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杳杏寒山道(唐)寒山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淅淅风吹面,纷纷雪积身。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注寒山是唐朝贞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杳杏寒山道
(唐)寒山
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
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
淅淅风吹面,纷纷雪积身。
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注】寒山是唐朝贞观时代的诗僧,长期住在天台山寒岩。
(1)这首诗的首联描写了山水,奠定了什么基调?请简要分析。
(2)整首诗中叠词的使用有何特点和作用?
杳杏寒山道
(唐)寒山
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
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
淅淅风吹面,纷纷雪积身。
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注】寒山是唐朝贞观时代的诗僧,长期住在天台山寒岩。
(1)这首诗的首联描写了山水,奠定了什么基调?请简要分析。
(2)整首诗中叠词的使用有何特点和作用?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奠定了什么基调”,其实就是分析诗歌意境的特点.分析时主要抓住意象的特点进行分析,特别注意这几个词语:“杳杳”、“落落”,营造了一个冷森森的境界,从而奠定了整首诗幽冷寂寥的感情基调.
(2)分析叠词的特点,从叠词描写的内容入手.本诗涉及的叠词有:“杳杳”“落落”“啾啾” “寂寂” “淅淅” “纷纷”“朝朝”、“岁岁”.它们描述的内容都不相同,富于变化.
叠词本身就具有的作用:增强了诗的音乐美.另外本诗中的叠词有它自身的特点:大都带有一种幽冷寂寥的感情色彩.
答案:
(1)首联通过对山水特征的描写奠定了整首诗幽冷寂寥的感情基调.(2分)“杳杳”言山路深暗幽远,“落落”言涧边寂寥冷落.深邃山路,阴暗寒重,再有流冲下来的涧水溅身,令人浑身湿冷.诗一开始就把读者带进一个冷森森的境界,顿觉寒气逼人.(3分)
(2)这首诗使用叠词的特点很富于变化:“杳杳”具有幽暗的色彩感;“落落”具有空旷的空间感;“啾啾”言有声;“寂寂”言无声;“淅淅”写风的动态感;“纷纷”写雪的飞舞状;“朝朝”、“岁岁”虽同指时间,又有长短的区别.八组叠词,各具情状.(2分)
作用:①叠词使用,增强了诗的音乐美.借助于音节的复沓,使人读起来感到和谐贯串,把本来分散的山水、风、雪、境、情,组织成一个整体,回环往复.(2分)
②诗中的叠词,大都带有一种幽冷寂寥的感情色彩.叠词使用,使诗笼罩着一层浓烈的气氛,表现出诗人超然物外的冷淡心情(2分)
参考译文:
寒山道上一片寂静幽暗,冷寂的涧边一片幽僻寥落.
这里常常有鸟儿啾啾地啼鸣,却空虚冷清罕见人烟.
风淅淅沥沥刮向我面门,雪纷纷扬扬洒落在我身上.
我身处其中天天见不到阳光,年年也不知道有春天.
赏析:
此诗载于《全唐诗》卷八〇六.寒山诗语言明浅如话,有鲜明的乐府民歌风,内容除用形象演说佛理之外,多描述世态人情,山水景物.诗风幽冷,别具境界.这首“杳杳寒山道”,很能代表他的风格.
诗的内容,写寒岩左近高山深壑中的景色,最后见出心情,通篇浸透了寒意.首联写山水.“杳杳”言山路深暗幽远,“落落”言涧边寂寥冷落.诗一开始就把读者带进一个冷森森的境界,顿觉寒气逼人.次联写山中幽静,用轻细的鸟鸣声反衬四周的冷寂.三联写山中气候,用风雪的凛冽写出环境的冷峻.尾联结到感受山幽林茂,不易见到阳光;心如古井,不关心春来秋去.前七句渲染环境的幽冷,后一句见出诗人超然物外的冷淡心情.
这首诗除了用景物渲染气氛、以气氛烘托心情这种传统的表现手法之外,使用叠字是它的特点.通篇句首都用叠字,是不多见的.顾炎武《日知录》说“诗用叠字最难.《国风•卫风•硕人》连用六迭字,可谓复而不厌,赜而不乱矣.”他提出了用叠字的要求复而不厌,赜而不乱.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变化.“杳杳”具有幽暗的色彩感;“落落”具有空旷的空间感;“啾啾”言有声;“寂寂”言无声;“淅淅”写风的动态感;“纷纷”写雪的飞舞状;“朝朝”、“岁岁”虽同指时间,又有长短的区别.八组叠字,各具情状.就词性看,这些叠字有形容词、副词、象声词、名词,也各不相同.就描摹对象看,或山或水,或鸟或人,或风或雪,或境或情,也不一样.这样就显得变化多姿,字虽重复而不会使人厌烦,繁赜而井然不乱.
使用叠字的效果,大抵像使用对偶排比一样,能获得整齐的形式美,增进感情的强度‘山这首诗中的叠字,大都带有一种幽冷寂寥的感情色彩,接连使用,使诗笼罩着一层浓烈的气氛.再如,“朝”、“岁”,单个的名词,本来不带感情色彩,但一经叠用,出现在上述特定的气氛中,就显得时间的无限延长,心情的守一、执着,也就加强了诗意,具有感情色彩了.
这首诗还由于使用叠字,增强了它的音乐美.借助于音节的复沓,和谐贯串,一气盘旋,并借助于形式上的划一,把本来分散的山水、风、雪、境、情,组织成一个整体,回环往复,连绵不断.
(2)分析叠词的特点,从叠词描写的内容入手.本诗涉及的叠词有:“杳杳”“落落”“啾啾” “寂寂” “淅淅” “纷纷”“朝朝”、“岁岁”.它们描述的内容都不相同,富于变化.
