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蜜蜂在什么环境生长,与人类的关系如何
题目详情
蜜蜂在什么环境生长,与人类的关系如何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蜜蜂一生要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变化过程.一般雄性出现比雌性早,寿命短,不承担筑巢、贮存蜂粮和抚育后代的任务.雌蜂营巢、采集花粉和花蜜,并贮存于巢室内,寿命比雄性长.
蜜蜂的飞翔时速为20-40千米,高度1千米以内,有效活动范围在离巢2.5千米以内.所有的蜜蜂都以花粉和花蜜为食,采集花蜜是一项十分辛苦的工作,蜜蜂采访1100-1446朵花才能获得1蜜囊花蜜,在流蜜期间1只蜜蜂平均日采集10次,每次载蜜量平均为其体重的一半,一生只能为人类提供0.6克蜂蜜.花蜜被蜜蜂吸进蜜囊的同时即混入了上颚腺的分泌物——转化酶,蔗糖的转化就从此开始,经反复酿制蜜汁并不停的扇风来蒸发水份,加速转化和浓缩直至蜂蜜完全成熟为止.根据种类的不同,工蜂的数量一般在12只到50000多只的范围内,它们收集花蜜和花粉,如果是蜜蜂,还会将花蜜和花粉传送到特定的地方,这要通过跳特殊而严格的舞蹈而获得.他们的职责包括酿蜜,做蜡状蜂房的巢室,这些都是为食物存储和幼虫居住,还有照顾蜜蜂和蜂王,守扩蜂巢.蜜蜂是一个多年生群体,将会不断地有新蜂王被抚养起来,老蜂王然后和一群工蜂离开蜂房到别的地方重建一个家.
蜜蜂完全以花为生,包括花粉及花蜜,有时酿造储存成蜂蜜.毫无疑问的是,蜜蜂在采花粉时亦同时对它授粉,当蜜蜂在花间采花粉时,会掉落一些花粉到花上.这些掉落的花粉关系重大,因它常造成植物的异花传粉.蜜蜂身为传粉者的实际价值比其制造蜂蜜和蜂蜡的价值更大.
从春季到秋末,在植物开花季节,蜜蜂天天忙碌不息.冬季是蜜蜂唯一的短暂休闲时期.但是,寒冷的天气、蜂巢内的低温,对蜜蜂是不利的,因为蜜蜂是变温动物,它的体温随着周围环境的温度改变.智慧不凡的小蜜蜂想出了特殊的办法抵御严寒.当巢内温度低到13℃时,它们在蜂巢内互相靠拢,结成球形团在一起,温度越低结团越紧,使蜂团的表面积缩小,密度增加,防止降温过多.据测量,在最冷的时候,蜂球内温度仍可维持在24℃左右.同时,它们还用多吃蜂蜜和加强运动来产生热量,以提高蜂巢内的温度.天气寒冷时,蜂球外表温度比球心低,此时在蜂球表面的蜜蜂向球心钻,而球心的蜂则向外转移,它们就这样互相照顾,不断地反复交换位置,渡过寒冬.在越冬结球期间它们是怎样去取食存放在蜂房中的蜜糖的呢?聪明的小蜜蜂自有妙法.它们不需解散球体,各自爬出取食,而是通过互相传递的办法得到食料.这样可保持球体内的温度不变或少变,以利于安全越冬.养蜂者用人为办法生产蜂王浆,实际上就是用人工制做一些王台,放入蜂箱内,供蜂王产卵,待小幼虫孵出,工蜂们用蜂王浆饲喂时,养蜂人即将蜂王浆取出,这技术其实是骗术,可见就连聪明的小蜜蜂也有受骗的时候.
经济意义
蜜蜂是对人类有益的昆虫类群之一,通常广泛指的是生产用蜂种:西方蜜蜂和中华蜜蜂.它为农作物、果 树、蔬菜、牧草、油茶作物和中药植物传粉.
蜂蜜:是一种营养丰富的天然滋养食品,也是最常用的滋补品之一.据分析,含有与人体血清浓度相近的多种无机盐和维生素、铁、钙、铜、锰、钾、磷等多种有机酸和有益人体健康的微量元素.是人们常用的滋补品,有“老年人的牛奶”的美称.蜂王浆更是高级营养品,不但可增强体质,延长寿命,还可治疗神经衰弱、贫血、胃溃疡等慢性病.
