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水浒传高俅发迹读后感350字
题目详情
水浒传高俅发迹读后感350字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高俅从一个人见人嫌的破落户子弟,居然官至殿帅府太尉,一个没有军籍的流氓居然执掌禁军.其发迹原因值得深思.
高俅的发迹,原因是多方面的:
从个人来说,首先,他一专多能,尤其有一技之长.《水浒传》说“这人吹弹歌舞,刺枪使棒,相扑玩耍,颇能诗书词赋”.其次,他善于抓住机会,勇于表现.当气球滚到身边时,他不象一般人一样,小心地拾起,恭敬的呈上,而是“使个鸳鸯拐,踢还端王”.第三,他还善于伪装,在端王面前表现得比奴才还要奴才.这么乖巧听话的“奴才”何处找?因此很快得到了端王的赏识.
从社会来说,下层民众的明哲保身哲学帮助了他.董生药明知道高俅是个“帮闲的破落户,没信行的人······倘若留在家中,倒惹得孩儿们不学好了.待不收留他,又撇不过柳大郎面皮”.于是把他转荐给苏学士,苏学士也是“知道高俅是帮闲浮浪的人”,自己不喜欢,却又把他荐给王晋卿.本来一个人见人嫌的破落户子弟,却在他们荐来荐去中越混越好,一个个成了高俅进身的阶梯.
从政治来说,上层社会的腐朽没落成全了他.别看高俅在下层民众中没有市场,但在上层社会却颇为吃香.王晋卿和端王都是皇亲国戚,他们饱食终日,无所事事,“帮闲之事,无一般不晓,无一般不会,更无般不爱.更兼琴棋书画,儒释道教,无所不通.踢球打弹,品竹调丝,吹弹歌舞,自不必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普通民众中一无是处的高俅在他们眼中却是“风流人物”.你看王晋卿一见高俅“便喜”,留在府中做个亲随,“出入如同家人一般”.如果说小王都太尉仅仅是被动地接收的话,那端王却是主动索取了.你看“端王大喜,那里肯放高俅回府去,就留在宫中过了一夜”.“高俅自此遭际端王,每日跟着,寸步不离”.后来端王做了皇帝,高俅也跟着“鸡犬升天”.
概而言之,高俅的发迹,有三个重要的条件:一是自己有一技之长,二是旁人的举荐,三是端王(后来的皇帝)的赏识.这三个条件,环环相扣,缺一不可.如果高俅没有一技之长,即使有人举荐,他也得不到端王的赏识.同样,如果没人举荐,纵然能把气球踢成金球,高俅也只能在东京街头混饭而已,他接近不了端王,更别说得到端王的赏识.再说端王,如果端王不是一个“浮浪子弟”,而是出身草根;或者虽然身为皇室,而不爱“帮闲之事”;更或者虽爱“帮闲之事”,而能分清工作和“娱乐”的界限,高俅又何能以一身球技而统率千军万马?因此,高俅的发迹是特定历史时代的产物,是宋朝腐朽黑暗统治的必然结果.
在这里有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不能不引起注意.高俅的发迹是从董生药等人的举荐开始的.董生药等人为什么要举荐高俅呢?是因为高俅德才兼备,堪为大用吗?不是!是因为高俅有一技之长能踢得好脚气球吗?也不是!恰恰相反,高俅之所以能够一而再再而三地得到举荐,不是因为他的优点,而是因为他的缺点,不是因为他道德高尚,而是因为他品质低劣.《水浒传》说他“若论仁义礼智,信行忠良,却是不会”.这个缺点不是一般的缺点,而是致命的缺点.若在正常的社会,这种人必定象过街老鼠,人人喊打,难于立足.但在宋朝,他不仅没有人人喊打,反而一次次得到举荐,最终飞黄腾达.这说明什么问题呢?说明当时的社会是个是非混淆,黑白颠倒的社会,说明整个社会的正义缺失良心泯灭.即使如苏学士之流也莫不如此.因此,在小人当道君子受欺的黑暗社会,正义之士群起反抗就是历史的必然.这也许就是中国历史上绿林起义很多而梁山英雄备受推崇的原因之一.顺便说一句,宋江打出“替天行道”的大旗,切合了群众愿望,顺应了时代潮流,展现了自己的政治智慧.如果不是半途而废,中国的历史也许从此就要改写.
高俅的发迹,原因是多方面的:
从个人来说,首先,他一专多能,尤其有一技之长.《水浒传》说“这人吹弹歌舞,刺枪使棒,相扑玩耍,颇能诗书词赋”.其次,他善于抓住机会,勇于表现.当气球滚到身边时,他不象一般人一样,小心地拾起,恭敬的呈上,而是“使个鸳鸯拐,踢还端王”.第三,他还善于伪装,在端王面前表现得比奴才还要奴才.这么乖巧听话的“奴才”何处找?因此很快得到了端王的赏识.
