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现代文(22分)(一)阅读下列文字,完成第13---15题一切事物都有几种看法,你说一件事物是美的或是丑的,这也只是一种看法。换一个看法,你

题目详情

现代文( 22 分)

(一)阅读下列文字,完成第 13---15 题

  一切事物都有几种看法,你说一件事物是美的或是丑的,这也只是一种看法。换一个看法,你说它是真的或是假的;再换一种看法,你说它是善的或是恶的。同是一件事物,看法有多种,所看出来的现象也就有多种。   

    比如园里那一棵古松,无论是你是我或是任何人一看到它,都说它是古松。但是你从正面看,我从侧面看,你以幼年人的心境去看,我以中年人的心境去看,这些情境和性格的差异都能影响到所看到的古松的面目。古松虽只是一件事物,你所看到的和我所看到的古松却是两件事。假如你和我各把所得的古松的印象画成一幅画或是写成一首诗,我们俩艺术手腕尽管不分上下,你的诗和画与我的诗和画相比较,却有许多重要的异点。这是什么缘故呢?这就由于知觉不完全是客观的,各人所见到的物的形象都带有几分主观的色彩。   

   假如你是一位木商,我是一位植物学家,另外一位朋友是画家,三人同时来看这棵古松。我们三人可以说同时都知觉到这一棵树,可是三人所知觉到的却是三种不同的东西。你脱离不了你的木商的心习,你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做某事用值几多钱的木料。我也脱离不了我的植物学家的心习,我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叶为针状、果为球状、四季常青的显花植物。我们的朋友画家什么事都不管,只管审美,他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苍翠劲拔的古树。我们三人的反应态度也不一致。你心里盘算它是宜于架屋或是制器,思量怎样去买它,砍它,连它。我把它归到某类某科里去,注意它和其它松树的异点,思量它何以活得这样老。我们的朋友却不这样东想西想,他只在聚精会神地观赏它的苍翠的颜色,它的盘屈如龙蛇的线纹以及它的昂然高举、不受屈挠的气概。   

    从此可知这棵古松并不是一件固定的东西,它的形象随观者的性格和情趣而变化。各人所见到的古松的形象都是各人自己性格和情趣的返照。 古松的形象一半是天生的,一半也是人为的 。极平常的知觉都带有几分创造性;极客观的东西之中都有几分主观的成分。   

美也是如此。 有审美的眼睛才能见到美 。这棵古松对于我们的画画的朋友是美的,因为他去看它时就抱了美感的态度。你和我如果也想见到它的美,你须得把你那种木商的实用的态度丢开,我须得把植物学家的科学的态度丢开,专持美感的态度去看它。    (朱光潜《谈美书简》,有删改)

13 .作者为什么认为“古松的形象一半是天生的,一半也是人为的”?( 2 分)

14 .从本质上讲,“商人”“植物学家”“画家”对一棵古松的认识有什么不同?请分别概括回答。( 3 分)

15 .根据文意,写出结尾段中加点句“有审美的眼睛才能见到美”的内涵。( 3 分)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3 .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既有客观感知的一面,但又不完全是客观的,各人所见到的物的形象都受个人特质的影响,松并不是一件固定的东西,它的形象因观察者的性格和情趣而不同。
( 3 分,客观感知
1 分,主观因素 2 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14 . “ 商人 ” 是实用的(现实的,重在务实), “ 植物学家 ” 是科学的(客观的,重在学以致用), “ 画家 ” 是美感的(主观的,重在再创造)。
( 3 分,各 1 分。意思符合即可)
15 .我们只有丢开实用和理性的态度,用专注的审美态度去面对,才能发现客观世界的美。
( 3 分。意思基本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