蜂花粉被人们誉为“微型营养库”,干燥后颜色深浅不一,可以直接食用或泡入冷水中当饮料.
蜂蜡和蜂胶:都是轻工业的原料.蜂胶还被称为“紫色黄金”,在全世界的产量比黄金还少.
蜂毒:对风湿、神经炎等均有疗效.以夹子夹住工蜂,用它的尾针钉患者的穴道,让蜂毒进入体内,达到某种的治疗效果.
蜜蜂除了向人们提供蜂蜜、蜂王浆、蜂毒、蜂蜡外,更主要是为各种农作物授粉起增产作用.人类食物的1/3直接或间接地依靠昆虫授粉,而这1/3之中的80%是由蜜蜂完成授粉任务.蜜蜂是各种作物的最理想授粉昆虫,被誉为“农业之翼”.
蜜蜂在众多的授粉昆虫中能成为最理想和最重要的授粉昆虫,是因为蜜蜂形态构造上的特殊性.蜜蜂的舌管(吻)较长,同时具有灵巧的花粉刷、花粉栉、花粉耙和花粉篮,能适应多种作物花朵的采集,不伤害花朵.蜜蜂周身长有绒毛,有的还呈分叉羽毛状,便于黏附花粉.一只蜜蜂全身携带花粉可达500万粒,每天采集成千上万朵花,其授粉效率可想而知.蜜蜂采花具有专一性,它每次出巢只采集同种植物的花蜜和花粉.蜜蜂是一种群居昆虫,一群蜂有5万—10万只之多,它可以大量饲养和繁殖,这样对大面积开花的农作物、果树人们可有计划地利用蜜蜂授粉,达到大面积增产的目的.
蜂蜜的采集
近距离看蜂农劳作
蜂农(俗称养蜂人)是农民中较为辛苦的一种人,收入也比较低,需要常年风餐露宿,走南闯北.中国大概有600-700万群蜜蜂,蜂农约20-30万,从事蜂产品加工的约有5-6万人.一个蜂农的“标准配置”是50箱蜜蜂,按平均每箱2万只计算,一个蜂农大致要照顾百万之众.养蜂业具有很强的流动性,大多数蜂农都要追逐花期、转地养蜂.在我国,蜂农转场线路主要有两条:一是东北线,从海南沿海北上,经江浙、安徽、山东直到黑龙江,再向南从湖北、湖南折回南方;二是西北线,从云南到四川到陕西、青海、宁夏、内蒙古、新疆;每年2-5月,在我国乃至世界所有的油菜花产地都会看到蜂农和蜜蜂忙碌的身影.
蜂农大多是半个专家,必须高度介入蜜蜂生活,日常工作包括摇蜜、繁殖蜂群、培养蜂王、给太强大的蜂群分家、采集蜂皇浆、采集花粉等.每天早上6点就需要检查蜂箱,看看有无马蜂、蛤蟆之类的蜜蜂天敌;另外要经常交换巢脾,把有幼虫的巢脾转移到蜂箱上部,把空巢脾转移到下部供蜂王产卵;然后就可以采蜂王浆了,大致每三天采一次,一群蜂一年可产蜂王浆5-10公斤.摇蜜一般在下午,晴天一箱蜂两天可以摇一次.对蜂农而言,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是寒冷和阴雨,阴雨天蜜蜂就无法采粉,一开始还可以吃蜜,等蜜吃完后就可能大批饿死,此时蜂农就需要使用白糖来喂养.我国的养蜂业具有很大发展潜力,现养蜂密度不足欧洲国家的20%.据美国农业部实验,蜜蜂的授粉行为可使农产品增产30-40%,最高可达80%,其中雄蜂对大棚植物的授粉效果最好.可以说蜜蜂授粉使农产品增产的产值是养蜂业本身产值的60-80倍.
