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资中筠写的<无韵之离骚>这篇课文中心内容?表达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好的地方?
题目详情
资中筠写的<无韵之离骚>这篇课文中心内容?表达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好的地方?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了解司马迁的生平经历,理解其“发愤著书”的创作心理.
2、理解资中筠写这篇文章的写作心理:同样是因为“意有所郁结,以舒其愤”.
教学重点:理解司马迁“发愤著书”的创作心理.
课前预习:查找关于司马迁的生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谈到司马迁,那是一颗需要我们仰望的文学星辰,我们期待能了解他更多的故事.
下面我们请同学们自己讲讲回去搜集到的关于司马迁的故事.
1、 二十漫游.
世代史官的家庭,父亲司马谈有志于写一部规模空前的史书,并积极为此准备.但后来觉得自己年事已高,精力学识皆不济,于是寄厚望于司马迁,并着力培养他.让其饱览诗书之后,行万里路.他要求儿子进行一次为期两年多的全国漫游.
他在汨罗江畔高声朗诵屈原的诗,痛哭流涕;他在曲阜学行古礼,表达对孔子的纪念;他在孟尝君的故乡考察当地民风与好客养士的关系.这是为《史记》做准备的一次实地考察.
2、 李陵之祸
22岁漫游归来,位任郎中.38岁继父职:太史令.开始写《史记》.47岁时,匈奴犯汉,李陵气傲领五千(少)兵抗击,上得战场,捷报连连,朝廷内夸饰之词满溢的同时,匈奴集所有兵力应付李陵,于是寡不敌众战败被俘.
武帝问,史官直言.获罪为阶下囚,一年后,判死刑.
3、 痛下蚕室
汉朝刑法:死罪犯人有两种方法可以免死,一为缴纳五十万钱,二十宫刑.清贫史官,下蚕室,坚强的苟活于羞辱中.50岁出狱,为中书令(传达文件的宦官),恍惚只为《史记》延残喘.直到孙子为候,汉宣帝时,《史记》才得以见天日.
二、 问题:
1、司马迁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那么你怎么理解司马迁在自己的生死面前所作的选择?
明确:有志之士忍辱者,必为负重——发愤著书,延续生命的意义.
2、古人云:“缀文者情动而辞发”.“意有所郁结,以舒其愤”是写作的一种心理契机.比如,本文的作者资中筠,他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是不是也处在这样的心理契机之中?
“在那段风雨如晦的日子里,怀着压抑无告,欲哭无泪的心情,通读了《史记》”,于是恍然悟得,于是强烈的共鸣.
总结思考:发愤作书者,书必然内容充实、精神饱满.用资中筠在文中的词就是——“奇气”.所以,我们同学在写作的时候也要尝试着去寻找自己的“动感地带”.好,下面我们来细读文本,看看资中筠在《史记》里发现了怎样的“奇气”.
三、 齐读第一、二自然段,寻找奇气.
板书: 司马迁的故事
发愤著书——“动感地带”
奇气:不仅在于……
也不仅在于……
尤其在于……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1、梳理论证过程,明确例证法的充分使用.
2、明确序、书评、读后感的不同并练习写书评.
教学重点:梳理论证过程.
教学难点:让学生在课堂师生共同梳理论证过程的环节里,真正体会领悟太史公笔法的奇气之所在.
课前预习:阅读文本.
教学过程:
一、 回顾上堂课所学,自然接入第二课时,继续“寻找奇气”:
上堂课我们开始了我们阅读文本的寻找奇气之旅,那么我想知道你们找到了吗?{把学生找到的板书出来.}
继续追问:你认同这是《史记》的奇气之所在吗?认同的话,你是怎么理解此奇气的.{请同学讨论交流然后发言}
【老师的准备:奇气三★例证一《李将军列传》】
1、 第二自然段里,作者隆重推出了她发现的奇气,不仅在于,也不仅在于,而尤其在于哪里呢?
“以克制、含蓄的笔法,表达了深沉的感情和强烈的爱憎.”
2、 这是作者的一个鲜明的观点,那么她是如何证明她的这个观点的呢?
举例子,《李将军列传》的例子.
3、回顾一下李广在我们记忆中的形象:
ppt展示王昌龄《出塞》、卢纶《塞下曲四首》——一个高大的勇武英雄.
