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物理-->
工热里一个关于湿空气的问题1.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对湿空气加入一定的干空气,试问湿空气的绝对湿度\\相对湿度\\含湿量如何变化?2.湿空气在大气压力及温度不变的情况下,湿空气的密度愈
题目详情
工热里一个关于湿空气的问题
1.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对湿空气加入一定的干空气,试问湿空气的绝对湿度\\相对湿度\\含湿量如何变化?
2.湿空气在大气压力及温度不变的情况下,湿空气的密度愈大,则湿空气的含湿量----
绝对湿度下降,相对湿度下降,含湿量不变.
绝对温度的概念没找到,相对湿度下降好理解.含湿量不变是为什么?
定义1KG干空气所带有的水蒸汽的质量为含湿量.水蒸汽的质量不变,干空气质量增加,含湿量应该降低才对啊.
愈大.
这个就更不明白了.大气压力应该指干空气和湿空气分压力之和吧,P和V一样时,干空气的密度是大于水蒸汽的密度,那应该是空气越干,密度越大才对...
西交大的研究生工程热力学的入学试题..死活想不明白答案是为什么.难道是答案错了?
另外绝对湿度的概念给说下,没找到...
1.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对湿空气加入一定的干空气,试问湿空气的绝对湿度\\相对湿度\\含湿量如何变化?
2.湿空气在大气压力及温度不变的情况下,湿空气的密度愈大,则湿空气的含湿量----
绝对湿度下降,相对湿度下降,含湿量不变.
绝对温度的概念没找到,相对湿度下降好理解.含湿量不变是为什么?
定义1KG干空气所带有的水蒸汽的质量为含湿量.水蒸汽的质量不变,干空气质量增加,含湿量应该降低才对啊.
愈大.
这个就更不明白了.大气压力应该指干空气和湿空气分压力之和吧,P和V一样时,干空气的密度是大于水蒸汽的密度,那应该是空气越干,密度越大才对...
西交大的研究生工程热力学的入学试题..死活想不明白答案是为什么.难道是答案错了?
另外绝对湿度的概念给说下,没找到...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对湿空气加入一定的干空气,试问湿空气的绝对湿度\\相对湿度\\含湿量如何变化?
绝对湿度(简称湿度常用H表示)是指每kg干空气所带有的水汽量,所以这个过程绝对湿度降低(因为水汽总量不变,干空气增多);相对湿度是指空气中的水汽分压与一定总压及一定温度下空气中水汽分压可能达到的最大值(即饱和情况下分压)的比值,所以这个过程如果总压也不变的话,因为水汽分压降低,所以相对湿度也降低;含湿量即是空气中含的水汽总量,这个不变.
2.湿空气在大气压力及温度不变的情况下,湿空气的密度愈大,则湿空气的含湿量----
愈小.
这个答案说大是不正确的.无论从分子量还是从别的来说都可以解释.举个例子:常压,100℃下,干空气的密度0.946kg/m3,水蒸汽是0.597kg/m,近似根据分压定律也能看出,含湿量大则密度小.
绝对湿度(简称湿度常用H表示)是指每kg干空气所带有的水汽量,所以这个过程绝对湿度降低(因为水汽总量不变,干空气增多);相对湿度是指空气中的水汽分压与一定总压及一定温度下空气中水汽分压可能达到的最大值(即饱和情况下分压)的比值,所以这个过程如果总压也不变的话,因为水汽分压降低,所以相对湿度也降低;含湿量即是空气中含的水汽总量,这个不变.
2.湿空气在大气压力及温度不变的情况下,湿空气的密度愈大,则湿空气的含湿量----
愈小.
这个答案说大是不正确的.无论从分子量还是从别的来说都可以解释.举个例子:常压,100℃下,干空气的密度0.946kg/m3,水蒸汽是0.597kg/m,近似根据分压定律也能看出,含湿量大则密度小.
看了 工热里一个关于湿空气的问题1...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英语翻译故三军可夺帅,将军可夺心.是故朝气锐,昼气情,暮气归……翻译其中主观方面的注意事项被概括为 2020-04-26 …
从等深线的疏密状况,可以判断海底什么的大小 2020-05-09 …
帮我写一篇英语作文:要求七月二十六日是你的生日.今年你在家举办了一场生日晚会.谈谈你生日那天的心情 2020-05-14 …
请你谈谈对下面一段话的理解.你学画山水,第一得懂得山水的性情脾气,等到你懂得它的性情脾气到了家,你 2020-05-17 …
感情与气质求教地道英文:1、“细腻的感情”怎么说?2、“她很有气质”怎么表达?经诸位高人指引,我在 2020-07-05 …
学习态度通常可以从学生对待学习的注意状况、情绪状况和意志状态等方面加以判定和说明.中学生之所以要端正 2020-11-03 …
如图甲所示的玻璃管上端开口,管内有一部分水银封住密气体,上管足够长,上、下管的截面积分别为S1=1c 2020-11-04 …
土壤肥力的高低主要取决于A有机质和矿物质的含量B土壤的通透度C土壤的疏密状况D水肥气热四因素之间的调 2020-11-08 …
等高线的疏密状况表示坡度的缓与陡,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 2020-11-10 …
亚当•斯密(英)《国富论》(1776):“中国一向是世界上最富的国家。然而,今日旅行家关于中国耕作、 2020-11-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