蜂蜜是一种活性物质,保存不易,所以蜂农通常采取边放养边销售的模式,如果需要质量好的蜜,最好直接从熟悉的蜂农处购买.不同种类的蜜价格也大不相同,最好的一等蜜蜜源来自荔枝、柑桔、椴树、槐花、紫云英、荆条花等,油菜等为二等蜜.从产量上看,我国的蜂蜜年产量约为20-30万吨,一半用于出口.其中油菜花蜜产量最高,约占25-30%.国内蜂蜜销量每年60-70万吨.也就是说,国内现销售的蜂蜜有部分并不是真正的蜂蜜.在蜂王浆产量中,油菜花蜜为基础的要占到一半;由于蜂王浆是维持蜂王生存必须的食物,产量比较少,很多蜂农都不卖蜂王浆,纯的蜂王浆“劲道”非常大而且味道特别,难以下口,人的肠胃很难适应(会拉肚),极少直接食用;市面上的蜂王浆大多已经是混了多次蜂蜜的结果,按蜂王浆和蜂蜜3:7的比例混合的所谓“蜂王浆”(市面产品)已经是很不错的,一般比例更低一些.一般来说,蜂蜜特别是从蜂农处直接购买的蜂蜜,颜色和沉淀都很可能不一致,如有包装特精美、蜜的颜色和外观又特统一、价格又特低(低于10元/斤)的就要小心了.
危机
首先是外来物种导致本地蜜蜂减少.如我国,早在1896年就引进了西方蜜蜂,20世纪30年代和60年代又两次大规模引进西方蜜蜂.引进的西方蜜蜂体型较大,它们野蛮地盗取中华蜜蜂的蜂蜜,干扰中华蜜蜂交尾,并带进了病原体,使原来在我国呈优势分布的中华蜜蜂种群数量大大减少,很难找到野生中华蜜蜂群.同样的情况在许多国家也都存在.
蜜蜂的大量消失让人不得不再次想起爱因斯坦那句预言:“如果蜜蜂从地球上消失,那人类只能再活4年.”爱因斯坦是不是真的说过这句话我们遑且不论,但蜜蜂对人类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蜜蜂是授粉昆虫的一种,在传授花粉的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世界上76%的粮食作物和84%的植物依靠它们传授花粉.蜜蜂数量的减少,意味着粮食作物、水果、坚果和鲜花的产量将随之下降.据2008年一位科学家研究,所有的授粉昆虫对食用作物产生的价值(不包括牲畜饲料)每年约为1530亿欧元.野生授粉昆虫的持续减少和培养的困难使得谷物的生长越来越依赖于蜜蜂的授粉.英国在1950年~1980年和1980年~2005年的数据都显示:在蜜蜂减少的同时,很多植物也相应存在平行的减少趋势,也就是说,蜜蜂的减少和植物的减少是正相关的.尽管这些事情发生的原因和结果尚没有确切的结论,但是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蜜蜂和相关植物的灭绝存在某种因果联系.
重要性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人类都持有“人类中心主义”的思想,把整个自然环境和其中的各种组成部分都当成了人类的工具,借助于现代科技和机械手段,站在更高级生命的地位上,以自己的意志、愿望和利益,对自然界中各种生物进行改造,除了被人为选择基因的蜜蜂,还有各种转基因动植物等.这些被改造出来的生物,失去了自己本身的价值和存在自由,还有天赐的选择权利,同时也导致生态失去了原本的平衡.自然选择的力量经过了长期的实践考验,很多物种的存亡对生态的影响并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够看出来的,也许蜜蜂消失4年之后人类的消失并不仅仅是一个噱头——一些食物链中关键环节的断裂,往往会很快地导致整个食物链甚至整个生态链的断裂.地球上的每个物种、每个生命都值得尊敬和保护,与大自然中的各种生物和谐相处,摆正人在自然中的位置,利用人类的力量让自然环境与生态更加和谐美好,才是人类根本的生存之道.
