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山脚下的人27岁时,他从牧师转行去当画家,深信自己会在绘画艺术上有所成就。一天,他拿着自己的几幅临摹画作,去巴黎向一位知名的画家求
站在山脚下的人
27 岁时,他从牧师转行去当画家,深信自己会在绘画艺术上有所成就。
一天,他拿着自己的几幅临摹画作,去巴黎向一位知名的画家求教,希望他能指点一二。可一连去了好多次,对方都以他的作品太稚嫩,根本不具备绘画天赋为由拒绝给他指导,甚至连面都懒得见。
无奈之下,他只好守在这位画家的院门口,希望能在他出门时拦住他。
一天,画家果然被他等到了,“我对您的才华仰慕已久,请您务必花几分钟时间,指点一下我的作品。好吗?”说完,他便将自己的画双手奉上。
可让他没想到的是,这位画家不但没有伸手去接画,反而以无比轻蔑的语气说道:“让我去看一个无名小卒的画,除了浪费我的时间外,没有任何意义。”
对方的话极大地伤害了他的自尊,但他还是稳了稳情绪,然后微笑着说道:“如果把绘画艺术比作一座高山,那么现在的您无疑是站在山顶的那个人,而我则毫无疑问是站在山脚的那个,您若是朝下看我,自然觉得我渺小得如同一只蚂蚁。”
大画家听后哈哈大笑:“既然你懂得这个道理,就应该知趣地离我远一点!”
他点了点头:“从下一刻起,我便会离您远远的。可是,难道您就不想知道山脚下的人看山上的人是怎样的感觉吗?”
“什么感觉?高山仰止?”大画家得意地反问。
“不,我在山脚朝上看您,同样也觉得您渺小无比。”他淡淡地答道。
就在那位画家惊愕不已时,他接着说道:“ 人是不能永远站在山顶的,无论他站得多高,始终都是要下来的;而站在山脚的人,只要肯努力,也一定有登上山顶的一天 ,不是吗?”
后来的他 ,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攀上了绘画艺术的最高峰。不错,他正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画家之一——文森特·梵高。
9. 本文叙述了一件什么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3 分)
▲
10. 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梵 高是一个怎样的人。( 3 分)
▲
11. 文中划线句“人是不能永远站在山顶的,无论他站得多高,始终都是要下来的;而站在山脚的人,只要肯努力,也一定有登上山顶的一天”,你赞同这个观点吗?为什么?( 3 分)
▲
12. 自选角度赏析这篇文章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最成功的一种写作手法并说明理由。( 3 分)
▲
13. 站在山顶和 站在山脚的 两个人 虽然地位不同 但在对方眼里 同样的渺小。从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 3 分)
▲
9 .梵高年轻时拿着作品向一位知名画家求教,遭到画家拒绝和羞辱后 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艺术顶峰。
10. ①谦虚好学的人。从梵高多次主动向知名画家求教可以看出;②自信坚毅的人。从梵高和画家的对话以及最后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攀上艺术高峰可以看出;③不卑不亢的人。从梵高冷静沉着地应对画家的拒绝和羞辱可以看出。(答出两点即可)
11. 赞同。因为一个人的成就往往只能代表某一时段,所以一个成功人士的贡献和影响总是有时限的,而一个积极进取的普通人,往往会有实现梦想获得成功的一天。(言之有理即可)
12. 示例:塑造画家主要通过人物自身的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形象地表现出人物的不可一世、傲慢无礼;塑造梵高主要通过对比手法和语言描写突出人物的自信坚毅、不卑不亢。13. 人与人的差别,不是体现在所具备的条件和能力,而在于其内在的品格。修养差的人,即便站得再高,也得不到人们永久的称颂;而修养高的人,即便站在最低的山脚,也不会被遗忘。(言之有理)
小爱有个八十多岁的邻居,子女在外工作。小爱经常陪老人聊天,把好吃的送给老人吃,像对待自己亲人一样。 2020-04-08 …
下列关于中国金融理财标准委员会的使命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是非政府、盈利的行业自律组织B. 2020-05-22 …
主要表现为赋予民事主体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广泛的行为自由的原则是民法的( )。 2020-05-22 …
主要表现为赋予民事主体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广泛的行为自由的原则是民法的( )。A.公序良俗原则### 2020-05-22 …
下列民事行为中,属于效力待定的是A.12周岁的甲为自己购买一本语文辅导书B.16周岁的甲因发明创造 2020-06-08 …
铤而走险的意思是什么饿要这种形式:词目劫富济贫发音jiéfùjìpín释义劫:强取;济:救济.夺取 2020-06-24 …
自毁容貌综合症是一种严重的代谢疾病,患者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不自觉的进行自毁行为,如咬伤或抓伤自己 2020-06-29 …
依照我国法律规定,下列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是()A.14岁的八年级学生李莉B.17岁的王可(已 2020-07-23 …
英语翻译人在获得完全的行动自由后,才能达到思维的自由和人格的自主.一个完全自由的人,首先获得的感觉 2020-07-28 …
“哪里没有法律,哪里就没有自由。”这句话表明()①法律是自由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②自由和法律是根本对立 2020-11-03 …