再看一下司马迁所记述的这位飞将军的生平遭遇,有哪些关键的句子?
“还,赏不行.”
“当斩,赎为庶人.”
“引刀自刭”
“何其相似乃尔!”
“自是之后,李氏名败,而陇西(甘肃)之士居门下者皆以为耻焉.”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分析点:世代勇武,世代有功不赏,无罪严惩.我们的不平,司马迁作为耿直史官的不平,是差之千里的.然而司马迁用这些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几个文字,记述这不平之事.可见这几个简单文字所承载的内容有多丰富.
【老师的准备:奇气四★例证二《孝武本纪》;奇气五★例证三《项羽本纪》】
1、齐读倒数第三、四自然段,找出并思考资中筠所指出的其它奇气之所在.
奇气四——以独特的省略来表达他对汉武帝的怨怼.——无声胜有声
奇气五——把当朝开国皇帝手下败将写成悲壮的英雄.——胸襟气度
2、 关于汉武帝:
a、 雄才大略的盛世之君:他的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使汉朝成为当时世 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他采用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军队和经济上则加强中央集权.
B、统治者的残酷无情:宫刑(外儒内法);“金屋藏娇”阿娇被废、卫夫子也终究被废.
总结板书:
奇气:不仅在于
也不仅在于
尤其在于
这,也是太史公文章奇之所在.
这也是太史公一大奇笔.
再齐读最后两个自然段,呼应主题,收起全文.
2、理解资中筠写这篇文章的写作心理:同样是因为“意有所郁结,以舒其愤”.
教学重点:理解司马迁“发愤著书”的创作心理.
课前预习:查找关于司马迁的生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谈到司马迁,那是一颗需要我们仰望的文学星辰,我们期待能了解他更多的故事.
下面我们请同学们自己讲讲回去搜集到的关于司马迁的故事.
1、 二十漫游.
世代史官的家庭,父亲司马谈有志于写一部规模空前的史书,并积极为此准备.但后来觉得自己年事已高,精力学识皆不济,于是寄厚望于司马迁,并着力培养他.让其饱览诗书之后,行万里路.他要求儿子进行一次为期两年多的全国漫游.
他在汨罗江畔高声朗诵屈原的诗,痛哭流涕;他在曲阜学行古礼,表达对孔子的纪念;他在孟尝君的故乡考察当地民风与好客养士的关系.这是为《史记》做准备的一次实地考察.
2、 李陵之祸
22岁漫游归来,位任郎中.38岁继父职:太史令.开始写《史记》.47岁时,匈奴犯汉,李陵气傲领五千(少)兵抗击,上得战场,捷报连连,朝廷内夸饰之词满溢的同时,匈奴集所有兵力应付李陵,于是寡不敌众战败被俘.
武帝问,史官直言.获罪为阶下囚,一年后,判死刑.
3、 痛下蚕室
汉朝刑法:死罪犯人有两种方法可以免死,一为缴纳五十万钱,二十宫刑.清贫史官,下蚕室,坚强的苟活于羞辱中.50岁出狱,为中书令(传达文件的宦官),恍惚只为《史记》延残喘.直到孙子为候,汉宣帝时,《史记》才得以见天日.
二、 问题:
1、司马迁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那么你怎么理解司马迁在自己的生死面前所作的选择?
明确:有志之士忍辱者,必为负重——发愤著书,延续生命的意义.
2、古人云:“缀文者情动而辞发”.“意有所郁结,以舒其愤”是写作的一种心理契机.比如,本文的作者资中筠,他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是不是也处在这样的心理契机之中?
“在那段风雨如晦的日子里,怀着压抑无告,欲哭无泪的心情,通读了《史记》”,于是恍然悟得,于是强烈的共鸣.
总结思考:发愤作书者,书必然内容充实、精神饱满.用资中筠在文中的词就是——“奇气”.所以,我们同学在写作的时候也要尝试着去寻找自己的“动感地带”.好,下面我们来细读文本,看看资中筠在《史记》里发现了怎样的“奇气”.
三、 齐读第一、二自然段,寻找奇气.
板书: 司马迁的故事
发愤著书——“动感地带”
奇气:不仅在于……
也不仅在于……
尤其在于……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1、梳理论证过程,明确例证法的充分使用.