蜜蜂的飞翔时速为20-40千米,高度1千米以内,有效活动范围在离巢2.5千米以内.所有的蜜蜂都以花粉和花蜜为食,采集花蜜是一项十分辛苦的工作,蜜蜂采访1100-1446朵花才能获得1蜜囊花蜜,在流蜜期间1只蜜蜂平均日采集10次,每次载蜜量平均为其体重的一半,一生只能为人类提供0.6克蜂蜜.花蜜被蜜蜂吸进蜜囊的同时即混入了上颚腺的分泌物——转化酶,蔗糖的转化就从此开始,经反复酿制蜜汁并不停的扇风来蒸发水份,加速转化和浓缩直至蜂蜜完全成熟为止.根据种类的不同,工蜂的数量一般在12只到50000多只的范围内,它们收集花蜜和花粉,如果是蜜蜂,还会将花蜜和花粉传送到特定的地方,这要通过跳特殊而严格的舞蹈而获得.他们的职责包括酿蜜,做蜡状蜂房的巢室,这些都是为食物存储和幼虫居住,还有照顾蜜蜂和蜂王,守扩蜂巢.蜜蜂是一个多年生群体,将会不断地有新蜂王被抚养起来,老蜂王然后和一群工蜂离开蜂房到别的地方重建一个家.
蜜蜂完全以花为生,包括花粉及花蜜,有时酿造储存成蜂蜜.毫无疑问的是,蜜蜂在采花粉时亦同时对它授粉,当蜜蜂在花间采花粉时,会掉落一些花粉到花上.这些掉落的花粉关系重大,因它常造成植物的异花传粉.蜜蜂身为传粉者的实际价值比其制造蜂蜜和蜂蜡的价值更大.
从春季到秋末,在植物开花季节,蜜蜂天天忙碌不息.冬季是蜜蜂唯一的短暂休闲时期.但是,寒冷的天气、蜂巢内的低温,对蜜蜂是不利的,因为蜜蜂是变温动物,它的体温随着周围环境的温度改变.智慧不凡的小蜜蜂想出了特殊的办法抵御严寒.当巢内温度低到13℃时,它们在蜂巢内互相靠拢,结成球形团在一起,温度越低结团越紧,使蜂团的表面积缩小,密度增加,防止降温过多.据测量,在最冷的时候,蜂球内温度仍可维持在24℃左右.同时,它们还用多吃蜂蜜和加强运动来产生热量,以提高蜂巢内的温度.天气寒冷时,蜂球外表温度比球心低,此时在蜂球表面的蜜蜂向球心钻,而球心的蜂则向外转移,它们就这样互相照顾,不断地反复交换位置,渡过寒冬.在越冬结球期间它们是怎样去取食存放在蜂房中的蜜糖的呢?聪明的小蜜蜂自有妙法.它们不需解散球体,各自爬出取食,而是通过互相传递的办法得到食料.这样可保持球体内的温度不变或少变,以利于安全越冬.养蜂者用人为办法生产蜂王浆,实际上就是用人工制做一些王台,放入蜂箱内,供蜂王产卵,待小幼虫孵出,工蜂们用蜂王浆饲喂时,养蜂人即将蜂王浆取出,这技术其实是骗术,可见就连聪明的小蜜蜂也有受骗的时候.
经济意义
蜜蜂是对人类有益的昆虫类群之一,通常广泛指的是生产用蜂种:西方蜜蜂和中华蜜蜂.它为农作物、果 树、蔬菜、牧草、油茶作物和中药植物传粉.
蜂蜜:是一种营养丰富的天然滋养食品,也是最常用的滋补品之一.据分析,含有与人体血清浓度相近的多种无机盐和维生素、铁、钙、铜、锰、钾、磷等多种有机酸和有益人体健康的微量元素.是人们常用的滋补品,有“老年人的牛奶”的美称.蜂王浆更是高级营养品,不但可增强体质,延长寿命,还可治疗神经衰弱、贫血、胃溃疡等慢性病.
蜂花粉被人们誉为“微型营养库”,干燥后颜色深浅不一,可以直接食用或泡入冷水中当饮料.
蜂蜡和蜂胶:都是轻工业的原料.蜂胶还被称为“紫色黄金”,在全世界的产量比黄金还少.
蜂毒:对风湿、神经炎等均有疗效.以夹子夹住工蜂,用它的尾针钉患者的穴道,让蜂毒进入体内,达到某种的治疗效果.
蜜蜂除了向人们提供蜂蜜、蜂王浆、蜂毒、蜂蜡外,更主要是为各种农作物授粉起增产作用.人类食物的1/3直接或间接地依靠昆虫授粉,而这1/3之中的80%是由蜜蜂完成授粉任务.蜜蜂是各种作物的最理想授粉昆虫,被誉为“农业之翼”.
