’请你参与这次探究,完成下列任务:材料一:1950-1954年中国农村不同阶
题目详情
历史汪明,制度和机制创新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新中国发展历程时,搜集到以下材料’请你参与这次探究,完成下列任务:
材料一:1950-1954年中国农村不同阶层人口及其占有土地比重变化表
材料二: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曲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材料三:澳门回归十多年来,GDP以年均近15%的增幅快速增长,人均GDP已达3.9万美元,成为全球最活跃的微型经济体.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土地所有制形式发生了怎样的改变?导致这一改变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为“实现四个现代化”,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什么?此后,农村开始的“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是什么?
(3)“事实胜于雄辩”.材料三证明了哪一伟大构想的正确性?综观上述材料,你从中获得了什么认识?
材料一:1950-1954年中国农村不同阶层人口及其占有土地比重变化表
1950年(%) | 1954年(%) | |||
人口比重 | 土地占有比重 | 人口比重 | 土地占有比重 | |
贫农、中农 | 85.5 | 45.2 | 92.1 | 91.4 |
富农、地主 | 14.5 | 54.8 | 7.9 | 8.6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材料三:澳门回归十多年来,GDP以年均近15%的增幅快速增长,人均GDP已达3.9万美元,成为全球最活跃的微型经济体.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土地所有制形式发生了怎样的改变?导致这一改变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为“实现四个现代化”,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什么?此后,农村开始的“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是什么?
(3)“事实胜于雄辩”.材料三证明了哪一伟大构想的正确性?综观上述材料,你从中获得了什么认识?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建国后党进行的重大改革.
(1)本小题考查的是土地改革.新中国成立后,全国还有很多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1950年中央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开始进行土地改革,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完成.三亿多的农民获得了近七亿亩的土地,这样使土地占有关系发生变化,由地主土地所有制变成了农民土地所有制,从而废除了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剥削制度,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促进农业的发展,为工业化的道路开辟了道路.
(2)本题考查的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该会议的主要内容是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这样中国开始走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会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开始,在安徽小岗村大胆尝试后,在中央肯定指导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为主要内容的改革铺开了.
(3)本小题考查的是一国两制.“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是: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部分,它们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改革是一场革命,根本目的是解放发展生产力.它的目标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同时相应地改革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以实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其实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中国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这是由改革所担负的任务所决定的.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场根本改变我国经济和技术落后面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革命.这场革命既然要大幅度地改变落后的生产力,就必然要多方面地改变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部分,改变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变化的部分,改变一切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使之适应于现代化大经济的需要.这场改革是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必由之路,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故答案为:
(1)由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原因:土地改革完成.
(2)工作重心转移剑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构想:一国两制.认识:改革创新才能使国家富强.(或社会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等.本题为开放性题目,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1)本小题考查的是土地改革.新中国成立后,全国还有很多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1950年中央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开始进行土地改革,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完成.三亿多的农民获得了近七亿亩的土地,这样使土地占有关系发生变化,由地主土地所有制变成了农民土地所有制,从而废除了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剥削制度,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促进农业的发展,为工业化的道路开辟了道路.
(2)本题考查的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该会议的主要内容是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这样中国开始走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会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开始,在安徽小岗村大胆尝试后,在中央肯定指导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为主要内容的改革铺开了.
(3)本小题考查的是一国两制.“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是: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部分,它们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改革是一场革命,根本目的是解放发展生产力.它的目标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同时相应地改革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以实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其实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中国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这是由改革所担负的任务所决定的.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场根本改变我国经济和技术落后面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革命.这场革命既然要大幅度地改变落后的生产力,就必然要多方面地改变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部分,改变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变化的部分,改变一切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使之适应于现代化大经济的需要.这场改革是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必由之路,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故答案为:
(1)由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原因:土地改革完成.
(2)工作重心转移剑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构想:一国两制.认识:改革创新才能使国家富强.(或社会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等.本题为开放性题目,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看了 历史汪明,制度和机制创新是社...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西周时期的列国诸侯爵位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诸侯国内贵族官员爵位分为卿、大夫、士等5个等级。 2020-06-29 …
列国自有疆的列国时什么意思 2020-07-04 …
历史:为实现社会的转型,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做出了不懈探索.下列太平天国运动中提出的主张,最符合社历史 2020-07-10 …
中国近代史既是外国列强侵华的屈辱史,更是中华民族反抗外国侵略的抗争史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探索史。结 2020-07-13 …
周游列国中的“列国”指什么? 2020-07-20 …
中国近代史既是外国列强侵华的屈辱史,更是悲壮的中华民族反抗外国侵略的抗争史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探索史 2020-11-28 …
“孔子周游列国”中的“列国”出现是因为我国古代()A.实行禅让制B.实行分封制C.确立世袭制D.推行 2020-12-24 …
春秋的列国争霸,战国的七雄兼并,预示着统一的大趋势,秦通过暴力战争统一了中国,然旋即二世而亡。汉武帝 2020-12-24 …
中国近代史既是外国列强侵华的屈辱史,更是悲壮的中华民族反抗外国侵略的抗争史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探索史 2020-12-24 …
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站在时代前列,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虽然出现了一些偏差,但这些探索总体上推动了中 2020-12-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