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各题。乌夜啼李白黄云城边乌欲栖,归飞哑哑枝上啼。机中织锦秦州女①,碧纱如烟隔窗语。停梭怅然忆远人,独宿空房泪如雨。注①秦州女:唐代李善注引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各题。
乌夜啼李白黄云城边乌欲栖,归飞哑哑枝上啼。机中织锦秦州女①,碧纱如烟隔窗语。停梭怅然忆远人,独宿空房泪如雨。【注】①秦州女:唐代李善注引《纤锦回文诗序》日:“窦韬,符国秦州人。被徙沙漠,其妻苏氏。韬临去别苏,誓不更娶,苏氏织锦,作回文诗以赠之。”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分析。
(2)全诗是如何刻画思妇形象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乌夜啼李白黄云城边乌欲栖,归飞哑哑枝上啼。机中织锦秦州女①,碧纱如烟隔窗语。停梭怅然忆远人,独宿空房泪如雨。【注】①秦州女:唐代李善注引《纤锦回文诗序》日:“窦韬,符国秦州人。被徙沙漠,其妻苏氏。韬临去别苏,誓不更娶,苏氏织锦,作回文诗以赠之。”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分析。
(2)全诗是如何刻画思妇形象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描绘意境.先概括画面(要点明画面的特点),然后再结合诗句,展开合理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画面即可,最后点出其作用:前两句描绘出一幅秋林晚鸦图(1分),天近黄昏,鸟雀归巢,成群的乌鸦从天际飞回,盘旋着,哑哑地啼叫,(2分)渲染出孤寂冷清的气氛(1分).
(2)“如何刻画思妇形象”是分析表达技巧,是刻画人物的方法,文中有环境烘托和情态描写,再结合诗句分析分析人物的特点.
诗人的情感,需要从全诗的内容入手.诗歌刻画了一个独守空房、因思念情深而无法继续织布的思妇形象.诗人是借此形象表达了对妇女愁苦命运的深切同情.
答案:
(1)(4分)前两句描绘出一幅秋林晚鸦图(1分),天近黄昏,鸟雀归巢,成群的乌鸦从天际飞回,盘旋着,哑哑地啼叫,(2分)渲染出孤寂冷清的气氛(1分).
(2)(5分)诗人运用环境烘托、鲜明的情态动作描写等手法(2分),刻画了一个独守空房、因思念情深而无法继续织布的思妇形象(2分).诗人借此形象表达了对妇女愁苦命运的深切同情(1分).
参考译文:
黄云城边的乌鸦将要归巢了,归飞回来时候在树枝上哑哑地啼叫.在织机中织布的秦川女子,在隔着碧绿如烟的纱窗内视窗外的归鸟双双.她好像是在与人说着什么,其实她是在自言自语.太寂寞了啊,想着远方的亲人、她的织梭就不由得停了下来.独宿空房的滋味,真是太令人难以忍受了,珠泪点点滚下了她的香腮.
赏析:
“黄云城边乌欲栖,归飞哑哑枝上啼”,起首两句绘出一幅秋林晚鸦图,夕曛暗淡,返照城闉,成群的乌鸦从天际飞回,盘旋着,哑哑地啼叫.“乌欲栖”,正是将栖未栖,叫声最喧嚣、最烦乱之时,无所忧愁的人听了,也会感物应心,不免惆怅,更何况是心绪愁烦的离人思妇呢?在这黄昏时候,乌鸦尚知要回巢,而远在天涯的征夫,到什么时候才能归来呵?起首两句,描绘了环境,渲染了气氛,在有声有色的自然景物中蕴含着的愁绪牵引了读者.
“机中织锦秦川女,碧纱如烟隔窗语”,这织锦的秦川女,固可指为苻秦时窦滔妻苏蕙,更可看作唐时关中一带征夫远戍的思妇.诗人对秦川女的容貌服饰,不作任何具体的描写,只让人站在她的闺房之外,在暮色迷茫中,透过烟雾般的碧纱窗,依稀看到她伶俜的身影,听到她低微的语音.这样的艺术处理,确是匠心独运.因为在此诗中要让读者具体感受的,并不是这女子的外貌,而是她的内心,她的思想感情.
“停梭怅然忆远人,独宿空房泪如雨!”这个深锁闺中的女子,她的一颗心牢牢地系在远方的丈夫身上,“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悲愁郁结,无从排解.追忆昔日的恩爱,感念此时的孤独,种种的思绪涌上心来,不禁泪如雨下.这如雨的泪也沉重地滴到诗人的心上,促使读者去想一想造成她不幸的原因.到这里,诗人也就达到他预期的艺术效果了.
五、六两句,有几种异文.如敦煌唐写本作“停梭问人忆故夫,独宿空床泪如雨”.《才调集》卷六注:“一作‘停梭向人问故夫,知在流沙泪如雨’”等,可能都出于李白的原稿,几种异文与通行本相比,有两点不同:一是“隔窗语”不是自言自语,而是与窗外人对话;二是征夫的去向,明确在边地的流沙.仔细吟味,通行本优于各种异文,没有“窗外人”更显秦川女的孤独寂寞;远人去向不具写,更增相忆的悲苦.可见在此诗的修改上,李白是经过推敲的.沈德潜评这首诗说:“蕴含深远,不须语言之烦.”短短六句诗,起手写情,布景出人,景里含情;中间两句,人物有确定的环境、身分和身世,而且绘影绘声,如见其人;最后点明主题,却又包含着许多意内而言外之音.诗人不仅不替她和盘托出,作长篇的哭诉,而且还为了增强诗的概括力量,放弃了看似具体实是平庸的有局限性的写法,从上述几种异文的对比中,便可明白这点.