蜜蜂在众多的授粉昆虫中能成为最理想和最重要的授粉昆虫,是因为蜜蜂形态构造上的特殊性.蜜蜂的舌管(吻)较长,同时具有灵巧的花粉刷、花粉栉、花粉耙和花粉篮,能适应多种作物花朵的采集,不伤害花朵.蜜蜂周身长有绒毛,有的还呈分叉羽毛状,便于黏附花粉.一只蜜蜂全身携带花粉可达500万粒,每天采集成千上万朵花,其授粉效率可想而知.蜜蜂采花具有专一性,它每次出巢只采集同种植物的花蜜和花粉.蜜蜂是一种群居昆虫,一群蜂有5万—10万只之多,它可以大量饲养和繁殖,这样对大面积开花的农作物、果树人们可有计划地利用蜜蜂授粉,达到大面积增产的目的.
蜂蜜的采集
近距离看蜂农劳作
蜂农(俗称养蜂人)是农民中较为辛苦的一种人,收入也比较低,需要常年风餐露宿,走南闯北.中国大概有600-700万群蜜蜂,蜂农约20-30万,从事蜂产品加工的约有5-6万人.一个蜂农的“标准配置”是50箱蜜蜂,按平均每箱2万只计算,一个蜂农大致要照顾百万之众.养蜂业具有很强的流动性,大多数蜂农都要追逐花期、转地养蜂.在我国,蜂农转场线路主要有两条:一是东北线,从海南沿海北上,经江浙、安徽、山东直到黑龙江,再向南从湖北、湖南折回南方;二是西北线,从云南到四川到陕西、青海、宁夏、内蒙古、新疆;每年2-5月,在我国乃至世界所有的油菜花产地都会看到蜂农和蜜蜂忙碌的身影.
蜂农大多是半个专家,必须高度介入蜜蜂生活,日常工作包括摇蜜、繁殖蜂群、培养蜂王、给太强大的蜂群分家、采集蜂皇浆、采集花粉等.每天早上6点就需要检查蜂箱,看看有无马蜂、蛤蟆之类的蜜蜂天敌;另外要经常交换巢脾,把有幼虫的巢脾转移到蜂箱上部,把空巢脾转移到下部供蜂王产卵;然后就可以采蜂王浆了,大致每三天采一次,一群蜂一年可产蜂王浆5-10公斤.摇蜜一般在下午,晴天一箱蜂两天可以摇一次.对蜂农而言,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是寒冷和阴雨,阴雨天蜜蜂就无法采粉,一开始还可以吃蜜,等蜜吃完后就可能大批饿死,此时蜂农就需要使用白糖来喂养.我国的养蜂业具有很大发展潜力,现养蜂密度不足欧洲国家的20%.据美国农业部实验,蜜蜂的授粉行为可使农产品增产30-40%,最高可达80%,其中雄蜂对大棚植物的授粉效果最好.可以说蜜蜂授粉使农产品增产的产值是养蜂业本身产值的60-80倍.
蜂蜜是一种活性物质,保存不易,所以蜂农通常采取边放养边销售的模式,如果需要质量好的蜜,最好直接从熟悉的蜂农处购买.不同种类的蜜价格也大不相同,最好的一等蜜蜜源来自荔枝、柑桔、椴树、槐花、紫云英、荆条花等,油菜等为二等蜜.从产量上看,我国的蜂蜜年产量约为20-30万吨,一半用于出口.其中油菜花蜜产量最高,约占25-30%.国内蜂蜜销量每年60-70万吨.也就是说,国内现销售的蜂蜜有部分并不是真正的蜂蜜.在蜂王浆产量中,油菜花蜜为基础的要占到一半;由于蜂王浆是维持蜂王生存必须的食物,产量比较少,很多蜂农都不卖蜂王浆,纯的蜂王浆“劲道”非常大而且味道特别,难以下口,人的肠胃很难适应(会拉肚),极少直接食用;市面上的蜂王浆大多已经是混了多次蜂蜜的结果,按蜂王浆和蜂蜜3:7的比例混合的所谓“蜂王浆”(市面产品)已经是很不错的,一般比例更低一些.一般来说,蜂蜜特别是从蜂农处直接购买的蜂蜜,颜色和沉淀都很可能不一致,如有包装特精美、蜜的颜色和外观又特统一、价格又特低(低于10元/斤)的就要小心了.
