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比较阅读甲乙两个文段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

题目详情

比较阅读【甲】【乙】两个文段

【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 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寡助之至,天 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乙】齐桓公 问管仲 曰: “ 王者何贵 ?’” 曰: “ 贵天。 ” 桓公仰而视天。管仲曰: “ 所谓天者,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君人者 ,以百姓为天。百姓与 之则安,辅之则强,非 之则危,背之则亡。《诗》云: ‘ 人而无良,相怨一方。 ’ 民怨其上,不遂 亡者,未之有也。

( 选自刘向《说苑》 )

【注释】 ① 齐桓公:春秋诸侯,五霸之一。 ② 管仲:齐桓公的贤相,辅佐桓公成霸业。 ③ 贵:以 …… 为贵。 ④ 君人者:指国君或皇上。 ⑤ 与:亲附,拥护。 ⑥ 非:非难,责怪。 ⑦ 遂:终于,最终。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 而攻之而不胜 ( ) (2) 委而 ( )

(3) 桓公仰而 ( ) (4) 之则强 ( )

2. 下面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 寡助之 礼愈

B. 国不以山溪之险 汝心之

C. 域民不 封疆之界 百姓为天

D. 三里 城 非谓苍苍莽莽 天也

3. 翻译下面句子。

(1) 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译文:

(2) 民怨其上,不遂亡者,未之有也。

译文:

4 孟子与管仲在治国思想上有相似之处,请结合甲乙选段内容分析。

答: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
(1) 围 (2) 离开 (3) 看 (4) 辅佐,协助

2 . D

3 . (1) 所以,(能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2) 百姓埋怨他们的君主,最终不灭亡的政权,是从来投有过的。

4 .示例:孟子与管仲在治国上都有民贵思想(或民本思想)。孟子认为 “ 人和 ” 是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管仲认为没有百姓支持的政权最终是会灭亡的。

看了 比较阅读甲乙两个文段甲天时不...的网友还看了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