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宿府①杜甫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已忍伶俜②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宿府①
杜甫
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
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已忍伶俜②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③。
【注】①这首诗是杜甫在安史之乱发生后十年,避乱成都,在严武幕府中任职时写下的。②伶俜(pīng):流离失所。③用《庄子•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意,喻自己之入严府,任参谋一职,只是为了一家生活,勉强求得暂时的安居。
(1)一二两联是如何来写清秋之景的,试从表达技巧的角度作简要分析。
(2)结合三四两联,简要分析作者为何发出“中天月色好谁看”的慨叹。
宿府①
杜甫
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
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已忍伶俜②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③。
【注】①这首诗是杜甫在安史之乱发生后十年,避乱成都,在严武幕府中任职时写下的。②伶俜(pīng):流离失所。③用《庄子•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意,喻自己之入严府,任参谋一职,只是为了一家生活,勉强求得暂时的安居。
(1)一二两联是如何来写清秋之景的,试从表达技巧的角度作简要分析。
(2)结合三四两联,简要分析作者为何发出“中天月色好谁看”的慨叹。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解题可抓住“自语”与“谁看”想到视听结合起来;抓住“角声”与“月色”可想到由近及远;由“角声”与两联的具体意境可想到以动衬静;由“角声悲自语”可想到拟人的修辞手法.解答此类题时易忽视对思想感情的概括,应强化答题的规范性.
(2)根据注释①“这首诗是杜甫在安史之乱发生后十年,避乱成都”与注释③“只是为了一家生活,勉强求得暂时的安居”再结合起来诗句“音书绝”与“行路难”,就可品味出作者为何发出“中天月色好谁看”的慨叹.
答案:
(1)①视听结合,选取视觉形象寒桐、残烛、月色与听觉形象角声,组成一幅“清秋图”.(从远近结合的角度分析亦可)②以动衬静,以彻夜回荡的角声来反衬四周的清寂. ③拟人,将吹角当人写,角声在悲切地自言自语.
(2)①饱经战乱,与亲朋音信断绝.②飘零辗转,因关塞战争频发,萧条荒凉,归路艰难.③苦捱十年,无奈暂依幕府,也只是求得暂时安居,政治抱负仍难实现.
赏析:
此诗首联倒装.按顺序说,第二句应在前.其中的“独宿”二字,是一诗之眼.“独宿”幕府,眼睁睁地看着“蜡炬残”,其夜不能寐的苦衷,已见于言外.而第一句“清秋幕府井梧寒”,则通过环境的“清”、“寒”,烘托心境的悲凉.未写“独宿”而先写“独宿”的氛围、感受和心情,意在笔先,起势峻耸.
颔联写“独宿”的所闻所见,清代方东树指出:“景中有情,万古奇警.”而造句之新颖,也非同一般.七言律句,一般是上四下三,这一联却是四、一、二的句式,每句读起来有三个停顿.诗人就这样化百炼钢为绕指柔,以顿挫的句法,吞吐的语气,活托出一个看月听角、独宿不寐的人物形象,恰切地表现了无人共语、沉郁悲抑的复杂心情.
前两联写“独宿”之景,而情含景中.后两联则就“独宿”之景,直抒“独宿”之情.“风尘”句紧承“永夜”句.“永夜角声”,意味着战乱未息.那悲凉的、自言自语的“永夜角声”,引起诗人许多感慨.“风尘荏苒音书绝”,就是那许多感慨的中心内容.“风尘荏苒”,指战乱延续的时间很长.诗人时常想回到故乡洛阳,却由于“风尘荏苒”,连故乡的音信都得不到.“关塞”句紧承“中天”句.诗人早在《恨别》一诗里写道:“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好几年又过去了,诗人却仍然流落剑外,一个人在这凄清的幕府里长夜不眠,仰望中天明月,不由得心事重重.“关塞萧条行路难”,就是那重重心事之一.思家、忆弟之情有增无已,因为他还是没有办法回到洛阳.这一联直抒“宿府”之情.但“宿府”时的心情很复杂,用两句诗无法写完.于是用“伶俜十年事”加以概括,意蕴深远.
尾联照应首联.作为幕府的参谋而感到“幕府井梧寒”,诗人联想到《庄子•逍遥游》中所说的那个鹪鹩鸟来.“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他从安史之乱以来,“支离东北风尘际,飘泊西南天地间”,那饱含辛酸的“伶俜十年事”都已经忍受过来了,如今却又要到这幕府里来忍受“井梧寒”.用“强移”二字,表明他并不愿意来占这幕府中的“一枝”,而是严武拉来的.用一个“安”字,不过是诗人自我解嘲.诗人一夜徘徊徬徨、展转反侧,心中并不安宁.
诗中抒发的感情还是伤时感事,表达出作者对于国事动乱的忧虑和他飘泊流离的愁闷.正是始终压在诗人身上的愁苦使诗人无心赏看中天美好的月色.前六句具体写出了诗人对风尘荏苒、关塞萧条的动乱时代的忧伤.最后两句虽写“栖息一枝安”,但仍然是为他辗转流离苦闷.总之,诗人当时境遇凄凉,十年飘泊辗转,诗风沉郁.
