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召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召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矇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有原隰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

1.召公的劝谏之辞分哪几层意思?

2.请从本段中找出两个比喻句,分析其本体、喻体分别是什么?这两处比喻分别从什么角度说明问题?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可分三层。

  第一层:召公用概括性语句否定了厉王的弭谤措施。

  第二层:具体论述怎样对待民“谤”,做到“宣之使言”。

  第三层:从正、反两方面论述,“民谤”直接关系到国富民强的道理。

  提示:体会召公说话的条理性,可体会其说话严密的逻辑性。

  2.第一处比喻,以江河堵塞必将泛滥成灾比喻防民之口国家必将成灾,以“川”喻民之“口”。第二处比喻,以“土有山川”和“原隰衍沃”来比喻“口之宣言”。“山川”“原隰衍沃”生产出人民赖以生存的“财用”“衣食”,可见“山川”“原隰衍沃”之重要,那么民之口能说出国家政事的成败好坏,推行人民认为好的,防范人民认为坏的,才是丰富财用衣食的关键,这是国家生死存亡、治乱兴衰的大事。第一个比喻说明民谤不能消极被动地防。第二个比喻说明民谤不但不能消极被动地防,还须积极主动地“宣”。前一层从消极方面打比方,后一层是从积极方面进行比喻,看似两喻并列,实则后一比喻乃是前一比喻的深入。

看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王...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阅读下面几段文字,完成下列各题。①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  2020-04-07 …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的意  2020-05-22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公孙丑曰:“道则高矣,美矣,宜若登天然,似不可及也;何不使彼为可几及  2020-06-17 …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公孙丑曰:“道则高矣,美矣,宜若登天然,似不可及也;何不使彼为可几及而日孳  2020-06-17 …

阅读并回答问题。扁鹊见蔡桓公,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  2020-06-22 …

孟子惠梁王上中的一部分问题.孟子曰:“挟泰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  2020-06-22 …

英语翻译题为:齐庄公为螳螂让路齐庄公出错,有螳螂举足,将搏其轮.问其御曰:"此何虫也?"御曰:"此  2020-06-30 …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楚王使魏逐张仪①.陈轸②曰:“王何逐张子?”曰:“为臣不忠不信。”曰:“不忠  2020-07-01 …

阅读下面的《孟子》选段,回答问题。公孙丑曰:“道则高矣,美矣,宜若登天然,似不可及也;何不使彼为可  2020-07-03 …

从醉翁亭记的标题看,文章应主要写醉翁亭,可文中用较大的篇幅写山中朝暮,这样写是否文不对题,为什么  2020-11-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