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历史-->
材料一: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
题目详情
材料一: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三国志•诸葛亮传》
材料二:三国鼎立形势图。

请结合学习过的历史知识回答:
(1)材料一中提到“操遂能克绍”,这是指哪次战役?材料二中三国鼎立的局面是在哪一次战役后奠定的?
(2)请根据材料二《三国鼎立形势图》正确填写三国的名称。
A___;B___;C___。
--《三国志•诸葛亮传》
材料二:三国鼎立形势图。

请结合学习过的历史知识回答:
(1)材料一中提到“操遂能克绍”,这是指哪次战役?材料二中三国鼎立的局面是在哪一次战役后奠定的?
(2)请根据材料二《三国鼎立形势图》正确填写三国的名称。
A___;B___;C___。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根据材料一中的“操遂能克绍”这两个人物和结果可知这个战役是官渡之战.200年,曹操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大败袁绍,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在赤壁之战后,曹操退守黄河流域一带,不敢再轻易南下;孙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势力得到巩固;刘备乘机占领湖北、湖南的大部分地区,又向西进占四川.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根据材料二《三国鼎立形势图》中相关政权的都城位置可判断A是魏国, B是蜀国,C是吴国.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后定都建业,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
故答案为:
(1)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2)A魏国,B蜀国,C吴国.
(2)根据材料二《三国鼎立形势图》中相关政权的都城位置可判断A是魏国, B是蜀国,C是吴国.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后定都建业,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
故答案为:
(1)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2)A魏国,B蜀国,C吴国.
看了 材料一: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 2020-06-28 …
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 2020-06-28 …
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 2020-06-28 …
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 2020-06-28 …
柳宗元曾经说,秦的灭亡“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郡邑之制”是指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 2020-06-28 …
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 2020-06-28 …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炀帝大业元年,发河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通济渠,自西苑引谷、洛水达于河,又引河通于 2020-07-08 …
材料一:炀帝大业元年,发河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通济渠,自西苑引谷,洛水达于河,又引河通于淮海,自是天下 2020-11-07 …
求凤凰古城的英文简介,主要包括一些著名景点介绍和民俗风情介绍,非常非常·非常感激您.谢谢您这么详细的 2020-11-23 …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炀帝大业元年,发河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通济渠,自西苑引谷、洛水达于河,又引河通于淮 2020-12-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