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夏感中的麦子像什么

题目详情
夏感中的麦子像什么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梁衡同志赞美的夏,是麦浪翻滚、麦香吹送的夏,是“金色主宰了世界上一切”的夏.这是何方之夏?显然,作者的注目点是非常明确的.在那段精妙的议论后,他这样写道:“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梁、玉米,那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这时,他们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漫长,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这里,作者的视角好象在渐渐拉近,镜头也从宏大转入精微.于是,一个一个机趣盎然的大特写跃入了我们的眼帘.一个“挑”字,让我们几乎感到了棉苗均匀有力的喘息;一个“举”字,让我们差不多感到了高粱玉米摇头晃脑的欢悦;一个“匍匐”中,我们同样感到了瓜秧的腰肢抖动,蜿蜒蛇行.它们仿佛都在紧紧抓住这美好的年华大显身手,不舍昼夜地向着自我的完善和神圣的奉献而奋勇“冲刺”.一句话,出神入化的描绘让我们从这些夏的宠儿身上,感到了人的丰采,人的气度,人的灵秀.福楼拜曾经说过:“不论描写什么事物,唯有一个动词可以使它生动.我们必须不断地苦心思索,非找到这个词不可,而绝不能为了逃避困难,用差不多的词句敷衍了事.”梁衡同志的这一段文字,精雕细刻,丰姿绰约,作者之惨淡用心昭然,同时也是对福楼拜的“一词说”的生动实践.这段文字,不仅构成全文意境的有力依托,而且也成为以金色为基调的夏的主体形象的丰满和强化.
审视作者所描绘的一切,我们恐怕很难想到那稻谷飘香的锦绣江南,也恐怕很难想到那牧草连云的苍茫塞外.我们首先想到的,恐怕应该是那雄浑壮阔的黄河流域了——那八百里秦川,那三晋高原以及那横踞冀鲁豫的一望无际的冲积平原.是的,正是这凝重厚实的黄土地,哺育了我们的民族,润泽了中华数千年的灿烂文明,而作者本人也作为中央报纸的记者并多年驻节于斯.所以,他把黄土地之夏,作为自己纵情礼赞的典型观照物,就不仅有其熟悉生活的意味在,且也具有更深层次的象征和形而上的寓义在.
在这篇文章中,我可以很随意地找到任何能概括夏天给人感受的词语:紧张、热烈、急促、烘烤、蒸腾、磅礴,但唯独金黄和麦子是会被我们所遗忘的.但作者却不止一次的在文章中用金黄和麦子这个词语来描绘这个夏天,有何用意?我想这应该是这篇文章一个很好的切入点.金黄的色彩最容易让人们联想到的是那个收获的秋季,而作者却非常慷慨的把这个金黄赐给了夏季,是因为“夏正当春花秋实之间,是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收获之已有而希望之未尽的季节”,因为这是一个过程,一个耕耘和奋斗的过程,是一种生命的状态,是一种旺盛和蓬勃的活力,金黄给了这个夏季一种生命的冲刺的状态,而在这其中做最后冲刺的劳动者是最可爱的,他们“弯着腰、流着汗”他们“快打、快打;快割、快割”他们“早起晚睡、半夜醒来、赶快追肥浇水”,那是因为他们明白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而金黄的麦子是则馈赠给他们的最美好的礼物.这或许就是一种劳动的回报一种生命的收获.
所以作者要大声地赞扬这总是浸在苦涩汗水里的夏季,这个让农民忙碌着的夏季,这个有着金黄色彩的夏季、这个飘着金黄麦香的夏季,因为这个夏季是属于那些劳动着的生命的一种金黄的状态,那么就让作者大声的为他们歌颂吧:那些金黄的生命状态;那些金黄的生命收获、那些金黄的我们可爱的劳动着、耕耘着、创造着的普普通通的劳动者们吧!因为他们受之无愧!
看了 夏感中的麦子像什么...的网友还看了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