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汉语中第一人称代词“我”是什么时候出现的?代替了古语的“吾”“予”“余”“朕”

题目详情
汉语中第一人称代词“我”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代替了古语的“吾”“予”“余”“朕”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自从有了汉字以来,我就是老百姓用来称呼自己的第一人称.当然“我”偶尔也跑跑龙套,充当其他的意思.
古代第一人称代词除了“我”以外,还有“余、吾、予、朕、台、卯”等.但古人对长辈或平辈说话时,也不用他们而是毫无例外地用谦称.例如:
1、用“道德不高尚”或“不聪明”的说法来称呼自己.如自称“鄙人、小人、愚、愚弟”等.
2、“用辈份低”的说法来称自己.例如自称“小弟、小侄”等.
3、用“地位卑*”的说法来称呼.例如自称“臣、仆、在下、*子、牛马、自己下走”等等.
4、称自己的身份、职务,有时还加上“卑、小、贫”等字眼.例如自称“弟子、学生、
小生、贫僧、卑吏、卑职”等.
5、直呼自己的名.例如孔子自称“丘”.
自从新文化运动以来,批判传统纯正的中国文化,支持白话文运动,主张以实用主义代替儒家学说,去掉了繁文缛节,于是就只用我来代替其他第一人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