2、明确序、书评、读后感的不同并练习写书评.
教学重点:梳理论证过程.
教学难点:让学生在课堂师生共同梳理论证过程的环节里,真正体会领悟太史公笔法的奇气之所在.
课前预习:阅读文本.
教学过程:
一、 回顾上堂课所学,自然接入第二课时,继续“寻找奇气”:
上堂课我们开始了我们阅读文本的寻找奇气之旅,那么我想知道你们找到了吗?{把学生找到的板书出来.}
继续追问:你认同这是《史记》的奇气之所在吗?认同的话,你是怎么理解此奇气的.{请同学讨论交流然后发言}
【老师的准备:奇气三★例证一《李将军列传》】
1、 第二自然段里,作者隆重推出了她发现的奇气,不仅在于,也不仅在于,而尤其在于哪里呢?
“以克制、含蓄的笔法,表达了深沉的感情和强烈的爱憎.”
2、 这是作者的一个鲜明的观点,那么她是如何证明她的这个观点的呢?
举例子,《李将军列传》的例子.
3、回顾一下李广在我们记忆中的形象:
ppt展示王昌龄《出塞》、卢纶《塞下曲四首》——一个高大的勇武英雄.
再看一下司马迁所记述的这位飞将军的生平遭遇,有哪些关键的句子?
“还,赏不行.”
“当斩,赎为庶人.”
“引刀自刭”
“何其相似乃尔!”
“自是之后,李氏名败,而陇西(甘肃)之士居门下者皆以为耻焉.”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分析点:世代勇武,世代有功不赏,无罪严惩.我们的不平,司马迁作为耿直史官的不平,是差之千里的.然而司马迁用这些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几个文字,记述这不平之事.可见这几个简单文字所承载的内容有多丰富.
【老师的准备:奇气四★例证二《孝武本纪》;奇气五★例证三《项羽本纪》】
1、齐读倒数第三、四自然段,找出并思考资中筠所指出的其它奇气之所在.
奇气四——以独特的省略来表达他对汉武帝的怨怼.——无声胜有声
奇气五——把当朝开国皇帝手下败将写成悲壮的英雄.——胸襟气度
2、 关于汉武帝:
a、 雄才大略的盛世之君:他的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使汉朝成为当时世 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他采用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军队和经济上则加强中央集权.
B、统治者的残酷无情:宫刑(外儒内法);“金屋藏娇”阿娇被废、卫夫子也终究被废.
总结板书:
奇气:不仅在于
也不仅在于
尤其在于
这,也是太史公文章奇之所在.
这也是太史公一大奇笔.
再齐读最后两个自然段,呼应主题,收起全文.
看了 资中筠写的<无韵之离骚>这篇...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1.在〇里填上”>“”<“或”=“.6分之1×5分之2×6〇5分之27分之8×9分之4〇9分之44 2020-04-07 …
如果A分之C>0,B分之C>0,那么B分之A()0填>,<,=若Y分之XZ<0,YZ>0,那么X( 2020-04-25 …
课文<<杨修之死>>的课后字词解释,过了时间就关闭悬赏沉吟:禀请:惑乱:对答如流: 2020-05-17 …
<鹿和狼的故事>课后作业<鹿和狼的故事>主要记叙了.狼是的,鹿是的,是的天敌,然而当狼减少,鹿群增 2020-06-20 …
选择:诺a>b>o,c<d<o,则一定有()A,c分之a>d分之bB,c分之a<d分之b选择:诺a 2020-06-29 …
把6分之1、7分之1、4分之1、2分之1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4分之1<2分之1<6分 2020-10-31 …
急用!小学语文第八册22课<<牧场之国>>有一题:”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四次,第一 2020-11-11 …
咱们小学时的课文《小马过河》的原文是什么?原文好象不太好找!这个肯定不是咱们小学时学的<小马过河>课 2020-11-13 …
跪求初三课文麻烦各位各个姐姐帮帮我忙,小女初二升初三的暑假作业:1.概括<杨修之死><范进中举><香 2020-11-27 …
新课标卷语文新课标卷语文作文之前的两道题一般考察哪些内容?像去年的2013年的话,是一个补新课标卷语 2020-11-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