叠词本身就具有的作用:增强了诗的音乐美.另外本诗中的叠词有它自身的特点:大都带有一种幽冷寂寥的感情色彩.
答案:
(1)首联通过对山水特征的描写奠定了整首诗幽冷寂寥的感情基调.(2分)“杳杳”言山路深暗幽远,“落落”言涧边寂寥冷落.深邃山路,阴暗寒重,再有流冲下来的涧水溅身,令人浑身湿冷.诗一开始就把读者带进一个冷森森的境界,顿觉寒气逼人.(3分)
(2)这首诗使用叠词的特点很富于变化:“杳杳”具有幽暗的色彩感;“落落”具有空旷的空间感;“啾啾”言有声;“寂寂”言无声;“淅淅”写风的动态感;“纷纷”写雪的飞舞状;“朝朝”、“岁岁”虽同指时间,又有长短的区别.八组叠词,各具情状.(2分)
作用:①叠词使用,增强了诗的音乐美.借助于音节的复沓,使人读起来感到和谐贯串,把本来分散的山水、风、雪、境、情,组织成一个整体,回环往复.(2分)
②诗中的叠词,大都带有一种幽冷寂寥的感情色彩.叠词使用,使诗笼罩着一层浓烈的气氛,表现出诗人超然物外的冷淡心情(2分)
参考译文:
寒山道上一片寂静幽暗,冷寂的涧边一片幽僻寥落.
这里常常有鸟儿啾啾地啼鸣,却空虚冷清罕见人烟.
风淅淅沥沥刮向我面门,雪纷纷扬扬洒落在我身上.
我身处其中天天见不到阳光,年年也不知道有春天.
赏析:
此诗载于《全唐诗》卷八〇六.寒山诗语言明浅如话,有鲜明的乐府民歌风,内容除用形象演说佛理之外,多描述世态人情,山水景物.诗风幽冷,别具境界.这首“杳杳寒山道”,很能代表他的风格.
诗的内容,写寒岩左近高山深壑中的景色,最后见出心情,通篇浸透了寒意.首联写山水.“杳杳”言山路深暗幽远,“落落”言涧边寂寥冷落.诗一开始就把读者带进一个冷森森的境界,顿觉寒气逼人.次联写山中幽静,用轻细的鸟鸣声反衬四周的冷寂.三联写山中气候,用风雪的凛冽写出环境的冷峻.尾联结到感受山幽林茂,不易见到阳光;心如古井,不关心春来秋去.前七句渲染环境的幽冷,后一句见出诗人超然物外的冷淡心情.
这首诗除了用景物渲染气氛、以气氛烘托心情这种传统的表现手法之外,使用叠字是它的特点.通篇句首都用叠字,是不多见的.顾炎武《日知录》说“诗用叠字最难.《国风•卫风•硕人》连用六迭字,可谓复而不厌,赜而不乱矣.”他提出了用叠字的要求复而不厌,赜而不乱.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变化.“杳杳”具有幽暗的色彩感;“落落”具有空旷的空间感;“啾啾”言有声;“寂寂”言无声;“淅淅”写风的动态感;“纷纷”写雪的飞舞状;“朝朝”、“岁岁”虽同指时间,又有长短的区别.八组叠字,各具情状.就词性看,这些叠字有形容词、副词、象声词、名词,也各不相同.就描摹对象看,或山或水,或鸟或人,或风或雪,或境或情,也不一样.这样就显得变化多姿,字虽重复而不会使人厌烦,繁赜而井然不乱.
使用叠字的效果,大抵像使用对偶排比一样,能获得整齐的形式美,增进感情的强度‘山这首诗中的叠字,大都带有一种幽冷寂寥的感情色彩,接连使用,使诗笼罩着一层浓烈的气氛.再如,“朝”、“岁”,单个的名词,本来不带感情色彩,但一经叠用,出现在上述特定的气氛中,就显得时间的无限延长,心情的守一、执着,也就加强了诗意,具有感情色彩了.
这首诗还由于使用叠字,增强了它的音乐美.借助于音节的复沓,和谐贯串,一气盘旋,并借助于形式上的划一,把本来分散的山水、风、雪、境、情,组织成一个整体,回环往复,连绵不断.
看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融注的意思融注是不是一个正确的词语?为什么在字典中查不到?到底有没有这个词?求赐教~ 2020-06-04 …
描写山的句子。注意是句子,诗句一律不要。之一是句子啊,别拿诗句上来。诗句我会。是小山,不是山谷;是 2020-06-15 …
《寒山寺联》联句中的“诗人”是谁,“二十八字”的诗文也请写出来注意是寒山寺联不是寒山寺请注意下 2020-06-17 …
不等式移项变号法则 注是不等号 2020-06-27 …
建筑图上的比例尺是什么意思,我记得我们画图就是1:1的画比如图上5000mm就等于实际中5千米但是 2020-07-31 …
关于愚公移山精神的辩论赛!关于愚公移山精神的辩论赛!请答者注意,辩论的重点是精神!并不是搬山还是搬家 2020-11-13 …
要各种单词的过去式,要各种单词的过去式,要最全的,而且是常见的.注:是不规则变化的单词,越多越好 2020-11-24 …
他读书的时候,像一只蜜蜂在吸取花粉那样专注.是不是比喻句? 2020-12-08 …
高山流水古文注释和关羽刮骨疗毒的注释高山流水原文:伯牙子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泰山,钟子高山 2021-01-18 …
神情专注是不是成语? 2021-01-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