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唐太宗语)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语)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
——《贞观政要》
材料二 (明太祖语)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 ……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明太祖实录》
(1)根据材料一、二,说明唐太宗与明太祖对丞相的设置有何不同看法。(6分)
(2)基于以上不同看法,唐太宗与明太祖采取了怎样的措施?(6分)
(3)综上材料,指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基本趋势及其对中国社会造成的主要影响。(8分)
分 析:
(1)根据材料一中的“于事稳便,方可奏行”、“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等信息可以得出唐太宗对宰相的认识是,认为设置宰相有利于提高中央的行政效率,可避免君主失策亡国;由材料二中的“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罢相,设五府、六部 ……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可以看出明太祖认为设置丞相是政治动乱的根源,应集权力于皇帝一人。 (2)结合所学可以知道,为了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避免皇帝专断导致的决策失误,唐太宗在隋朝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划分三省的职权。明太祖为了防止丞相专权乱政,采取了废除丞相制度,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并直接对皇帝负责的做法。(3)趋势:由于材料所提供的都是皇权和相权的史实,所以可以得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基本趋势是相权渐趋衰弱,皇权日益强化。其影响应该从政治、经济等方面一分为二的去分析,一方面这有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但是也不可避免的阻碍了新思想和新经济因素的产生和发展。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唐代三省六部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太祖废丞相
用成语回答下列之最:1最遥远的地方2最荒凉的地方3最悬殊的地方4最反常的气候5最昂贵的稿费6最宽广的 2020-03-31 …
回答下列“之最”!1最遥远的地方————2最荒凉的地方————3最悬殊的区别————4最反常的气候 2020-04-09 …
填含有“马”的成语粗略的看()快上加快()地势平坦()声势浩大()军务繁忙()随便走走()走在前列 2020-06-07 …
请用成语回答下列之最最遥远的地方——最荒凉的地方——最悬殊的区别——最反常的气候——最昂贵的稿费— 2020-07-0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孔子曾说,三代皆敬事鬼神。夏道遵命,事鬼敬神而远之,……殷人尊 2020-07-03 …
帮忙分析几个词!解释下列词语,并指出他们的词性1.尝驾黄鹤返憩于此.(于)其剑自舟中坠于水.(于) 2020-07-24 …
(1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人性之恶,其善伪也。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人� 2020-11-0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以天下之广,海内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 2020-11-07 …
请用成语回答下列之最最遥远的地方————最荒凉的地方最悬殊的区别最反常的天气最昂贵的稿费最宽广的胸怀 2020-11-24 …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与方正学书王叔英仆于执事别十余年。其间情慕之浅深,书问之达否,曰事之细者 2020-12-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