(2)根据注释①“这首诗是杜甫在安史之乱发生后十年,避乱成都”与注释③“只是为了一家生活,勉强求得暂时的安居”再结合起来诗句“音书绝”与“行路难”,就可品味出作者为何发出“中天月色好谁看”的慨叹.
答案:
(1)①视听结合,选取视觉形象寒桐、残烛、月色与听觉形象角声,组成一幅“清秋图”.(从远近结合的角度分析亦可)②以动衬静,以彻夜回荡的角声来反衬四周的清寂. ③拟人,将吹角当人写,角声在悲切地自言自语.
(2)①饱经战乱,与亲朋音信断绝.②飘零辗转,因关塞战争频发,萧条荒凉,归路艰难.③苦捱十年,无奈暂依幕府,也只是求得暂时安居,政治抱负仍难实现.
赏析:
此诗首联倒装.按顺序说,第二句应在前.其中的“独宿”二字,是一诗之眼.“独宿”幕府,眼睁睁地看着“蜡炬残”,其夜不能寐的苦衷,已见于言外.而第一句“清秋幕府井梧寒”,则通过环境的“清”、“寒”,烘托心境的悲凉.未写“独宿”而先写“独宿”的氛围、感受和心情,意在笔先,起势峻耸.
颔联写“独宿”的所闻所见,清代方东树指出:“景中有情,万古奇警.”而造句之新颖,也非同一般.七言律句,一般是上四下三,这一联却是四、一、二的句式,每句读起来有三个停顿.诗人就这样化百炼钢为绕指柔,以顿挫的句法,吞吐的语气,活托出一个看月听角、独宿不寐的人物形象,恰切地表现了无人共语、沉郁悲抑的复杂心情.
前两联写“独宿”之景,而情含景中.后两联则就“独宿”之景,直抒“独宿”之情.“风尘”句紧承“永夜”句.“永夜角声”,意味着战乱未息.那悲凉的、自言自语的“永夜角声”,引起诗人许多感慨.“风尘荏苒音书绝”,就是那许多感慨的中心内容.“风尘荏苒”,指战乱延续的时间很长.诗人时常想回到故乡洛阳,却由于“风尘荏苒”,连故乡的音信都得不到.“关塞”句紧承“中天”句.诗人早在《恨别》一诗里写道:“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好几年又过去了,诗人却仍然流落剑外,一个人在这凄清的幕府里长夜不眠,仰望中天明月,不由得心事重重.“关塞萧条行路难”,就是那重重心事之一.思家、忆弟之情有增无已,因为他还是没有办法回到洛阳.这一联直抒“宿府”之情.但“宿府”时的心情很复杂,用两句诗无法写完.于是用“伶俜十年事”加以概括,意蕴深远.
尾联照应首联.作为幕府的参谋而感到“幕府井梧寒”,诗人联想到《庄子•逍遥游》中所说的那个鹪鹩鸟来.“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他从安史之乱以来,“支离东北风尘际,飘泊西南天地间”,那饱含辛酸的“伶俜十年事”都已经忍受过来了,如今却又要到这幕府里来忍受“井梧寒”.用“强移”二字,表明他并不愿意来占这幕府中的“一枝”,而是严武拉来的.用一个“安”字,不过是诗人自我解嘲.诗人一夜徘徊徬徨、展转反侧,心中并不安宁.
诗中抒发的感情还是伤时感事,表达出作者对于国事动乱的忧虑和他飘泊流离的愁闷.正是始终压在诗人身上的愁苦使诗人无心赏看中天美好的月色.前六句具体写出了诗人对风尘荏苒、关塞萧条的动乱时代的忧伤.最后两句虽写“栖息一枝安”,但仍然是为他辗转流离苦闷.总之,诗人当时境遇凄凉,十年飘泊辗转,诗风沉郁.
看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1有一批故事书,第一天买出了总数的一半,第二天买出了剩下一半的一半,第三天正好买完.求第二天和第三 2020-05-13 …
描写悲伤天气的成语描述海洋的悲伤成语比如说海水扬波秋风悲号天昏地暗日月无光 2020-05-21 …
岳阳楼记中写古仁人之心的句子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还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以物 2020-06-04 …
英语翻译悠悠我心悲,苍天曷有极.哲人日已远,典刑在夙昔.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把上面的翻译成隶书 2020-06-17 …
解签,在寺庙求的,“花香入梦因林近,雁杳无书报路长,一曲远来何处笛,满天星斗夜无茫”。签的内容如题 2020-06-26 …
求此诗仿写阿漫天风雪,无尽悲伤,一壶浊酒,十分惆怅.正义已死,问苍天,路在何方?壮士心,英雄泪,空 2020-07-12 …
阅读《一生中最高兴的一天》,完成下列各题。一生中最高兴的一天路遥①我从地区中师毕业后,回到县城一所 2020-07-12 …
描写林冲江湖义气的诗词,开头给出,只是我不小心忘了下句是什么,如果有谁曾经看到过,漫天飞雪无尽悲伤一 2020-11-01 …
英语翻译宝贝别慌天堂没有悲伤一路上你由没有不断的回望你走的太过匆忙没空理会我的哀伤故事就这样慌乱的收 2020-11-21 …
关于“时间”的诗句或谚语有那些?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天将与之,必先苦之;天将毁之,必先累之.— 2021-01-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