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雁门太守行理解性默写中三四句与五六句的区别

题目详情
雁门太守行理解性默写中三四句与五六句的区别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
  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
  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
  提携玉龙为君死。
  《雁门太守行》-诗词注释
  《雁门太守行》《雁门太守行》是乐府《相和歌·瑟调曲》三十八曲旧题之一。汉代古辞今存一篇。六朝和唐人的拟作都是咏叹征戍之苦。本篇亦写边城将士苦战报国之意。唐张固《幽闲鼓吹》载:李贺把诗卷送给韩愈看,此诗放在卷首韩愈看后也很欣赏。时在元和二年(807)。
  1、雁门:古雁门郡大约在今山西省西北部,是唐王朝与北方突厥部族的边境地带。
  2、黑云:此形容战争烟尘铺天盖地,弥漫在边城附近,气氛十分紧张。一说是实写天空中的黑云。
  3、甲光句:形容铠甲在日光下闪耀。日:一本作月。据说王安石批评这两句诗不合理:“方黑云压城,岂有向日之甲光?”杨慎则认为既有黑云也有日光的自然景象是有的“贺之诗善状物”,而王安石则是"宋老头巾不知诗"(《升庵诗话》)。沈得潜也说"阴云蔽天,忽露赤日,实有此景"(《唐诗别裁》)。
  4、塞上句解说不一:一说是写暮色渐浓,夜幕将临,晚霞变为暗紫色,天光和山色都黯淡了。如王勃《滕王阁序》有“烟光凝而暮山紫”之句。一说是写战斗激烈而且残酷,从白天到晚上,战场上的血迹在夜色将临之际呈现出一片片的暗紫色。
  5、易水:今河北省易县。易水距塞上尚远,此借荆轲故事以言悲壮之意。战国时燕太子丹在易水边送荆轲去刺秦王,荆轲唱《易水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6、声不起:由于天寒霜重,鼓都敲不响了。此句暗示战事惨烈,乃至战鼓都喑哑了。
  7、黄金台:《战国策·燕策》载燕昭王求士,筑高台,置黄金于其上,广招天下人才。
  8、玉龙:宝剑名,此代指剑。
  《雁门太守行》-诗词译文
  李贺
  局像乌云重压要把城墙摧垮,
  铠甲在阳光的照耀下如金色鱼鳞一般闪耀着。
  秋色中,遍地响起了号角声,
  凝结在塞上的深红血迹在暮色中如同紫色。
  部队行进在易水边,
  风卷动红旗,浓霜凝住战鼓,鼓声低沉。
  为了报答君王的厚爱,
  (将士们)甘愿高举宝剑,战死沙场。
  《雁门太守行》-诗词句解
  《雁门太守行》一、二句写战争形势的紧迫。“黑云压城城欲摧”,比喻叛兵如黑云翻腾滚滚压来。《晋书》说:“凡坚城之有黑云如屋,名曰军精。”军队的精气可以映发黑云,自然是荒诞迷信的说法,不过李贺写诗作意好奇,他将这一类说法引入艺术构思,铸成这一名句,以富于象征意义的形象有力地刻画出敌军压境的汹汹气势和危城欲破的紧急情境。一个“压”字,形象地描绘出叛兵来势的凶猛,“欲摧”二字则进一步刻画重“压”的势不可挡,把一幅大敌压境,危城欲摧的场面,极其鲜明地层现在我们面前。诗人以愤怒的笔触,给叛兵涂抹上一层“黑”的色彩,给人以严酷,阴沉,幽冷逼人的侵压感。“甲光向日金鳞开”,转写守军斗志昂扬和严阵以待、准备应战的情形。“甲光”,指战士盔甲日光照射下闪耀着鳞鳞金光,“开”字,下笔劲拔,雄姿杰出。形象地展示出将士们饱满的情绪,见出战阵井然有序地次第排开。“摧”“开”两字相对,更反衬出边防将士维护国家统一的无畏精神。这两句都得力于善于酿造气氛,具有更强烈地展示事物本质的力量。“黑云压城”以状敌人压来之势,“甲光向日”以传英勇抗敌之神,都在可以感受而不可尽言之间,意象的内涵极为丰富。诗人 ... 展开全部>
100睹 | 2010-03-25
49
10
百度知道
作业帮
宝宝知道
美丽说
今日头条
看书
女生秘密
折800
秀美甲
kk唱响
汽车报价
酷狗音乐
相关问题
雁门太守行中,黑云压城城欲摧,表达了什么意思?15
雁门太守行全诗意思15
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 表达了作者什么意思? 这句诗好在哪里?41
雁门太守行的意思104
雁门太守行的“行”什么意思?4
谁的《雁门太守行》3
求《雁门太守行》的解释 !谢谢!92
更多相关问题>>
关于“雁门太守行”的更多知识
雁门太守行原文1470
赏析885
雁门太守行翻译773
速求雁门太守行翻译!!124
雁门太守行的原文81
求助关于"雁门太守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