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阅读下面两首作品,回答下列各题。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①柳宗元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两首作品,回答下列各题。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①柳宗元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月上瓜洲
南徐多景楼作②
(南宋)张辑江头又见新秋,几多愁?塞草连天何处是神州?
英雄恨,古今泪,水东流。惟有渔竿明月上瓜洲。
【注】①这首诗写于作者初任柳州刺史时。漳、汀、封、连四州刺史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与柳宗元一道,因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永贞政治改革活动失败而被贬。②南徐,古州名,治所在京口(今江苏镇江).多景楼,南徐胜迹,在镇江北固山上。
(1)从全诗看,“城上……”一联有哪些作用?请简要说明。
(2)《唐诗别裁》中说“惊风、密雨,言在此而意不在此”,试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3)两作同写愁情,但愁之起因却迥然不同。请结合词的上阕,简析张辑“愁”的具体原因。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①柳宗元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月上瓜洲
南徐多景楼作②
(南宋)张辑江头又见新秋,几多愁?塞草连天何处是神州?
英雄恨,古今泪,水东流。惟有渔竿明月上瓜洲。
【注】①这首诗写于作者初任柳州刺史时。漳、汀、封、连四州刺史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与柳宗元一道,因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永贞政治改革活动失败而被贬。②南徐,古州名,治所在京口(今江苏镇江).多景楼,南徐胜迹,在镇江北固山上。
(1)从全诗看,“城上……”一联有哪些作用?请简要说明。
(2)《唐诗别裁》中说“惊风、密雨,言在此而意不在此”,试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3)两作同写愁情,但愁之起因却迥然不同。请结合词的上阕,简析张辑“愁”的具体原因。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城上…”一联是全诗的首联,首联的作用一般可以从点题、总领全诗、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城上高楼”对应题目中“登柳州城楼”,所以有点题的作用.“柳州城楼”交代了地点.“愁思”二字奠定了全诗“愁”的情感基调,“愁思”二字也总领了全诗.
(2)要注意许多诗词中的“风雨”既指自然界的风雨,也指社会的或者人生的风雨.这首诗中的风雨也是如此,“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指摧残芙蓉、薜荔的急风密雨,也指社会中的风雨,这里指保守势力.
(3)扣住里面有暗示性的关键词语.“江头又见新秋,几多愁?塞草连天何处是神州?”“又见新秋”“又”字暗含又一年过去了,但“何处是神州”,中原恢复无望;“新秋,塞草连天”,满眼的枯草,萧瑟凄寒,“愁”从中来;中原此时仍沦陷于金兵之手,此又一“愁”.
答案:
(1)(4分)①点题;②交代高楼所处位置及登楼时的心绪;③奠定全诗愁思茫茫的情感基调;④总领全诗,为以下逐层抒写“愁思”创设了一个辽阔苍茫的背景.(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2)(3分)表面看,“惊风、密雨”是指摧残芙蓉、薜荔的急风密雨(1分),实际上是以此暗喻(1分)围攻、迫害革新派的保守势力(1分).(若学生从“语意双关”的角度作答,体认、分析恰当,亦应照常赋分.)
(3)(3分)①北望中原,塞草连天的荒败秋景,让词人“愁”从中来;②神州陆沉,中原沦陷于金兵之手,让词人“愁”难自禁;③春去秋来,中原恢复无望,让词人“愁”如潮涌.(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译文:
柳州城上的高楼,接连着旷野荒原;我们愁绪像茫茫的海天,无限宽广.狂风阵阵,猛烈吹乱了水上的芙蓉;暴雨倾盆,斜打着爬满薜荔的土墙.岭上树木重重,遮住了远望的视线;柳江弯弯曲曲,象百结九转的愁肠.咱五人同时遭贬,到百越纹身之地;而今依然音书不通,各自滞留一方.
登上多景楼,面对滔滔的长江水,感念祖国山河破碎,念及现在的中原地区只见连天的衰草,心中充满了愁绪.追怀历史英雄人物们的遗恨,吊古伤今,不禁潸然泪下,可恨我空有报国之志,却报国无门,只能在江边手持渔竿,看着秋月从瓜州升起.
赏析:
柳诗寄赠四位共患难而天各一方的朋友,抒写思念朋友而难以见面之意,表现出一种真挚的友谊,虽天各一方,却有无法自抑的相思之苦.此外,“海天愁思“中亦当包括身世坎坷、世事莫测、仕途险恶之叹.诗人写风雨侵飐、岭树遮挡,不仅仅是言自然现象,也蕴含了诗人遭贬以后忧恐烦乱的心境特点.
张诗全词寄寓着作者悲凉的情绪和深沉的爱国之情,动人心扉.这首词借写月下之景,抒发词人报国无门,落魄抑郁的思想感情,同时,也饱含作者的爱国深情.词的下阕中“惟有渔竿明月上瓜洲”一句,通过塑造“渔翁”这一形象,寄托了词人有心报国却又报国无门的忧愤、失望之情;迫于无奈只能逍遥江海的抑郁孤独、无可奈何之情.
