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夏意苏舜钦别院深深夏簟席,石榴开遍透帘明。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注:①苏舜钦:北宋诗人。②簟:竹席。(1)有人说这首诗题为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夏意

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簟席,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注:

苏舜钦:北宋诗人。簟:竹席。

(1)有人说这首诗题为“夏意”,全诗“无一句不切夏意”。第一句中的“夏”,点明时令,第二句中的________和第三中的________不仅扣住诗题,更写出了诗人生活环境的________。优美的意境,读之仿佛微风拂面。

(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请结合原诗进行简单赏析。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答案:解析:   (1)第二句与第三句中“扣”住诗题“夏意”的应当是“石榴开遍”和“树阴满地”(一定要写进“开遍”和“满地”,因为这两个词才更“写出了诗人生活环境的气氛”,单写进“石榴”、“树阴”不能给全分。什么气氛?“石榴开遍”(1分),明丽、清新;“树阴满地”(1分),幽静;故填“清幽”(2分)最为妥贴。   (2)心境分析3分,手法分析3分   以动衬静   要把握准诗人的心境,必须体察作者笔下物境的特点,前文已作了分析,还要结合“注”了解诗作的背景:“削籍为民”、“隐居不仕”。据此,作者的心境既可以答排遣痛苦,宠辱偕志,忘怀得失,也可以答反衬出内心的痛苦,但必须结合对原诗的手法和意境的分析作答。   答案示例:这首诗取题“夏意”,展现的是清幽之境,表现的是内心压抑着痛苦的闲适宁静。“别院”、“深深”、“清”,诗一开始即构成清幽凉爽的气氛,继之以“石榴开遍”“树阴满地”“流莺”时一声“渲梁”,无不给人清凉宁谧之感。削籍隐居的诗人内心当是痛苦的,但诗人没有牢骚,对得失荣辱显得很淡泊,但没有牢骚又不等于没有痛苦,清幽之境恰恰反衬着诗人内心压抑着的刺痛,“夏意”“之意”,是值得读者细细揣度的。
看了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的网友还看了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