(2)“如何刻画思妇形象”是分析表达技巧,是刻画人物的方法,文中有环境烘托和情态描写,再结合诗句分析分析人物的特点.
诗人的情感,需要从全诗的内容入手.诗歌刻画了一个独守空房、因思念情深而无法继续织布的思妇形象.诗人是借此形象表达了对妇女愁苦命运的深切同情.
答案:
(1)(4分)前两句描绘出一幅秋林晚鸦图(1分),天近黄昏,鸟雀归巢,成群的乌鸦从天际飞回,盘旋着,哑哑地啼叫,(2分)渲染出孤寂冷清的气氛(1分).
(2)(5分)诗人运用环境烘托、鲜明的情态动作描写等手法(2分),刻画了一个独守空房、因思念情深而无法继续织布的思妇形象(2分).诗人借此形象表达了对妇女愁苦命运的深切同情(1分).
参考译文:
黄云城边的乌鸦将要归巢了,归飞回来时候在树枝上哑哑地啼叫.在织机中织布的秦川女子,在隔着碧绿如烟的纱窗内视窗外的归鸟双双.她好像是在与人说着什么,其实她是在自言自语.太寂寞了啊,想着远方的亲人、她的织梭就不由得停了下来.独宿空房的滋味,真是太令人难以忍受了,珠泪点点滚下了她的香腮.
赏析:
“黄云城边乌欲栖,归飞哑哑枝上啼”,起首两句绘出一幅秋林晚鸦图,夕曛暗淡,返照城闉,成群的乌鸦从天际飞回,盘旋着,哑哑地啼叫.“乌欲栖”,正是将栖未栖,叫声最喧嚣、最烦乱之时,无所忧愁的人听了,也会感物应心,不免惆怅,更何况是心绪愁烦的离人思妇呢?在这黄昏时候,乌鸦尚知要回巢,而远在天涯的征夫,到什么时候才能归来呵?起首两句,描绘了环境,渲染了气氛,在有声有色的自然景物中蕴含着的愁绪牵引了读者.
“机中织锦秦川女,碧纱如烟隔窗语”,这织锦的秦川女,固可指为苻秦时窦滔妻苏蕙,更可看作唐时关中一带征夫远戍的思妇.诗人对秦川女的容貌服饰,不作任何具体的描写,只让人站在她的闺房之外,在暮色迷茫中,透过烟雾般的碧纱窗,依稀看到她伶俜的身影,听到她低微的语音.这样的艺术处理,确是匠心独运.因为在此诗中要让读者具体感受的,并不是这女子的外貌,而是她的内心,她的思想感情.
“停梭怅然忆远人,独宿空房泪如雨!”这个深锁闺中的女子,她的一颗心牢牢地系在远方的丈夫身上,“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悲愁郁结,无从排解.追忆昔日的恩爱,感念此时的孤独,种种的思绪涌上心来,不禁泪如雨下.这如雨的泪也沉重地滴到诗人的心上,促使读者去想一想造成她不幸的原因.到这里,诗人也就达到他预期的艺术效果了.
五、六两句,有几种异文.如敦煌唐写本作“停梭问人忆故夫,独宿空床泪如雨”.《才调集》卷六注:“一作‘停梭向人问故夫,知在流沙泪如雨’”等,可能都出于李白的原稿,几种异文与通行本相比,有两点不同:一是“隔窗语”不是自言自语,而是与窗外人对话;二是征夫的去向,明确在边地的流沙.仔细吟味,通行本优于各种异文,没有“窗外人”更显秦川女的孤独寂寞;远人去向不具写,更增相忆的悲苦.可见在此诗的修改上,李白是经过推敲的.沈德潜评这首诗说:“蕴含深远,不须语言之烦.”短短六句诗,起手写情,布景出人,景里含情;中间两句,人物有确定的环境、身分和身世,而且绘影绘声,如见其人;最后点明主题,却又包含着许多意内而言外之音.诗人不仅不替她和盘托出,作长篇的哭诉,而且还为了增强诗的概括力量,放弃了看似具体实是平庸的有局限性的写法,从上述几种异文的对比中,便可明白这点.
看了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各题...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阅读下列材料:(14分)材料一:《苏州风俗考》记载的明代苏州纺织业情况是:“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 2020-06-14 …
在我国古代苏州城中出现这样一则事情:由于苏州时任税官的横征暴敛,使得苏州许多机户关门停工,苏城失业 2020-06-27 …
“把扬州建设成为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名城”是扬州人民共同的目标。下列能体现出扬州“现代文明” 2020-11-10 …
工厂无工人目前,各个发达国家都在抓紧研制更完善的新一代“机器人”。专家们研制的新一代机器人将具有以下 2020-11-24 …
近代徽州人胡适听说家乡绩溪准备编纂县志时,就说:“县志应该注重县里人移动转徙经商的分布与历史,县志不 2020-12-01 …
温州商人谢岩斌“千里寻人,只为还债”之举,践行了当代温州人精神,是全体温商诚信经营、诚信做产品的典范 2020-12-12 …
下列属于民族自治机关的是()①内蒙古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②安徽省颍上县赛间回族乡人民政府③云南省西双版 2020-12-13 …
下列属于民族自治机关的是①内蒙古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②安徽省颍上县赛间回族乡人民政府③云南省西双版纳傣 2020-12-13 …
温州商人谢岩斌“千里寻人,只为还债”之举,践行了当代温州人精神,是全体温商诚信经营、诚信做产品的典范 2020-12-18 …
扬泰机场在完成了试飞、校飞等各项准备工作后,将于2012年5月8日正式通航,从而圆了泰州、扬州人民的 2020-12-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