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课外文言文阅读,完成下列各题。畏斋拾银秀才何岳,号畏斋。曾夜行拾得银贰百余两,不敢与家人言之,恐劝令留金也。次早携至拾银处,见一人寻至,问其银数与封识①皆合,遂以还
题目详情
课外文言文阅读,完成下列各题。
畏斋拾银 秀才何岳,号畏斋。曾夜行拾得银贰百余两,不敢与家人言之,恐劝令留金也。次早携至拾银处,见一人寻至,问其银数与封识①皆合,遂以还之。其人欲分数金为谢,畏斋曰:“拾金而人不知,皆我物也,何利此数金乎?”其人感谢而去。
又尝教书于宦官家②,宦官有事入京,寄一箱于畏斋,中有数百金,曰:“俟③他日来取。”去数年,绝无音信,闻其侄以他事南来,非取箱也。因托以寄去。
夫畏斋一穷秀才也,拾金而还,暂犹可勉;寄金数年,略不动心,此其过人也远矣!
(节选自周晖《金陵琐事》)【注释】①封识(zhì):封存的标记。②宦官家:做官的人家。宦官,官吏的通称。 ③俟(sì):等待。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2)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寄金数年,略不动心,此其过人也远矣!
译文:___
(3)秀才何岳具有哪些优秀的道德品质?
畏斋拾银 秀才何岳,号畏斋。曾夜行拾得银贰百余两,不敢与家人言之,恐劝令留金也。次早携至拾银处,见一人寻至,问其银数与封识①皆合,遂以还之。其人欲分数金为谢,畏斋曰:“拾金而人不知,皆我物也,何利此数金乎?”其人感谢而去。
又尝教书于宦官家②,宦官有事入京,寄一箱于畏斋,中有数百金,曰:“俟③他日来取。”去数年,绝无音信,闻其侄以他事南来,非取箱也。因托以寄去。
夫畏斋一穷秀才也,拾金而还,暂犹可勉;寄金数年,略不动心,此其过人也远矣!
(节选自周晖《金陵琐事》)【注释】①封识(zhì):封存的标记。②宦官家:做官的人家。宦官,官吏的通称。 ③俟(sì):等待。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 ①恐劝令留金也 恐: | ___ | ②遂以还之 | 遂: | ___ |
| ③又尝教书于宦官家 尝: | ___ | ④去数年,绝无音信 | 去: | ___ |
寄金数年,略不动心,此其过人也远矣!
译文:___
(3)秀才何岳具有哪些优秀的道德品质?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古代职官常识等.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
①心家人让他留下这笔钱.恐:担心;
②于是就还给了那个人.遂:于是,就;
③他也曾经在做官的人家中教书.尝:曾经;
④官吏离开了许多年.去:离开.
(2)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此句中重点的词有:
数年:多年;略不:一点也不.句子翻译为:那金钱寄放在他家多年,而他却毫不动心,这种高尚的品质远远超过了普通人.
(3)本题考查概括人物形象特点的能力,答题时根据文中内容概括.“夫畏斋一穷秀才也“一句中的“穷“是文中的点睛之笔,将他的“穷“和他捡到的和寄存的金钱进行鲜明对比,突出他的拾金不昧,毫不贪财的高尚的品格.
答案:
(1)①恐:担心;②遂:于是,就;③尝:曾经;④去:离开.
(2)那金钱寄放在他家多年,而他却毫不动心,这种高尚的品质远远超过了普通人.
(3)拾金不昧;为人诚信;做事认真,虽贫穷而不贪财,做好事不求回报.
①心家人让他留下这笔钱.恐:担心;
②于是就还给了那个人.遂:于是,就;
③他也曾经在做官的人家中教书.尝:曾经;
④官吏离开了许多年.去:离开.
(2)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此句中重点的词有:
数年:多年;略不:一点也不.句子翻译为:那金钱寄放在他家多年,而他却毫不动心,这种高尚的品质远远超过了普通人.
(3)本题考查概括人物形象特点的能力,答题时根据文中内容概括.“夫畏斋一穷秀才也“一句中的“穷“是文中的点睛之笔,将他的“穷“和他捡到的和寄存的金钱进行鲜明对比,突出他的拾金不昧,毫不贪财的高尚的品格.
答案:
(1)①恐:担心;②遂:于是,就;③尝:曾经;④去:离开.
(2)那金钱寄放在他家多年,而他却毫不动心,这种高尚的品质远远超过了普通人.
(3)拾金不昧;为人诚信;做事认真,虽贫穷而不贪财,做好事不求回报.
看了 课外文言文阅读,完成下列各题...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沧海桑田这个词为什么会产生?如何我不是问这个词的典故,我只是不明白古人是如何得知这个知识的,以古人 2020-05-16 …
英语翻译内容如下:因为出现了手机,所以我们才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与任何人进行交流与沟通,大大便 2020-06-25 …
有人评论当时的情景:“尔本不读书,书与尔何事。尔本不识孔与孟,孔孟于尔亦何病!搜得藏书论担挑,行国 2020-06-30 …
如何把持本心,不使其受外界影响?如何得大自在?不识本心,心随物转,迷障重重;了知自心,境由心转,得大 2020-11-24 …
今日得与君相识何夕得与君相知我知道那首诗,我只要这句话的意思 2020-11-27 …
为什么我们高中数学中的“向量”知识,学得那么少?少得那么可怜?而老师解体,几乎完全忘记了向量知识,立 2020-12-03 …
用你所学化学知识判断,下列有关认识科学的是()A.用石墨可制得金刚石B.“绿色食品”就是绿颜色的食品 2020-12-10 …
下列有关化学科学认识正确的是()A.纯牛奶中不含任何化学物质B.“绿色食品”就是绿颜色的食品C.氮气 2020-12-10 …
下列选项中,用来区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是A.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B.物质与意识何为第一性问题 2020-12-18 …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根本观点的分歧,是围绕:[]A.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B.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C.主观 2021-02-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