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列各题。(一)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列各题。
(一)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嗯!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二)
    花之最不耐开,一开辄尽者,桂与玉兰是也;花之最能持久,愈开愈盛者,山茶、石榴是也。然石榴之久,犹不及山茶,榴叶经霜即脱,山茶戴雪而荣。则是此花也者,具松柏之骨,挟桃李之姿,历春夏秋冬如一日,殆草木而神仙者乎?
(李渔《山茶》)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亭亭净(树立)不可亵玩(亲近而不庄重)
B.可爱者甚(多)香远清(更加)
C.不不枝(缠生藤蔓)水陆草木花(的)
D.陶后有闻(新鲜)乎众矣(当)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3)语段(一)中“独爱菊”“独爱莲”两个“独”字,表现了他们怎样的生活态度?
(4)语段(一)(二)描写莲和山茶时在写作手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实、虚词)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本题要词语在句子里的意思,词义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
A.①句意为:它笔直洁净地立在那里.植:树立.②句意为:(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它们,却不可靠近去玩弄它.亵玩:亲近而不庄重.
B.①句意为:可以喜爱的有很多.蕃:多.②句意为:香气传播得越远越清幽.益:更加.
C.①句意为:不生枝蔓,不长枝节.蔓:缠生藤蔓.②句意为:水上和陆地上草本木本的花中.之:的.
D.①句意为:在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说了.鲜:少.②句意为:人该是很多了.宜:应当.
故选:D.
(2)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句重点词语有:“染”,沾染;“濯”,洗;“妖”,妖媚.句意为:它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受淤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的洗涤后,却不显得妖媚. 

(3)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
①表现出他们遗世独立,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处世态度;②同时又相对表明作者不同于陶渊明逃避现实的归隐态度;③而是身在世俗,却坚守清廉.
(4)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写作手法理解,解答时要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明确文章的写作方法等.
共同点:都运用了衬托的写法手法.(语段(一)用菊花正衬,牡丹反衬,突出莲花的君子品格;语段(二)用桂花和玉兰花易凋谢以及石榴花的经霜凋谢衬托山茶花的松柏风骨.
答案:
(1)D.
(2)我只爱莲花的从污泥里长出来却不被沾污,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并不显得妖媚.
(3)①表现出他们遗世独立,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处世态度;②同时又相对表明作者不同于陶渊明逃避现实的归隐态度;③而是身在世俗,却坚守清廉.
(4)共同点:都运用了衬托的写法手法.语段(一)用菊花正衬,牡丹反衬,突出莲花的君子品格;语段(二)用桂花和玉兰花易凋谢以及石榴花的经霜凋谢衬托山茶花的松柏风骨.
看了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列各...的网友还看了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