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求一文言文的阅读理解“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树叶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庄子笑曰:‘周将处乎材与不才之间.材与不才之间,似之而非也.’”1.下列各组词语句中加点

题目详情
求一文言文的阅读理解
“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树叶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庄子笑曰:‘周将处乎材与不才之间.材与不才之间,似之而非也.’”
1.下列各组词语句中加点的字(用括号代替)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庄子(行)于山中
陈太丘与友期(行)
B此木(以)不才得终其年
宁可(以)急相弃邪
C弟子问(于)庄子曰
(于)舅家见之
D(舍)于故人之家
太丘(舍)去
2“山中之木”与“主人之雁”都“不才”为什么结果不同?
这个典故大家可以搜一下
对于“木”“雁”的存亡庄子悟出了什么道理?你觉得他的观点对吗?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下列各组词语句中加点的字(用括号代替)意思相同的一组是(B)
A.庄子(行)于山中.行:行走.
陈太丘与友期(行).行:出行.
B.此木(以)不才得终其年 以:因为.
宁可(以)急相弃邪 以:因为.
C.弟子问(于)庄子曰.于:向.
(于)舅家见之.于:在.
D.(舍)于故人之家.舍:歇息.
太丘(舍)去.舍:放弃.
2“山中之木”与“主人之雁”都“不才”为什么结果不同?
答:“山中之木”因徒有其表无使用价值而得以保全,“主人之雁”因不能鸣叫而被烹食,是因为价值取向的不同而造成的不同结果.
问题补充:对于“木”“雁”的存亡庄子悟出了什么道理?你觉得他的观点对吗?
答:庄子依据“木”“雁”存亡的表象悟出了一个消极“无为”的道理.他觉得做人如果像山中之木既高大茂盛又有使用价值那就有不能“终其天年”的危险,如果像‘雁’不能鸣则有“不肖则欺”的耻辱,在“材与不材之间”的又活得太累了(‘故未免乎累’),所以他提倡“乘道德而浮游”一切皆随本性不需要有所追求,就如行尸走肉般“浮游”,向往的是“浮游乎万物之祖”的那种看似无忧的原始生活状态,崇拜的是“神农”、“黄帝”这种原始帝王,并且教育弟子们“弟子志之,其唯道德之乡乎!”,就是说只有回归到自然本性才是应该追求的目标.
我觉得庄子的观点过于片面,如果人人都象他所说的那样社会就不会进步了,那人这个最高级的动物也不用称之为“人”了,以他的观点来看回到盘古开天辟地的混沌状态那是最好的.应该说;追求自然和谐是人类社会进步所要追求的一个目标而不是唯一的目标.
一家之言,供君参阅.
看了 求一文言文的阅读理解“庄子行...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海人与山客辩文言文解释,海人与山客辩其方物.海人曰:“沧海有鱼,额若华山之顶,一吸万顷之波.”山客  2020-05-20 …

英语翻译孟尝君将入秦,宾客莫欲其行,谏,不听.苏代谓曰:“今旦代从外来,见木禺人与土禺人相与语.木  2020-06-16 …

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  2020-06-20 …

英语翻译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②.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  2020-06-21 …

英语翻译以下两段的翻译是什么呀,请帮我找一下,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  2020-06-21 …

文言文而的用法与面山而居用法相同的是,A河曲智叟笑而应之曰B而山不加增C聚室而谋曰C临有短褐而欲窃  2020-06-27 …

愚公移山北山愚套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  2020-07-02 …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①子赴友人孟诞先之约,以有此寻也。是时秋也,故曰“秋寻”。②夫秋也,草木疏而不  2020-07-06 …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①子赴友人孟诞先之约,以有此寻也。是时秋也,故曰“秋寻”。②夫秋也,草木疏而不  2020-07-06 …

英语翻译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①.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飞不完也,所系  2020-12-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