(2)要注意许多诗词中的“风雨”既指自然界的风雨,也指社会的或者人生的风雨.这首诗中的风雨也是如此,“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指摧残芙蓉、薜荔的急风密雨,也指社会中的风雨,这里指保守势力.
(3)扣住里面有暗示性的关键词语.“江头又见新秋,几多愁?塞草连天何处是神州?”“又见新秋”“又”字暗含又一年过去了,但“何处是神州”,中原恢复无望;“新秋,塞草连天”,满眼的枯草,萧瑟凄寒,“愁”从中来;中原此时仍沦陷于金兵之手,此又一“愁”.
答案:
(1)(4分)①点题;②交代高楼所处位置及登楼时的心绪;③奠定全诗愁思茫茫的情感基调;④总领全诗,为以下逐层抒写“愁思”创设了一个辽阔苍茫的背景.(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2)(3分)表面看,“惊风、密雨”是指摧残芙蓉、薜荔的急风密雨(1分),实际上是以此暗喻(1分)围攻、迫害革新派的保守势力(1分).(若学生从“语意双关”的角度作答,体认、分析恰当,亦应照常赋分.)
(3)(3分)①北望中原,塞草连天的荒败秋景,让词人“愁”从中来;②神州陆沉,中原沦陷于金兵之手,让词人“愁”难自禁;③春去秋来,中原恢复无望,让词人“愁”如潮涌.(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译文:
柳州城上的高楼,接连着旷野荒原;我们愁绪像茫茫的海天,无限宽广.狂风阵阵,猛烈吹乱了水上的芙蓉;暴雨倾盆,斜打着爬满薜荔的土墙.岭上树木重重,遮住了远望的视线;柳江弯弯曲曲,象百结九转的愁肠.咱五人同时遭贬,到百越纹身之地;而今依然音书不通,各自滞留一方.
登上多景楼,面对滔滔的长江水,感念祖国山河破碎,念及现在的中原地区只见连天的衰草,心中充满了愁绪.追怀历史英雄人物们的遗恨,吊古伤今,不禁潸然泪下,可恨我空有报国之志,却报国无门,只能在江边手持渔竿,看着秋月从瓜州升起.
赏析:
柳诗寄赠四位共患难而天各一方的朋友,抒写思念朋友而难以见面之意,表现出一种真挚的友谊,虽天各一方,却有无法自抑的相思之苦.此外,“海天愁思“中亦当包括身世坎坷、世事莫测、仕途险恶之叹.诗人写风雨侵飐、岭树遮挡,不仅仅是言自然现象,也蕴含了诗人遭贬以后忧恐烦乱的心境特点.
张诗全词寄寓着作者悲凉的情绪和深沉的爱国之情,动人心扉.这首词借写月下之景,抒发词人报国无门,落魄抑郁的思想感情,同时,也饱含作者的爱国深情.词的下阕中“惟有渔竿明月上瓜洲”一句,通过塑造“渔翁”这一形象,寄托了词人有心报国却又报国无门的忧愤、失望之情;迫于无奈只能逍遥江海的抑郁孤独、无可奈何之情.
看了 阅读下面两首作品,回答下列各...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英语翻译你方2001年9月2日来函收到.我们很高兴的告诉你,你说要的商品属我公司的经营范围遵照你方 2020-05-13 …
下面是某人写给一位慕名已久的诗刊编辑的一封信.信中三处不得体的地方,请找出改正寄上拙作《秋月》,望 2020-05-13 …
25.《清顺治朝实录》记载:“无主荒田,州县官给印信执照,开垦耕种,永准为业,耕至六年以后,有司官 2020-06-16 …
2011年一场大饥荒正在非洲东部蔓延。据世界粮食计划署估计,肯尼亚、索马里、埃塞俄比亚、苏丹和南苏 2020-07-05 …
英语翻译你的邮件10月5号已经到达BOSTON,MA02205.我想快递员正寄往你的地方,应该快到 2020-07-18 …
英语翻译yourletterexpressingthehopeofenteringintobusi 2020-07-22 …
淮南子卷四坠形训何谓九州?东南神州曰农土,正南次州曰沃土,西南戎州曰滔土,正西州曰并土,正中冀州曰 2020-07-29 …
下列名称指代什么内容?三山,四海,五湖,六合,八荒,九州,分别指什么?急求!! 2020-11-07 …
针对如图地球叹息反映的问题,我们应该做到①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②实行计划生育③节约资源,保护环境④大面 2020-11-10 …
阅读下面材料“永阅读下面材料“永嘉世,天下灾.但江南,皆康平.永嘉世,九州空.余吴地,盛且丰.永喜世 2020-12-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