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古文,完成下列各题。(甲)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题目详情
阅读古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乙)
板桥题画兰
郑板桥
    余种兰数十盆,三春告莫,皆有憔悴思归之色。因移植于太湖石黄石间,山之阴,石之缝,既已避日,又就燥,对吾堂亦不恶也。来年忽发箭数十,挺然直上,香味坚厚而远。又一年更茂。乃知物亦各有本性。赠以诗曰:“兰花本是山中草,还向山中种此花。尘世纷纷植盆盎,不如留与伴烟霞”。又云:“山中兰草乱如蓬,叶暖花酣气候浓。山谷送香非不远,那能送到俗尘中?”此假山耳,尚如此,况真山乎!余画此幅,花皆出叶上,极肥而劲,盖山中之兰非盆中之兰也
【注释】①告莫:将尽,将结束。 ②太湖石、黄石:堆叠假山的两种石料。③阴:山的北面。 ④燥:干爽之地。 ⑤恶:碍眼。 ⑥箭:像箭一样的新枝。
(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①可爱者甚 ___ ②香远 ___
③皆有憔悴思归之 ___ 知物亦各有本性 ___
(2)用“/”标示下面语句的语意停顿(标一处)。
盖 山 中 之 兰 非 盆 中 之 兰 也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此假山耳,尚如此,况真山乎!
(4)鲁迅故居打算种植一些植物,既吻合鲁迅的精神品质,又能美化环境。如果在莲花和兰花中选择一种,你选哪一种?结合文章内容和花的象征意义说说理由。
我选___花,理由是___。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对文言实词含义的辨析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作出判断. A.多.解释正确.
①句意:可以喜爱的有很多.蕃:多;
②句意: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益:更加;
③句意:都显出萎靡凋零、仿佛思念故乡的样子.色:神色、样子;
④句意:才体悟到万物均有自己的本性.乃:才.
(2)本题考查划分句子结构.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弄清句子的成分,不要把句子割裂开.
并列短语间要略作停顿.“盖 山中 之 兰”与“非 盆 中 之 兰 也”并列短语.故句子划分为:盖 山中 之 兰/非 盆 中 之 兰 也
(3)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句中重点词有:“耳”,语气词,罢了;“尚”,尚且;“况”,何况;“乎”,句末语气词,呢.句意为:这是假山罢了,尚且像这样,何况真山呢!
(4)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掌握象征写作手法的使用.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
选择莲花,因为文中的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象征着在黑暗社会中能够保持自己高洁的品格,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人,鲁迅先生敢于同黑暗势力做斗争,勇于对世态鄙视和厌恶,就像莲花一样.
选择兰花,因为文中的兰花长在盆中就萎靡凋零,长在山上就挺拔坚实,象征着坚持操守,追求个性自由,不随波逐流的人,鲁迅在黑暗尘世中坚持自己的人生追求,敢于反抗的高尚情操就像兰花一样.
答案:
(1)①多;②更加;③神色、样子;④才.
(2)盖 山中 之 兰/非 盆 中 之 兰 也
(3)这是假山罢了,尚且像这样,何况真山呢!(四个得分点分别为“耳”“尚”“况”“乎”)
(4)选择莲花,因为文中的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象征着在黑暗社会中能够保持自己高洁的品格,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人,鲁迅先生敢于同黑暗势力做斗争,勇于对世态鄙视和厌恶,就像莲花一样.
选择兰花,因为文中的兰花长在盆中就萎靡凋零,长在山上就挺拔坚实,象征着坚持操守,追求个性自由,不随波逐流的人,鲁迅在黑暗尘世中坚持自己的人生追求,敢于反抗的高尚情操就像兰花一样.
看了 阅读古文,完成下列各题。(甲...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如何提高英文阅读能力想多读英文读物书籍能由简到繁的介绍几个读物么还有学习方法目的是独立阅读英文书籍  2020-07-04 …

①一切用汉字“写”成的读物,都称为汉文读物。它时包括古今,地涵盖中外,型不分集散,体无论科艺,言不别  2020-11-05 …

《丝绸之路》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以独特的视角,生动描绘了两千多年前()与()交流的一幕,在现了西部(  2020-11-0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书法:彰显中华文化独特魅力书法与绘画、音乐等纯艺术门类不同,它不仅仅是艺术,  2020-11-06 …

“愈之为古文,岂独取其句读不类於今者邪?思古人而不得见,学古道则欲兼通其辞.”  2020-11-26 …

文言文断句。下列文句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A.愈之为古文/岂独取其句读不类於今者邪/思古人而不得见/  2020-11-26 …

读者通过读书,感受到文章的气,吸收了文章的气.谈谈这句话的理解"读者通过读书,感受到文章的气,吸收了  2020-12-04 …

当我们流利地阅读着报刊杂志时,应该感谢那些最早把难懂的文言文改为通俗易懂的白话文的先驱,他们是()A  2020-12-07 …

在阅读报刊杂志时,我们应该感谢那些把晦涩难懂的文言文改成通俗易懂白话文的先驱,他们是()A.李鸿章等  2020-12-07 …

请问为什么我在读书时可以把课文读得通畅,没什么语法错误,但是一遍读完后,我记不住其中的内容?但当我默  2021-01-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