从社会来说,下层民众的明哲保身哲学帮助了他.董生药明知道高俅是个“帮闲的破落户,没信行的人······倘若留在家中,倒惹得孩儿们不学好了.待不收留他,又撇不过柳大郎面皮”.于是把他转荐给苏学士,苏学士也是“知道高俅是帮闲浮浪的人”,自己不喜欢,却又把他荐给王晋卿.本来一个人见人嫌的破落户子弟,却在他们荐来荐去中越混越好,一个个成了高俅进身的阶梯.
从政治来说,上层社会的腐朽没落成全了他.别看高俅在下层民众中没有市场,但在上层社会却颇为吃香.王晋卿和端王都是皇亲国戚,他们饱食终日,无所事事,“帮闲之事,无一般不晓,无一般不会,更无般不爱.更兼琴棋书画,儒释道教,无所不通.踢球打弹,品竹调丝,吹弹歌舞,自不必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普通民众中一无是处的高俅在他们眼中却是“风流人物”.你看王晋卿一见高俅“便喜”,留在府中做个亲随,“出入如同家人一般”.如果说小王都太尉仅仅是被动地接收的话,那端王却是主动索取了.你看“端王大喜,那里肯放高俅回府去,就留在宫中过了一夜”.“高俅自此遭际端王,每日跟着,寸步不离”.后来端王做了皇帝,高俅也跟着“鸡犬升天”.
概而言之,高俅的发迹,有三个重要的条件:一是自己有一技之长,二是旁人的举荐,三是端王(后来的皇帝)的赏识.这三个条件,环环相扣,缺一不可.如果高俅没有一技之长,即使有人举荐,他也得不到端王的赏识.同样,如果没人举荐,纵然能把气球踢成金球,高俅也只能在东京街头混饭而已,他接近不了端王,更别说得到端王的赏识.再说端王,如果端王不是一个“浮浪子弟”,而是出身草根;或者虽然身为皇室,而不爱“帮闲之事”;更或者虽爱“帮闲之事”,而能分清工作和“娱乐”的界限,高俅又何能以一身球技而统率千军万马?因此,高俅的发迹是特定历史时代的产物,是宋朝腐朽黑暗统治的必然结果.
在这里有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不能不引起注意.高俅的发迹是从董生药等人的举荐开始的.董生药等人为什么要举荐高俅呢?是因为高俅德才兼备,堪为大用吗?不是!是因为高俅有一技之长能踢得好脚气球吗?也不是!恰恰相反,高俅之所以能够一而再再而三地得到举荐,不是因为他的优点,而是因为他的缺点,不是因为他道德高尚,而是因为他品质低劣.《水浒传》说他“若论仁义礼智,信行忠良,却是不会”.这个缺点不是一般的缺点,而是致命的缺点.若在正常的社会,这种人必定象过街老鼠,人人喊打,难于立足.但在宋朝,他不仅没有人人喊打,反而一次次得到举荐,最终飞黄腾达.这说明什么问题呢?说明当时的社会是个是非混淆,黑白颠倒的社会,说明整个社会的正义缺失良心泯灭.即使如苏学士之流也莫不如此.因此,在小人当道君子受欺的黑暗社会,正义之士群起反抗就是历史的必然.这也许就是中国历史上绿林起义很多而梁山英雄备受推崇的原因之一.顺便说一句,宋江打出“替天行道”的大旗,切合了群众愿望,顺应了时代潮流,展现了自己的政治智慧.如果不是半途而废,中国的历史也许从此就要改写.
看了 水浒传高俅发迹读后感350字...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英语翻译最近,我阅读了《水浒传》,读完全书,给我脑海里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义.义,可以解释为正义. 2020-05-16 …
《水浒传》中一百零八将,每人都有自己的绰号。某中学某班研究性学习小组要举办《水浒传》读书交流会,有 2020-06-29 …
做寒假作业求怎么分配时间,手抄报一张,水浒传名人传阅读笔记.2.3.文理综合一本72页.4.英语寒 2020-07-25 …
水浒传中的“浒”读作hu,还是xu? 2020-07-29 …
水浒传中的浒的读法是?水浒传中的浒字读HU,但也有人读成XU,为什么有人读成XU呢,其中有个厉史故 2020-07-29 …
求《水浒传》读书笔记(详细看补充)求《水浒传》的读书笔记,每二十回一篇,每篇600字上下,也可以教 2020-07-29 …
英语翻译最近我读了《水浒传》.读了这本书,我的第一感觉便是“正义”二字.梁山好汉,为了改变现状,杀富 2020-11-04 …
火速传答!读旧小说时,常有“道个万福”的描写.比如《水浒传》第二十四回,写潘金莲见西门庆,西门庆施礼 2020-11-07 …
暑假作业,分别写了水浒传的读后感的平凡的世界的读后感,装订以后要给这个小册子起名,求. 2020-12-06 …
下列关于《水浒传》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水浒传》是元末明初的伟大作家施耐庵在民间长期流传的水浒 2021-01-17 …
相关搜索:水浒传高俅发迹读后感3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