危机
首先是外来物种导致本地蜜蜂减少.如我国,早在1896年就引进了西方蜜蜂,20世纪30年代和60年代又两次大规模引进西方蜜蜂.引进的西方蜜蜂体型较大,它们野蛮地盗取中华蜜蜂的蜂蜜,干扰中华蜜蜂交尾,并带进了病原体,使原来在我国呈优势分布的中华蜜蜂种群数量大大减少,很难找到野生中华蜜蜂群.同样的情况在许多国家也都存在.
蜜蜂的大量消失让人不得不再次想起爱因斯坦那句预言:“如果蜜蜂从地球上消失,那人类只能再活4年.”爱因斯坦是不是真的说过这句话我们遑且不论,但蜜蜂对人类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蜜蜂是授粉昆虫的一种,在传授花粉的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世界上76%的粮食作物和84%的植物依靠它们传授花粉.蜜蜂数量的减少,意味着粮食作物、水果、坚果和鲜花的产量将随之下降.据2008年一位科学家研究,所有的授粉昆虫对食用作物产生的价值(不包括牲畜饲料)每年约为1530亿欧元.野生授粉昆虫的持续减少和培养的困难使得谷物的生长越来越依赖于蜜蜂的授粉.英国在1950年~1980年和1980年~2005年的数据都显示:在蜜蜂减少的同时,很多植物也相应存在平行的减少趋势,也就是说,蜜蜂的减少和植物的减少是正相关的.尽管这些事情发生的原因和结果尚没有确切的结论,但是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蜜蜂和相关植物的灭绝存在某种因果联系.
重要性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人类都持有“人类中心主义”的思想,把整个自然环境和其中的各种组成部分都当成了人类的工具,借助于现代科技和机械手段,站在更高级生命的地位上,以自己的意志、愿望和利益,对自然界中各种生物进行改造,除了被人为选择基因的蜜蜂,还有各种转基因动植物等.这些被改造出来的生物,失去了自己本身的价值和存在自由,还有天赐的选择权利,同时也导致生态失去了原本的平衡.自然选择的力量经过了长期的实践考验,很多物种的存亡对生态的影响并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够看出来的,也许蜜蜂消失4年之后人类的消失并不仅仅是一个噱头——一些食物链中关键环节的断裂,往往会很快地导致整个食物链甚至整个生态链的断裂.地球上的每个物种、每个生命都值得尊敬和保护,与大自然中的各种生物和谐相处,摆正人在自然中的位置,利用人类的力量让自然环境与生态更加和谐美好,才是人类根本的生存之道.
看了 蜜蜂在什么环境生长,与人类的...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环境史观认为,历史演变中人与自然、社会系统与自然系统的关系,是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它反对环境决 2020-05-16 …
“环境伦理”概念解析既然“环境伦理”是研究人与环境之间的道德关系,那么为什么不叫“环境道德学”?“ 2020-06-24 …
蜂毒素是工蜂毒腺分泌的多肽,具有抗菌、抗病毒及抗肿瘤等广泛的生物学效应.如图所示为不同浓度的蜂毒素 2020-07-02 …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功亦逆境,过亦逆境.内江某校学生准备就“逆境与成才的关系”举办一场辩论会(正方观点: 2020-11-12 …
内环境的稳态与外界环境的关系有人到青藏高原后会出现头痛、乏力、心跳加快甚至血压升高等症状,为什么?这 2020-11-22 …
系统分析各自然要素间的相互关系还会最加(本人有三道题,每题100分)以下是其余两题:都是100分请搜 2020-11-24 …
生态环境与人类发展3人类与生态环境之间的最基本关系是环境伦理,而现代社会在保护环境反面建立了环境法律 2020-11-27 …
(26分)环境史观认为,历史演变中人与自然、社会系统与自然系统的关系,是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它反 2020-12-23 …
环境史观认为,历史演变中人与自然、社会系统与自然系统的关系,是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它反对环境决定 2020-12-23 …
关于人口增长、资源、环境污染相关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口增长与资源呈负相关,与环境污染无相关关系B 2021-01-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