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22分)(一)阅读下列文字,完成第13---15题一切事物都有几种看法,你说一件事物是美的或是丑的,这也只是一种看法。换一个看法,你
现代文( 22 分)
(一)阅读下列文字,完成第 13---15 题
一切事物都有几种看法,你说一件事物是美的或是丑的,这也只是一种看法。换一个看法,你说它是真的或是假的;再换一种看法,你说它是善的或是恶的。同是一件事物,看法有多种,所看出来的现象也就有多种。
比如园里那一棵古松,无论是你是我或是任何人一看到它,都说它是古松。但是你从正面看,我从侧面看,你以幼年人的心境去看,我以中年人的心境去看,这些情境和性格的差异都能影响到所看到的古松的面目。古松虽只是一件事物,你所看到的和我所看到的古松却是两件事。假如你和我各把所得的古松的印象画成一幅画或是写成一首诗,我们俩艺术手腕尽管不分上下,你的诗和画与我的诗和画相比较,却有许多重要的异点。这是什么缘故呢?这就由于知觉不完全是客观的,各人所见到的物的形象都带有几分主观的色彩。
假如你是一位木商,我是一位植物学家,另外一位朋友是画家,三人同时来看这棵古松。我们三人可以说同时都知觉到这一棵树,可是三人所知觉到的却是三种不同的东西。你脱离不了你的木商的心习,你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做某事用值几多钱的木料。我也脱离不了我的植物学家的心习,我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叶为针状、果为球状、四季常青的显花植物。我们的朋友画家什么事都不管,只管审美,他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苍翠劲拔的古树。我们三人的反应态度也不一致。你心里盘算它是宜于架屋或是制器,思量怎样去买它,砍它,连它。我把它归到某类某科里去,注意它和其它松树的异点,思量它何以活得这样老。我们的朋友却不这样东想西想,他只在聚精会神地观赏它的苍翠的颜色,它的盘屈如龙蛇的线纹以及它的昂然高举、不受屈挠的气概。
从此可知这棵古松并不是一件固定的东西,它的形象随观者的性格和情趣而变化。各人所见到的古松的形象都是各人自己性格和情趣的返照。 古松的形象一半是天生的,一半也是人为的 。极平常的知觉都带有几分创造性;极客观的东西之中都有几分主观的成分。
美也是如此。 有审美的眼睛才能见到美 。这棵古松对于我们的画画的朋友是美的,因为他去看它时就抱了美感的态度。你和我如果也想见到它的美,你须得把你那种木商的实用的态度丢开,我须得把植物学家的科学的态度丢开,专持美感的态度去看它。 (朱光潜《谈美书简》,有删改)
13 .作者为什么认为“古松的形象一半是天生的,一半也是人为的”?( 2 分)
14 .从本质上讲,“商人”“植物学家”“画家”对一棵古松的认识有什么不同?请分别概括回答。( 3 分)
15 .根据文意,写出结尾段中加点句“有审美的眼睛才能见到美”的内涵。( 3 分)
13 .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既有客观感知的一面,但又不完全是客观的,各人所见到的物的形象都受个人特质的影响,松并不是一件固定的东西,它的形象因观察者的性格和情趣而不同。
( 3 分,客观感知
1 分,主观因素 2 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14 . “ 商人 ” 是实用的(现实的,重在务实), “ 植物学家 ” 是科学的(客观的,重在学以致用), “ 画家 ” 是美感的(主观的,重在再创造)。
( 3 分,各 1 分。意思符合即可)
15 .我们只有丢开实用和理性的态度,用专注的审美态度去面对,才能发现客观世界的美。
( 3 分。意思基本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线性代数,特征值,这里第一步代入 |入E-A|我能看懂,可后面的(入-3)(入-2)(入-1)是怎 2020-04-06 …
13.材料解析题。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1)材料一中的英文字母分别代表人类 2020-05-14 …
七年级上册古代诗歌四首阅读题1、阅读四首古诗,说说四首诗都写了什么内容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020-05-14 …
仿写 阅读屈原,就是在阅读一种伟大,“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精神精神后面还有:激励着一 2020-05-17 …
仿照这个句子的形式,再写两个句子,必须符合文段主旨阅读屈原,就是在阅读一种伟大,"路漫漫其修远兮, 2020-05-17 …
阅读下列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请回答:(1)图一人物是中国近代一位民族英雄,他领导了哪场斗争并 2020-07-08 …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依据材料一,提取有关中国古代文字历史演变的脉络。(4分)材料二中国古代绘 2020-07-12 …
(二)名著阅读(1)阅读名著,我们经常被作品中个性鲜明的人物所吸引。阅读下面文段,写出画线代词所指代 2020-11-02 …
国庆大阅兵是中华民族逐步崛起并走向现代化艰难历程的阶段总结和历史见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欢庆新生1 2020-12-05 …
先阅读例1,再仿照例1解方程:|3x-4|=5.这就是“整体代换”数学思想方法例1解方程:|x-2| 2021-0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