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6分)葛溪驿王安石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来照秋床。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坐感岁时
阅读下面 一首宋诗, 回答问题。(6分)
葛溪驿 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来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15.本诗首联描绘了一幅画面,请为这幅画面拟一个小标题。(2分)
16.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分析。(4分)
15.(1)驿站秋夜难眠图
16.本诗以“乱”为诗眼,情景交融,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思。首联借残月、滴漏、昏暗的灯光暗写诗人心烦意乱。颔联直写身体之病、羁旅之困、怀乡之愁,点明“乱”的部分原因,为进一步写“乱”蓄势。颈联用衬托手法,借疏桐蝉鸣将诗人的烦乱渲染到极致。
15.
试题分析:回答本题,需要从诗作题目以及诗句“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来照秋床。”、“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等加以分析概括即可得出答案。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6.
试题分析:首联落笔就从情上布景。“缺月昏昏”是诗人仰视窗外之所见。行役之人每于独眠客舍之夜最易萌生思乡之情。而天公不作美,今夜悬挂于天庭的,意是半轮“缺月”,且月色“昏昏”.“漏未央”是诗人侧耳枕上之所闻,“未央”两字,不仅暗示入夜已深,且摹写诗人对漏声的敏感与厌烦心情如见。更兼一灯如豆,忽明忽暗,独卧秋床的诗人辗转反侧可想而知了。颔联直接叙写羁旅的困顿和抒发乡思之愁。颈联另出一意,写忧国之思,将浓郁的乡思、天涯倦怀、病中凄苦及深切的国事之忧融为一体,似直而曲,有含蓄不尽之妙。尾联中“行人”实即诗人自指,诗人挨到天明,重登征途,顾视四野,仍无可供娱心悦目之事,惟有一片鸣蝉之声聒噪耳际。全诗以作者的深情敏感为契机,抒写了强烈的忧国忧家的感情。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今年甲的年龄是乙的年龄的3倍,三年后甲比乙大4岁,今年甲()岁,乙()岁.答案我已经给出了.我想找 2020-04-26 …
我在想···假设我今天x岁,5年后y岁,问:我5年后比5年前大了几岁?答案肯定都错啊,我纠结 2020-05-17 …
阅读下面两段课文,回阅读下面两段课文,①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 2020-06-29 …
阅读下文,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 2020-07-07 …
臣密言:臣以险衅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 2020-07-07 …
甲乙两人年龄不等,已知当甲像乙现在这么大时,乙8岁,当乙像甲现在这么大时甲29岁.问今年甲的年龄多 2020-07-20 …
祖孙俩人共88岁,爷爷年龄是小米的7倍,小米今年几岁.答案是11岁,求过程 2020-08-01 …
爷爷和孙女的岁数加在一起是60岁;两年后,爷爷的年龄是孙女的7倍,两年前,孙女的年龄是多少岁?答案为 2020-11-06 …
张云成,24岁,黑龙江五大连池清泉村残疾青年,患有先天性肌无力症、严重的肺部感染等病。3岁开始发病… 2020-11-21 …
修改病句和病句答案例如:病句:在老师的帮助下,我端正了学习目的和态度。正确答案:在老师的帮助下,我明 2021-02-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