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10.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观雨陈与义①山客龙钟不解耕,开轩危坐看阴晴。前江后岭通云气,万壑千林送雨声。海压竹枝低复举,风吹山角晦还明。不嫌屋漏

题目详情

10.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观雨 陈与义①

山客龙钟不解耕,开轩危坐看阴晴。

前江后岭通云气,万壑千林送雨声。

海压竹枝低复举,风吹山角晦还明。

不嫌屋漏无干处,正要群龙洗甲兵。

【注】①陈与义:北宋南宋之交的爱国诗人。此诗写于汴京失陷后诗人流寓湖、湘时。当时南宋抗金形势严峻,时好时坏。

(1)第二、三联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结合诗句简要描述。

(2)这首诗用了多种方法抒发感情,请任选两种简要分析。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5分)描写了雨前和雨中的景物变化。屋前的江流与屋后的山岭云气无阻,连绵起伏的山脉与层层翠染的幽林送来隆隆雨声。暴雨打得竹枝低伏了又顽强地挺起,大风吹得乌云翻涌的山脊明明灭灭。(总说1分,描述每句2分)

(2)(5分)示例:①双关。“晦”“明”“阴晴”等既是天气变化,也隐喻当时抗金的时局。“雨”既指自然之雨,又指有助于抗金的政策、措施等。②用典。尾联上句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床头屋漏无干处”的诗句,下句用《洗兵马》中“净洗甲兵长不用”的诗句(或武王与姜子牙的典故),表达了不顾个人利害,渴望取得抗金胜利的愿望。(分析一种方法3分。若答“寓情于景”“虚实结合”“象征”“联想”“比喻”等,分析合理也可)

【解析】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第二、三联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结合诗句简要描述”,这是考查诗歌的景象,答题时应结合诗题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然后把握二、三联中的景物,最后抓住其特点进行描述。颔联写景,景象壮阔,气势雄浑。江壑林岭,风起云涌,雨声阵阵。诗人既写出了夏季云雨的固有特征,也表现了他此刻浩茫深沉的思绪:广大地域的风云翻涌、大雨滂沱,就是整个国家颠覆播迁的写照。这里不单写雨景,也是在写时局,最高统治者不作有力的抵抗,致使金兵势如破竹,这里的“云”“雨”又是两层含义巧妙的融会在一起。尽管云雨的猛烈遮蔽万物,雨中的万物并没有全然屈服,时局也并非黑暗一片。乌云密雨中也有不屈不挠的抵抗,摇摇欲坠的危局中也有一丝生机(这里主要是指当时的长沙守帅向子湮的积极抗金举动)。颈联既是眼前实景,也是诗人对局势的企望。竹枝顽强地挺立着,高高的山角上、大风吹掀处露出了光明。这里诗人对雨势变化观察的细致入微,表明他对现实的高度关注。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此类题目的答题思路如下,先找出诗句中的景物,然后抓住其特点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比如本诗中,就应抓住雨前和雨中的景物变化,第二联写江流和山岭树林,第三联写竹枝、风、乌云等。(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环境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清新明丽、雄浑壮阔、悲壮慷慨、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而本题所给的句子营造的特点是生机勃勃。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这首诗用了多种方法抒发感情,请任选两种简要分析”,这是考查诗歌的技巧。尾联用典,出句化用了杜甫的“床头屋漏无干处”的诗句,对句也是老杜的“尽洗甲兵长不用”诗句的化用,在此均为反其意而用之。作者由雨又想到了一个典故:武王伐殷时,天降大雨,姜太公说:“这是上天在为我们洗刷兵甲,助我伐纣!”我大宋王朝如果兴兵伐金,也可以借助这大雨洗刷兵器。果真如此,我个人的屋子漏雨又何妨!“当然这里的“雨”所指是有助于抗金的好的事物。比如积极的抵抗政策、行之有效的作战措施、戮力同心的上下配合、催人奋进的舆论氛围等等,与上面所指的晦暗的压迫势力、飘摇欲坠的危势等等是不同的(这也是广义的“双关”)。这是作为意象的多义性决定的,更是诗人关心时局、希望政局好转的本意决定的。当然,全诗还运用了拟人、对仗等辞格,使得气韵雄沉;但关键还是双关的应用,把眼前的自然现象、把诗人对自然现象的观感与对现实的焦灼而深刻的思虑天衣无缝般地有机融为一炉,拓宽了诗歌的意境,深化了诗歌的内涵,气足神完,极具审美意义。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分析表达技巧,就是分析诗人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首先要区分鉴赏要求,即试卷设题是要我们从修辞角度,还是表现手法角度,还是描写手法,还是兼而有之。比如本题,题干说“这首诗用了多种方法抒发感情”,要求“任选两种”,这里答题的角度就多了。(1)必须准确的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何种技巧。其次才是对相关表达技巧的具体的鉴赏。(2)结合相关诗句说说这个手法的内容,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3)说说作者采取这种手法的原因。再次,解释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传达怎样的旨趣。运用该手法的好处。在鉴赏过程中的语言表述必须是将诗歌的意境解释和形式技巧的鉴赏结合在一起的流畅优美的赏析。解题格式:赏析修辞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赏析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叙(描写)什么+抒什么情;赏析表现手法: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看了 10.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如图所示,容器中装有水,水上漂浮着一块冰,当冰熔化后,容器底所受到的压力和压强()A.压力不变,压  2020-05-14 …

人在走路时对地面的压力和压强,与人站立在地面时相比较()A.压力不变B.压强减小C.压力增大,压强  2020-05-14 …

.下列各组词语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是()A.滔晦穿凿附会辅辏觥畴交错B.讪笑淡装浓抹简截当人不  2020-06-30 …

中国古人的名与字之间往往存在某种内在的联系,下列名与字对应正确的一组是()a1.晁补之b1.尤袤c  2020-07-06 …

相同高度的水柱、水银柱、酒精柱产生的压强和容器底面受到的压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压强,压力  2020-07-11 …

如图密封的圆台容器里装有一部分水,若把该容器倒置后,水对容器底的()A.压强增大,压力不变B.压强  2020-07-31 …

(2008•宜昌)下列关于压力和压强的说法正确的是()A.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越大,压强越大B.受力  2020-11-12 …

如图所示,是泡脚用的足浴盆,将脚浸入水中后,水对足浴盆底部的压力与压强与放入前相比较()A.压力变小  2020-12-14 …

关于压力和压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压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B.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被压物体C.  2020-12-15 …

找出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并订正。(1)A.萧索B.年轻稚气C.希奇古怪D.超级歌星[](2)A.  2020-12-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